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董姓盐商就一家吧?!

天津盐商中,对董家介绍甚少,就一家姓董的盐商吧,叩谢。
我祖父万林(云卿)的三姨夫董士恩是天津远近闻名的盐商(曾高居张作霖北洋政府财政次长,之前做过长芦盐运分司,吉林黑龙江榷运局局长...)
但文史资料说王光英老的娘家董家也是天津著名盐商,而且八十年代董士恩孙女家人找到王光英老联系其他事情,王老尊其为大表姐...我想明白天津盐商董家到底几家?
另外董士恩的子女为甫字辈(董平甫、......)

据说: 天津八大家 早年天津的豪门巨富有“八大家”之称,至于这“八家”究竟是哪八家,随着年代的推移,也有着不同的说法。但从这些升沉嬗变,也可以反映出天津近代社会经济演变的历史面貌。
最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天津流传着这样的有关“八大家”的歌诀:“韩、高、石、刘、穆,长源、振德、益照临。”
这就是:天成号韩家,益德裕高家,杨柳青石家,土城刘家,正兴德穆家,长源杨家,振德黄家,益照临张家(即海张五)。
这八家的发家,靠盐务的有高、杨、黄、张四家,靠粮业的有石、刘、穆三家,靠海船业的有韩家。这说明当时的天津已成为长芦盐业的基地,漕粮转运的枢纽,海上运输的口岸。由于盐行的专利,粮行的垄断,海船的独占,再加上官商勾结,这就有可能出现“八大家”新暴发户。
到了同治、光绪以后,老“八大家”中有的已经败落,为新崛起的豪富所替代,社会上又出现了新的顺口溜。“财势大,数卞家,东韩西穆也数他。振德黄,益德王,益照临家长源杨。高台阶,华家门,冰窑胡同李善人。”
这里一共提出了卞、韩、穆、黄、王、张、杨、华、李九家。新增的四家,卞家是靠进口纱布起家,王家是以开钱庄起家,李家虽是盐商,但后来主要也是开钱庄、商号和在开滦、启新等大企业投资并广置房地产,扩大了家业。华家除靠盐务和书法家华世奎出名外,也还经营了油坊、茶叶庄。这都说明天津这时已成为通商口岸兼工商业城市,商业、金融业有了急剧发展。
到二、三十年代,天津的纱布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绸布纱商号赚了大钱,都又投资开办了许多家钱庄、工厂和其他商号,在天津又出现了新的豪富,形成了“新八大家”。他们是金、潘、孙、胡、卞、范、乔、纪八家。即瑞兴益棉纱庄的金桂山、潘耀庭,元隆绸布店孙烺轩、胡树屏,隆顺棉纱庄的卞润吾,同益兴棉纱庄的范竹齐、敦庆隆绸布店的纪慰瞻、乔泽颂。
实际上,八大家成为泛指天津地方富户豪门的一种通称。八大家的兴衰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近代天津的社会面貌,在政治上、经济上都有一定的影响。
天津八大家的形成,与明末清初天津的海运、粮业、盐务的发展具有直接关系。早在元、明两代,天津就成为漕粮北运的枢纽,并由此形成为华北、东北的粮食集散地。到了清代,海运和粮食贩运业都有所发展,天津的经济地位也日显重要。明万历年间,在盐务上实行“纲法”,将宋代以来的商人凭盐引销盐的制度,改为盐商垄断的引岸专卖制度,并准许世袭经营。清初,又将长芦盐运使署从沧州移来天津,从而天津又成为长芦盐纲(芦纲公所)的基地。因此,在天津,海运、粮食及盐务,就成为富商巨贾聚敛财富的主要手段。
从清初特别是所谓康乾盛世以来,以盐务起家的富户,在社会上的声势日益显赫。如盐商张霖,发家后在北京和天津都建造了豪华的宅邸和园林。盐商安麓村以积聚的大量财富,收买了许多珍贵的书画,成为大收藏家,并著有《墨缘汇观》。盐商查日乾,在天津城西北建造了著名园林水西庄,乾隆皇帝南巡过津时,曾数次到水西庄饮宴,由此可见盐商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
乾隆、嘉庆年间,在天津已经知名的大家族,还有承办盐务的“东门里权家”、“南斜街高家”、“只家胡同董家”,从事海运业的“海下高家”、“东门外韩家”,粮商兼大地主的“杨柳青镇石家”,等等。富户豪门在社会上竭力扩大自己的影响,于是便逐渐形成“十大家”、“八大家”的说法,并在群众中传播开来。
相传从咸丰初年(1851年以后)开始,流传着一个有关八大家的口诀:韩、高、石、刘、穆,黄、杨、益照临。口诀的流行,说明他们这些家族在当时已成为社会上公认的八大家了。在各大家族姓氏之前,群众习惯地冠以堂名字号或居住地点,也就是:天成号韩家、益德裕高家、杨柳青石家、土城刘家、正兴德穆家、振德黄家、长源杨家、益照临张家。八大家之中,其发家主要依赖于盐务的有四家(高、黄、杨、张),粮业的三家(石、刘、穆),海运业的一家(韩);其中身兼大地主的二家(石、刘),其他家族在发家后亦有广置田产成为大地主者(如穆、杨、张等)。这些家族在财产膨胀之后,又根据自身的财势,广泛投资于其他方面,比较集中的行业是典当、粮食、银钱号、绸布、杂货等。如天成号韩家,除养海船数十艘外,还贩运粮食,开设当铺,长源杨家除包四个县的盐引外,把势力集中于典当业,在天津及外埠开设了二三十座当铺;穆家经营粮行发家后,主要以开设正兴德茶庄而著称,虽也接办过盐引,但在盐务上没有多大的发展。
八大家中声势最为煊赫的是益照临张家。创业人张锦文,早年曾在天津大盐商查家任管事,时查家已趋衰落,张为之排忧解难,出力不小,后查家资助其接办盐引,因而致富,成为天津的大绅商。
口诀中所列的八个家族,在咸丰、同治年间财势显荣,处于鼎盛时期,其后有的便开始败落(如益德裕高家)。同时,新的豪富又不断形成,特别是李善人家,及“益德王家”,承包盐引发家,异军突起,声势不在八大家之下。崛起的家族取代了衰落的家族,进入八大家之列,但相沿下来的八大家称谓却仍维持未变。其中明确地去掉哪些家,递补哪些家,说法各异。关于补进的家族,社会比较公认的有:李善人家、益德王家、乡祠卞家、高台阶华家。这样,前后期的八大家就有所不同了。
民国以后,社会上又流行有“新八大家”之说,如“元隆孙家”、“敦庆隆纪家”、“同益兴范家”、“瑞兴益金家”等等。有的按行业区分,如“钱业八大家”、“棉布业八大家”、“电料业八大家”,等等。有的甚至把买办人物也包括了进去。这样,“八大家”的含义就不那么明确了。同时,现代工商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而被称为“大家”的,其财力又远不如原来八大家雄厚,故新八大家之说难以取得社会的一致公认,后来就不为人们所道及了。
仅供参考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