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办企业发展概况

如题所述

在中国民族资本企业中,机器缫丝业的发展尤为迅速。1873年,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由商人陈启源创办,成为商办企业中的先驱。随后几年,广州、顺德、南海等地出现了十余家中小型机器缫丝厂,拥有约2400多部缫车。1881年,上海公和永缫丝厂的设立,标志着华东地区首座华商运营的丝厂的诞生,随后坤记、裕慎、延昌等数家企业相继建立。这些丝厂位于生丝出口中心上海,且拥有江浙稳定的原料基地。尽管面临外国丝厂的压迫和竞争,1896年至1898年间,中国仍新增29家机器缫丝厂,总投资超过300万元。其中,仅沪、杭、苏州八家丝厂就拥有资本270万元,平均资本接近34万元,具备购置新型设备的能力,与外资竞争。因此,甲午战争后,江南缫丝业成为全国核心。

棉纺织业在商办企业中地位日益重要。甲午战争前,上海机器织布局的专利特权限制了行业竞争。战后,“专利特权”解除,棉纺织业利润丰厚,推动了民族棉纺织业的发展。1896年后,苏州苏纶、上海裕通、南通大生等新厂相继建立,进入20世纪,抵制外货运动推动了民族纺织业的繁荣。1905至1910年间,新建的民族资本纺织厂增加至8家。

食品工业和其他轻工业领域,如贻来牟机器磨坊(1878年天津)、面粉厂(1904-1908年多地开设)、火柴、造纸、玻璃等行业,私人资本也开始试探性投资。20世纪初,卷烟业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1906年)等也快速发展。水电、皂烛、机器砖瓦业等在20世纪初有所发展,煤矿开发方面,甲午战后增至25家,包括规模较大的萍乡煤矿。航运业,如大达内河轮船公司(1903年)、宁绍商轮公司(1908年)等开始崭露头角。商办铁路在1903年至1910年的收回路矿权运动中取得显著成果,如浙江、川汉、粤汉铁路公司等。到1911年,商办铁路总长度已达到约500公里。




扩展资料

中国19世纪60年代后半期出现的﹑完全由私人出资创办﹑雇佣工人﹑使用机器生产的中小型企业,为商办企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