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七下西洋,为什么说"西洋",不说"南洋"?

如题所述

  首先 西洋:印度洋沿岸,及经由印度洋到中国的欧洲。如“郑和下西洋”、“西洋镜”。
明朝初期以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郑和下西洋是一个伟大的壮举。
  然而,郑和下西洋究竟是由于什么样的历史原因引起的?
  郑和第一次远航是1405年,而准备这次行程则是1403年,也就是说, 朱棣刚刚登上皇位,就举全国之力投入了这个庞大的计划,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追寻据说是逃亡海外的朱允。这一点,在《明 通鉴》中是有记载的,也是诸多看不起郑和下西洋的学者的主要依据。
  例如,《明通鉴》就称:“建文帝之出亡也,有言其在海外考,上命(郑)和踪迹之。”
  其实,建文七年(公元1402年)七月十三日当朱棣打入南京时,皇宫正陷入一片火海。太监报告说发现了皇后和太子已经烧焦的尸体,另外一具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应当就是惠帝。
  然而,五天以后,也就是七月十八日这三具尸体埋葬之后,朱允 已经逃走的谣言还是四处弥漫。朱棣为巩固自己的皇位,一是大开杀戒,处死那些拒绝承认他的官员及其家属;二是修改历史,宣布“建文年号”不复存在,而是把朱元璋的年号一直延长到建文四年,即洪武三十五年;三是宣布迁都北京,大肆兴修紫禁城,重新修整大运河;四是镇压反叛势力,例如建文皇帝的顾命大臣黄子澄在苏州组建“勤王”军队遭到镇压;五是通过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以消弭惠帝流亡海外这个造成政局不安的政治谣言,并且通过这支举世无双的壮观宝船,向那些可能藏匿废帝的番邦君主宣布,只有朱棣才是天朝皇位的真正拥有者。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壮举,云南大学教授熊思远更赞成主要是由于经济方面的原因:倘若宝船船队的出使,是为调查惠帝逃亡海外的传说,那么古里就是开始寻觅的最佳地点。这显然不合情理。而如果把此次远航看作是纯粹的外交活动,似乎也难成理由,因为在此之前,也就是朱棣登上皇位的1403年,成祖已经派遣了一波使团前往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以及印度的柯枝,宣示他已经得到了大明帝国的皇位,且包括日本幕府王室等也派使臣到南京朝见过朱棣。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明成祖朱棣要派遣这支举世无双且满载着中国的优质丝绸、高级瓷器、精致漆器以及精湛艺术品的庞大船队出使大西洋呢?结论只能从明成祖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去寻找蛛丝马迹。“宣德化,而怀柔远人”是其一个重要的目的,但更主要的还是开展对外贸易,尽管它并非是现代意义上的“对外贸易”!(焦海涛)
  明朝开国已近半个世纪,洪武皇帝平定了传统的华夏天下。
  30年间努力恢复国力,农业经济繁荣,专制政权强大。一切都准备好了,“靖难之变”后,永乐皇帝登基,扩张时代开始。江苏太仓成为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
  公元1405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种力量可与大明帝国争雄。永乐皇帝治下的明帝国在政治野心、经济实力、军事技术等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世界优势。
  明朝开国已近半个世纪,洪武皇帝平定了传统的华夏天下。30年间努力恢复国力,农业经济繁荣,专制政权强大。一切都准备好了,“靖难之变”后,永乐皇帝登基,扩张时代开始。此后的28年间,郑和、王景弘率领大明皇朝的船队七下西洋,从江苏太仓刘家河到亚丁湾,泛海九万里。
  
  江苏太仓是当年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太仓的闻名遐迩与郑和紧密地连在一起。至今在太仓境内,留下郑和出港前朝拜过的天妃宫,留下城内孑遗的打铁釜、铁锚弄等古迹,这些都铮铮有力地告诉着后人:这里承载着许许多多有关郑和七下西洋的信息,还有更多至今待发掘的有关郑和的遗迹。
  正如“重走郑和路”的记者范春歌所说:“太仓的强项,第一就是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它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优势,这是打‘郑和牌’,我觉得这是一张‘王牌’。”
  郑和与刘家港曾经载入史册,写进教科书。这是铁定的历史事实。因此郑和是太仓打出的一张“王牌”,纪念郑和太仓人更是责无旁贷。
  600年前,是郑和航海出使把太仓带到世界各地。太仓人的祖辈曾亲眼目睹过郑和的风采,其祖先们还参与过七下西洋的惊世壮举,曾奉献过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热血和生命。今天,长江口的“第一港”太仓港,更是“百舸争流,千帆进发”,数百年前的“六国码头”,正在建设成“百国码头”。
  他们用大手笔告慰郑和的英魂。郑和,早已在太仓人的心目中挥之不去。
  近年来,太仓市对郑和的遗迹进行发掘整理,正在加紧重新建造郑和博物馆、郑和公园、郑和广场,并在长江口矗立起巨大的郑和塑像,重修天妃宫等与郑和有关的古迹,并已将太仓城北路更名为“郑和路”。
  
  纪念郑和,是太仓人永远的情结。如今,太仓乃至江苏请来“郑和”当“大使”。太仓的“第一港”,太仓的知名度,与当年包括郑和在内的先辈先贤们的付出是密不可分的。600年过去了,似乎很遥远了。许多事情容易被历史所淡化,雁过无痕,乃至遗忘。但是,郑和的名字,仍在岁月的沧海桑田中熠熠生辉。
  这是历史的回声,也是历史的回报。太仓再次引起海内外研究学者以及投资商的极大关注,这是郑和名人效应的显现,也是对太仓的回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