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森也愤怒!中国拳击走到最危险时刻,业内乱象成最大毒瘤

如题所述

大概十余年前,职业拳击由美国著名推广人唐·金带入中国,当时他本想安排霍利菲尔德与鲁易兹在长城上演巅峰对决,但后来唐·金突然变卦,最后这场备受世界关注的重量级拳王战仍改到美国打响。尽管唐金这次来华有些“忽悠”的成分,但确确实实让国人看到了这项运动离我们并不遥远了。

仔细回味中国拳击为什么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窘境,一方面源于这项运动的普及需要时间的积累,短时间想获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太现实;另外一个原因则更加明显——因为很多中国拳击业内人至始至终还在搞窝里斗、互相诋毁、挖空心思整对方等低俗套路,而没有真正将精力用在如何打造品牌,如何打造完整产业链上面。

纵观国内拳击的产业链条,无非由几部分构成,从赛事链顶层的推广公司、推广人、经纪人到拳手、教练、广告商、宣传媒体、内容投放平台等,而拳手作为在这个食物链中的核心环节却是最吃亏的。据业内披露,国内很多一线拳手长期处于被经纪人克扣出场费的压迫位置,例如经纪人与赛事方报价该拳手出场费是10万人民币,最后经纪人只给这名拳手1万,剩下9万揣到自己的腰包,而拳手如果出现受伤等情况均由自己负责,虽然拳手对此早已心知肚明,但为了生计不得不选择隐忍。

此外,国内目前也诞生了几家拳击品牌赛事,虽然幕后老板都砸了很多钱,却没有获得像武林风、昆仑决等搏击赛达到的市场预期,有些拳击赛的影响力微乎其微,甚至走出了这个圈子,根本没人听说过这些所谓的品牌。而造成这样恶果的原因也有多重方面:

一是赛事创始人不懂得对宣传方向的把控,有些赛事诚意邀请了个别所谓的资深拳击媒体人到现场观赛,殊不知这些人到现场什么都不做,却摆出了一副高高在上的“老师姿态”装腔作势,事实上这些人即使为赛事做了报道,影响力也仅仅是在小圈子传播,受众面极低,更何况这等人还很不情愿会亲自动笔为赛事做报道,去比赛现场不过是为了旅游享乐罢了;

二是国内赛事承办方没有吸取国外顶级拳击赛事的成功经验,仅仅是为了“办比赛”而办比赛,从谈场地、报批、灯光、舞美、安保等方面都做的十分严谨,却没有考虑这种流水线式的赛事没有观众为之埋单,即使是铁杆拳迷都闻所未闻,因为这些拳击赛的组织者从赛事成立初级就没有重视品牌的打造,想在拟定的举办地突然获得票房大卖的火爆氛围是根本不可能的;

三是国内缺乏有舆论效应的明星拳击手,目前公众所熟悉的几个知名拳手仍然局限在邹市明、熊朝忠、张君龙、杨连慧、蔡宗菊等少数几人,而其他上千号中国职业拳手几乎全部沦为路人甲,观众根本不会为这些名不见经传的选手去买票看比赛;

四是国内拳击的舆论氛围仍然很糟糕,目前有些拳击经纪人享有御用的知名“拳击记者”,这些记者无不身怀绝技、各擅胜场,据说有些记者还曾遭受过不小的身心创伤,不过凡是与推广人对立的赛事或拳手打出了好成绩,振奋了亿万国人,这些“拳击记者”们定会瞬间拧成一股绳,站在一个看似很客观公正的立场全力批判对立的拳手,并为推广人的选手歌功颂德,这种舆论打压给局外人看了貌似合情合理,实则他们的打压都有很明确的目的性,只不过普通的网民根本不知情而已,久而久之无论是赛事还是拳手,都没有得到良好的正面形象覆盖。

总而言之,中国拳击虽然出现了熊朝忠、邹市明两位世界级拳王,但与欧美发达拳击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即使与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哈萨克斯坦等亚洲国家相比,中国拳击至少还需要10年的追赶时间。

去年5月,拳王泰森来华参加IBF拳击年会时谈到了他眼中的中国拳击,虽然他看清了目前国内的发展现状,但他仍给足了中国拳击的面子,泰森简单地表示:“我认为中国拳击的市场未来会非常光明。”也许泰森的话会成为现实,但这需要每个拳击人静下心重新思考,未来究竟该如何去做? 拳击时空致力于拳击/搏击动态热点事件挖掘,分享重竞技体育的独特视角,呈现最精彩的搏击评说。敬请关注“拳击时空”公众号aiquanji。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