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派画家

如题所述

海派画家一般指:

一、在上海居住或者客居过,

二、作品属于海派的风格,雅俗共赏,色彩鲜明,绘画题材尤以花鸟为主(也有人物或者山水题材的,但海派国画题材的主体是以花鸟为主),

三、画家籍贯与出生主要来源于浙江,此外就是江苏或者上海,除这三地以外,海派画家中只有极少数是来源于其他地方,这也是海派画家的血统与地域特色。

当时寓居上海的名画家有虚谷、任熊、任薰、任颐(伯年)、吴昌硕等人,他们大都平民出身,以卖画为业,创作题材丰富,画面清新通俗,深受平民阶层的欢迎。与以北京为中心的正统宫廷画派形成鲜明的对比。

扩展资料:

海上画派,上承唐宋传统技艺,吸取明清陈淳(白阳)、徐渭(青藤)、陈洪绶(老莲)、八大山人、石涛和“扬州八怪”等诸家之长,又受清代金石学的影响。

画风:潇洒放纵,又雄厚古朴的特色。受西方美术观念的影响而多用浓艳的色彩,作品富丽、细腻、鲜艳。

画技上:借鉴民间与西洋绘画艺术,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作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在“正统派”外别树一帜,融贯中西,独成一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海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7
中国古代的吴门派、娄东派、新安派、虞山派、浙派、金陵派、扬州派,近代的海派,现代的江苏派、长安派等等;外国的佛罗伦萨画派、威尼斯画派、巴黎画派等等。后者如中国的"没骨派"、米家山水(以"米点"得名,这是双关语);外国的印象派、点彩派、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超现实派、表现派等等。除此以外,有的还以画家群体的某种特点得名,如中国的文人画派、外国的巡回展览会派等。至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南派"、"北派"之分则比较特殊,它既与佛教的禅宗分派有关,亦与中国南北地质环境、气候特征的差异有关。

自元朝以后,江南苏州成为文人荟萃之地,据史料记载,当时苏州有150余人,占明代画家总数的五分之一。他们形成一个强大的画派,称“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同他的学生文征明、唐寅,再加上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明代隆庆、万历及崇祯(1567—1644)时期,是吴门画派最盛的时期。他们重视继承前人的笔墨传统,关注作品中的气韵神采,把对风格的追求作为艺术的重要目的,以及对意境的创造,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清末民初,继“扬州八怪”之后,出现了中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后一个画派——海上画派。海派画家群既秉承传统,又接近现实生活,是中国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过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主要代表画家有:
任伯年(1840—1895),名颐,浙江绍兴人。四十多岁,艺术成熟,名声大噪。任伯年练得能悬腕中锋画极细之处。他还学习民间绘画和西洋水彩画,注重写生。吸收素描、色彩的技法,加强中国画写实成分。任伯年重视观察生活,采访民情,通过表现某些历史题材,以借古喻今的方式创作了具有爱国主义情绪的作品,如《苏武牧羊》、《关河一望萧索》、《莫干炼剑》等。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22岁那年考中秀才,但无意仕途,仍潜心研究艺术。据说他在30岁时,任伯年见到他的画,认为其笔墨已很有功夫,竟拍案叫好。吴昌硕从篆刻书法入手,把金石篆籀笔法引入花鸟画中,形成“雄健古茂,盎然有金石气”的风格。吴昌硕画梅,苍劲老辣,雄健凝重,画兰于苍健中透出秀丽、高雅。他画牡丹,施用浓艳的洋红,与墨色对比,透明强烈,艳而不俗。吴�对诨�窕�脑吮省⑵媚�⒅��确矫娑甲髁丝�亍K�院罄雌氚资�⑴颂焓俚热硕疾���洗蟮挠跋臁?
任熊(1822—1857)、任薰(1835—1893)两兄弟曾师法明末画家陈洪绶,精于人物、山水、花鸟,他们对任伯年早期绘画有一定影响。任熊、任薰、任伯年以及任薰之子任预,并称“四任”。
虚谷(1874—1896)颇受扬州画派影响,得罗聘神韵,喜用枯笔焦墨,于侧逆中求方正,他的花鸟画很有个性。
赵之谦(1829—1884)书法承北碑,篆隶师邓石如,长于花卉。除上述画家外,海派的主要画家还有胡公寿、蒲华、钱慧安、吴友如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1-18
“海派”一词,就其起源而言,实属贬义。有人考证,用“海”字骂人,首先出于中国北方。说某人“海”得很是说这个人不守规矩,爱说大话,爱吹大牛。清朝道咸年间,不少画家师承“扬州八怪”,借鉴西洋技法,追求时尚创新变革以适应社会需求。这些人流寓上海,被称为“海派画家”。当时含有贬义,但其间所包含的探新立异、创新求变、推陈出新之义,仍不难体会。后来,海派的名称扩展到带有相同倾向的京剧、电影=小说乃至整个文化领域,形成一个区域性文化的总称。
随着新的文化精神的日积月累,“海派”一词由贬到褒,具有了多元、宽容、借鉴、出新的特征,结晶为“海内百川、多元共享”这一精神内核。上海,永远充满着新与旧的冲突与和谐,永远是中西文化碰撞后的完美化身。上海人从心里承认多元文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宽容异己生活方式的存在价值,这一海派文化的精神特质,是上海区别于其他都市的显著特征之一。
“海派”我觉得可以从四个方面去说:一是海纳百川,二是中西合璧,三是雅俗共存。程十发说,海派就是无派,不受约束。真正的海派能吸收一切,二、三十年代上海是全国的文化中心,许多大作家、大画家、艺术家都出自上海,他能把民俗的、民间的、典雅的, 经济的、文化的、政治的,各种各样的东西都吸收进来。今年是中国电影诞辰100周年,我们要趁此机会把上海的中国早期电影资料做个梳理,事先不要有什么框框。郑正秋的改良主义是进步的,许如辉是个贫民音乐家,很爱国,也是先进的。成立中国电影博物馆,有人来找我,让我推荐一些人进博物馆,但有一条,电影博物馆推荐的人要“少而精”。我提出一些人,后来名单里都没有。到12月份,我们的电影博物馆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还没有搞好。纪念电影100周年,全世界电影界的人都会来,一看,博物馆就这么少的人呀?我们要“博”,不要“少而精”,要尽量还历史一个真正的面目。
第3个回答  2007-01-18
“海派”一词,就其起源而言,实属贬义。有人考证,用“海”字骂人,首先出于中国北方。说某人“海”得很是说这个人不守规矩,爱说大话,爱吹大牛。清朝道咸年间,不少画家师承“扬州八怪”,借鉴西洋技法,追求时尚创新变革以适应社会需求。这些人流寓上海,被称为“海派画家”。当时含有贬义,但其间所包含的探新立异、创新求变、推陈出新之义,仍不难体会。后来,海派的名称扩展到带有相同倾向的京剧、电影=小说乃至整个文化领域,形成一个区域性文化的总称。

随着新的文化精神的日积月累,“海派”一词由贬到褒,具有了多元、宽容、借鉴、出新的特征,结晶为“海内百川、多元共享”这一精神内核。上海,永远充满着新与旧的冲突与和谐,永远是中西文化碰撞后的完美化身。上海人从心里承认多元文化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也宽容异己生活方式的存在价值,这一海派文化的精神特质,是上海区别于其他都市的显著特征之一。
第4个回答  2007-01-18
海外画画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