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笔下三境界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读书三境界,是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的读书理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读书的三重境界,符合古学的小学,大学的通义。

王国维笔下三境界的意思,古人治学讲究"厚积薄发",所以第一阶段,重点在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看,要博览;其次的阶段就是要思考,论语中讲"学而不思则罔"。看了那么多东西,就会互相比较,和自己的经历比较,就有所得,就外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然而,最终的成就要返璞归真,也是大学中说的"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是老子中的"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学习的最后是体悟自然的规律,王国维笔下三境界顺应于这个规律"从心所欲不逾矩"。

初能望文生义,死记硬背,可小成。

进能变通运用,巧舌如簧,有一得。

终能深入浅出,知行合一,方大就。

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开创者之一。他把康德和叔本华等西文的美学观点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结合起来,运用在研究中国古典小说、诗词和戏曲方面,卓有贡献。他的美学思想由"游戏说"、"天才说"、"古雅说"、"境界说"构成,而"境界说"则是其中的精华他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美学理论,认为境界包括自然景物与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二者的融合。

词的高下以有无境界为衡量标准;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可分"有我之境",其特点是"以我观物";"无我之境",其特点是"以物观物";在艺术创作方面,又有"造境"与"写境"之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17

现代多数人对这三种境界的理解可简单归纳为:

一、有个远大目标。

二、为目标不懈努力。

三、恍然顿悟,渐入佳境。

而王国维先生谓第一境即所谓世无明王,栖栖皇皇者。

第二境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第三境非归与归与之叹与。第三境界亦是最高境界,王国维先生对此的解释并不像前两种境界那样给出肯定的解释,而是运用否定,“非归与归与之叹与”。“归与归与”出自《论语•公冶长》,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译 孔子在陈国时说:“回去吧!回去吧!家乡的晚辈有远大志向却年少轻狂,思想简单,文章学问不错,却不知如何匡正自己。”)这是孔子在周游列国时,曾困于陈国,此时的他壮志未酬,而年事已高,他知道自己的治国理念不能实现,便将希望给予晚辈,希望通过传道受业解惑让他们担当起让大道施行于天下的重任。通过“归与,归与!”这简单的几个字我们却不难体会其中的失落与无奈。“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王国维先生曾说此句乃“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但通过探究这首词的背景与情感,却仍有收获。这首词正值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1174或1175),强敌压境,国势日衰,南宋统治者依旧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歌舞,粉饰太平,作者政治失意,却不愿与腐朽的统治阶层同流合污,满腔报国之志无法施展时所作。

第2个回答  2022-04-17
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分别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所谓的第一境界反映出了人生事业开始前的一种规划,作规划时要有执着的追求,坚定的信念,要高瞻远瞩,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要从高处俯瞰世间的万事万物,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只有先勾勒蓝图,知道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后,才能化蓝图为现实。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个作为人生中的第二境界,是成就事业的最关键的一个阶段。一个目标,一个蓝图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成就的,待事业开花结果,如不辛勤灌溉,不为它除虫等经历那些繁琐的事情,那么事业之果不仅结不了,甚至连它花的香味也不能嗅到。所以哪怕忙到瘦了身体,憔悴不堪也不落下那份执着的追求。也要守着这棵年幼的植物。这句本是柳永描写的相思怀人的情绪,表达对伊人的想念,被王国维挑到这里来作为人生的的境界的第二个犹为贴切,把热恋中情人不顾一切地追求比喻为对事业的追求,更显示出了追求的真挚与热烈。"不悔"一词显示出了要追求事业的成功必须有牺牲的精神,要有能为此不惜一切的勇气,执着的信念也必不可少。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洗礼,才能收获喜悦的果实。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是人生的第三境界。经过奋斗后,迎来了收获的时机。曾经多年的辛苦,多次磨练和周折后,成熟的心会领悟到收获的喜悦,忙碌了大半生,当脚上被磨起茧,走过的路在身后已经延长到很远的地方,当时的起点已经消失在路的尽头,而路上洒满的泪水已经把事业之花浇灌得分外美丽。因为脚步的停止,奔走的急促导致身后的风景已经被忽略了,蓦然回首曾经走过的路,经过的地方,却发现在以前的事业种子已经渐渐地发芽、开花、甚至不久后就要结果了。猛然发现成功的大门已经被自己叩开。一切的汗水都没有白流,衣带不枉渐宽,憔悴亦无所谓,因为,最后的成功已属于自己了。
第3个回答  2022-04-17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凡事不必斤斤计较,要虚怀若谷,取长补短,做一名有良知的人,有修养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想起了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此三句本是描写相思诗句,但王国维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它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绎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自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为: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第二境界:出自宋代的另一位词人柳永的《蝶恋花》。原词是:“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王国维在这里,显然也已超出了原诗相思怀人的情绪了。他想说明,对事业,对理想,要执着追求,忘我奋斗,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一切都要在所不惜。即所谓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也!

第三境界:王国维则采用了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的词句。辛弃疾的原词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用在此处,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就能明察秋毫,豁然领悟。这就达致了最后的成功。即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也!!
第4个回答  2022-04-17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段话的字面意思是昨天夜里刮起了寒冷的西风,碧绿的树叶已经凋零殆尽,实际就是秋冬之交的季节变换,一片秋风萧瑟,何等的凄凉,而就在这萧瑟与凄凉之中,我自己一个人登上了高楼,推开窗子却望不到路的尽头。这里的“天涯”是指路很远旷。到此刻,我的心境与季节已经完美融合,但是这种融合带给作者的是无尽的凄凉和对人生的迷茫,感情的,事业的也许都在其中,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作者望着没有尽头的路仰天长叹一声,短短两句诗就把心境写得如此淋漓尽致,作者可谓下笔出神。

整个这两句诗的精彩之处就在在于一个“独”字,一个字写出了我的万千心情。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为了寻找我爱的人,即使付出一切都值得的,即使憔悴到衣带渐宽终,形销骨立也不会后悔。这是这两句的表面意思,看似还是为了追求自己喜爱的女人,但其实是我在追求人生梦想,这里作者运用类比使内涵更丰富,语言更优美。

这两句诗点题在“不悔”和“憔悴”,为了梦想即使憔悴也不会后悔,这说明了了对于理想追求的执着。


第三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茫茫人海中不知道寻找了她多少遍,蓦然间回头,却发现她就在不远处灯火阑珊之处等我。

以上是字面意思,这句话的真实含义是,为了理想,为了梦想不知道努力了多少次,有失败的痛,也有成功的喜悦,但是,有一天却突然醒悟过来,其实自己追求的东西就在不远的灯火阑珊处,这里灯火阑珊处,有可能也就是指的家的意思,也就是说,其实一直追求的东西就在自己身边。

这一阕词,最精彩之初就是“千百度”和“蓦然”,从内涵上这是一种强烈的时间对比,“千百度”时间之长,经年累月,人都已经到了“衣带渐宽”的地步,而“蓦然”彰显的是时间的瞬间,在这种强烈的时间对比中,我才发现自己苦苦追寻的东西原来一直在身边,这是对人生的一种醒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