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朝文人普遍比明朝文人缺乏骨气

如题所述

怎么说呢,我觉得并没有一个普遍的水平落差
宋朝和明朝的文人所处环境在言论自由上大概是相同但又有所差别的;宋朝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优容士人,对于文人是不可以处死的;然而明朝则是一个标榜气节到以命邀名的时代,这个时代言官风闻奏事无罪,逆言犯上是可以得到整个官场嘉奖的,甚至于,被皇室打击越狠,官场提拔越得力。所以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宋明两代文人风骨还是比较硬朗的。
同时,也确实有一些人缺乏气节,比如宋代赵明诚,明朝洪承畴等等,但是我不得不说,骨气是一个时代的骨气,并不因为一些人而改变,竹子上可以有斑点,但是我们却不能说斑点让竹子无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2-07
宋朝:金兵破汴梁,殉节的只有一个李若水;元兵破临安,无人殉节;崖山,殉节的只有一个陆秀夫;最后有个宁死不降的文天祥,在大都就义。卖国求荣的倒是不少,张邦昌刘豫杜充,当内应的则有秦桧万俟谢。
明朝:卢象升和孙承宗很有名就不说了。崇祯自尽后,自杀官员有户部尚书倪元璐、工部尚书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义渠、太常寺卿吴麟征、左中允刘理顺、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

南明史更是壮烈,史可法、马士英、陈子龙(柳如是情人)、祁彪佳、徐汧,刘宗周、黄道周、冯梦龙(三言二拍作者)、钱肃乐、夏完淳、何腾蛟、瞿式耜......最后则是光辉的张煌言,一位堪与岳飞、于谦并列的人物,章太炎去世时即要求将自己埋在张煌言墓旁。
仔细想想,元朝一味进行高压统治,却不搞文字狱,正是因为他们见识了宋朝文人的软骨头,觉得对其统治没什么威胁。而清朝统治则高压和怀柔并举,却在顺康雍乾四世进行长达一百多年的文字狱(时间长度世界第一),正是他们征服过程中看了太多明朝文人(不管有名还是无名)的骨气和节义,对其十分警惕,所以才要千方百计进行磨灭和软化。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7
宋朝:金兵破汴梁,殉节的只有一个李若水;元兵破临安,无人殉节;崖山,殉节的只有一个陆秀夫;最后有个宁死不降的文天祥,在大都就义。卖国求荣的倒是不少,张邦昌刘豫杜充,当内应的则有秦桧万俟谢。

明朝:卢象升和孙承宗很有名就不说了。崇祯自尽后,自杀官员有户部尚书倪元璐、工部尚书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义渠、太常寺卿吴麟征、左中允刘理顺、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
南明史更是壮烈,史可法、马士英、陈子龙(柳如是情人)、祁彪佳、徐汧,刘宗周、黄道周、冯梦龙(三言二拍作者)、钱肃乐、夏完淳、何腾蛟、瞿式耜......最后则是光辉的张煌言,一位堪与岳飞、于谦并列的人物,章太炎去世时即要求将自己埋在张煌言墓旁。

仔细想想,元朝一味进行高压统治,却不搞文字狱,正是因为他们见识了宋朝文人的软骨头,觉得对其统治没什么威胁。而清朝则高压和怀柔并举,顺康雍乾四世进行长达一百多年的文字狱(时间长度世界第一),正是他们征服过程中看了太多明朝文人(不管有名还是无名)的骨气和节义,所以才要千方百计进行磨灭。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01-31
宋朝:金兵破汴梁,殉节的只有一个李若水;元兵破临安,无人殉节;崖山,殉节的只有一个陆秀夫;最后有个宁死不降的文天祥,在大都就义。卖国求荣的倒是不少,张邦昌刘豫杜充,当内应的则有秦桧万俟谢。

明朝:卢象升和孙承宗很有名就不说了。崇祯自尽后,自杀官员有户部尚书倪元璐、工部尚书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义渠、太常寺卿吴麟征、左中允刘理顺、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
南明史更是壮烈,史可法、马士英、陈子龙(柳如是情人)、祁彪佳、徐汧,刘宗周、黄道周、冯梦龙(三言二拍作者)、钱肃乐、夏完淳、何腾蛟、瞿式耜......最后则是光辉的张煌言,一位堪与岳飞、于谦并列的人物,章太炎去世时即要求将自己埋在张煌言墓旁。

仔细想想,元朝一味进行高压统治,却不搞文字狱,正是因为他们见识了宋朝文人的软骨头,觉得对其统治没什么威胁。而清朝则高压和怀柔并举,顺康雍乾四世进行长达一百多年的文字狱(时间长度世界第一),正是他们征服过程中看了太多明朝文人(不管有名还是无名)的骨气和节义,所以才要千方百计进行磨灭。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