自闭症孤独症的认识过程

如题所述

孤独症这一医学术语首次被临床描述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医生Kanner在1943年报告了11个患者的案例,他将其命名为“早期婴儿孤独症”。这些患者的典型特征包括:缺乏情感交流、奇特的仪式性行为、语言障碍、高视觉空间能力和学习困难的对比、外表聪明机敏。起初,这类患者被误认为是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一种亚型,未受足够重视。


随着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研究,更多人描述了类似症状,这些患者被归类在“儿童分裂样反应”中。对于孤独症的成因,普遍观点认为是由于父母的养育方式,Kanner甚至将其父母描述为高学历、事业心强但情感疏离。然而,Rutter的研究在60年代提出,孤独症可能源于出生至童年早期的发育障碍,而非父母因素,孤独症开始被视为一种发育障碍,而非由外部因素引起。


Lotter在70年代提出新的诊断标准,强调社会交互、言语交流和重复性活动的重要性,摒弃了Kanner标准中的“特殊技能和吸引人的外貌”等元素。这一时期的研究发现孤独症的发病率约为4至5万分之一。进入80年代,孤独症研究进入新阶段,父母养育方式的病因假说被放弃,转而从生物学角度探索,如Kolvin的研究揭示了孤独症与成年精神病性障碍,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无关。1980年的《DSM-Ⅲ》首次将其定义为广泛性发育障碍,此后,对孤独症的研究深入到遗传、环境、神经科学等多个层面,但至今仍未能找到一个全面解释其病因的确切理论。


扩展资料

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DSM-IV-TR》将PDD分为5种:孤独性障碍、Retts综合征、童年瓦解性障碍、Asperger综合征和未特定的PDD。其中,孤独性障碍与Asperger综合征较为常见。孤独症的患病率报道不一,一般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2~5/万人,男女比例约为3:1~4:1,女孩症状一般较男孩严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