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字再加一笔是什么字?

如题所述

毋    

拼音:wú

基本字义

1、不要,不可以:~妄言。宁缺~滥。

2、不:~庸。~宁(nìng )。

3、姓。[2]

详细字义

〈副〉

1、形声。"母"省声。毋、母古本为一字,后分化禁止之词,乃加一画以别之。本义:表示禁止的词。相当于莫、勿、不要。

2、同本义。

毋,止之也。--《说文》

毋,止之辞。--《广韵》

毋者,禁之也。--《论衡·谴告》

毋不敬。--《礼记·曲礼上》

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毋从俱死。--《史记·项羽本纪》

毋内诸侯。

毋妄发。--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毋多谈。

又如:毋或(不可)。毋多(不作他计);毋己(不得,不能);毋违(不得违误);毋令逃逸;毋自欺

3、不。表示否定。如:毋事(不事,不从事);毋须(无须,不必);毋庸讳言。

4、无。身自持筑臿,胫毋毛。--《史记·秦始皇纪》

又如:毋害(无比)

5、姓。

词性变化

[动]

同"无"。没有。与"有"相对。如:毋几(没有希望);毋何(没有别的事);毋我(无私见);毋度(没有节制)。

[代]

相当于"没有谁"或"没有人"。

毋敢夜行。--《史记》

[助]

用于句首。

毋宁使人谓子,子实生我。--《左传》

常用词组

毋宁(wúnìng):不如。与其固守,毋宁出击。

毋庸(wúyōng):无须。

毋庸讳言[1]

毋庸置疑: wú yōng zhì yí不值得怀疑。同无可置疑。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指十分肯定 出处:王朔《痴人》:"是的,这点毋庸置疑!我相信她本来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

超级变形字。

康熙字典

【辰集下】【毋字部】毋 ·康熙笔画:4 ·部外笔画:0

《唐韵》武扶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音无。《说文》止之也。其字从女,内有一画,象奸之形。禁止之,勿令奸。《礼·曲礼》毋不敬。《注》毋,止之辞。古人云:毋,犹今人言莫也。又《仪礼·士相见礼》毋上于面,毋下于带。《郑注》古文毋为无。《贾公彦疏》今不从者。《说文》云毋,禁辞,故不从有无之无也。 又将毋、毋乃,皆发问之辞,与无通。《韩诗外传》客有见周公者,曰:入乎将毋。公曰:请入。坐乎将毋。公曰:请坐。言乎将毋。公唯唯。 又姓。《广韵》毋丘或为毋氏。又汉复姓,八氏。《汉书·货殖传》有毋盐氏,巨富,齐毋盐邑大夫之后。汉有执金吾东海毋将隆、将作,大匠毋丘兴。《风俗通》有乐安毋车伯奇,为下邳相,有主簿步邵南,时人称毋车府君步主簿。《何氏姓苑》云有毋终氏,《左传》鲁大夫兹毋还、晋大夫綦毋张,《汉书》有巨毋霸,王莽改为巨毋氏。 又宁毋,地名。《谷梁传》作宁毋。毋音无。又茂后反。《公羊传》音同。 又《集韵》《韵会》$迷浮切,音谋。毋追,夏后氏缁布冠名。《礼·郊特牲》毋追,夏后氏之道也。 又《集韵》罔甫切,音武。与䳇、鹉同。鹦䳇,鸟名。或从武,亦省作毋。 与父母之母不同。

说文解字

【卷十二】【毋部】毋

止之也。从女,有奸之者。凡毋之属皆从毋。武扶切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止之䛐也。䛐依礼记释文补。䛐者、意内而言外也。其意禁止、其言曰毋也。古通用无。诗书皆用无。士昏礼。夙夜毋违命。注曰。古文毋为无。是古文礼作无、今文礼作毋也。汉人多用毋。故小戴礼记、今文尙书皆用毋。史记则竟用毋为有无字。○又按诗毋敎猱櫵木。字作毋。郑笺。毋、禁辞。从女一。会意。武扶切。五部。女有奸之者。一禁止之。令勿奸也。各本但有从女有奸之者六字。今补十字。禁止之令勿奸。此说从一之意。毋与乍同意。乍下云。止也、从亡一、一有所碍之也。然则毋下亦当从女一、一有所碍之。其义可互证。曲礼释文、大禹谟正义皆引说文云其字从女。内有一画。象有奸之形。禁止之勿令奸。古人云毋、犹今人言莫也。此以己意增改而失许意。葢许以禁止令勿奸、说从一。陆孔以有奸之者、说从一。不知女有奸之者五字为从一以禁止张本。唐人之增改。今本之夺落。皆缪。而唐本可摘以正今本。凡毋之属皆从毋。

参考资料

360:https://baike.so.com/doc/3331560-3508640.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