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 有备无患什么意思

居安思危 思则有备 有备无患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安宁时要考虑危险的到来,考虑到了这一点就要为危险而做准备,事先有了准备,等到事发时就不会造成悲剧了。”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句话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而无患。”

拓展资料

近义词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未寒积薪

反义词

措手不及、临阵磨枪、临渴掘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2

含义: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

原文:《左传·襄公十一年》

十一年,春,季武子将作三军,告叔孙穆子曰,请为三军,各征其军,穆子曰,政将及子,子必不能,武子固请之,穆子曰,然则盟诸,乃盟诸僖闳,诅诸五父之衢,正月,作三军,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子各毁其乘,季氏使其乘之人,以其役邑入者无征,不入者倍征,孟氏使半为臣,若子若弟,叔孙氏使尽为臣,不然不舍。

郑人患晋楚之故,诸大夫曰,不从晋,国几亡,楚弱于晋,晋不吾疾也,晋疾,楚将辟之,何为而使晋师致死于我,楚弗敢敌,而后可固与也,子展曰,与宋为恶,诸侯必至,吾从之盟,楚师至,吾又从之,则晋怒甚矣,晋能骤来楚将不能,吾乃固与晋,大夫说之,使疆场之司,恶于宋,宋向戌侵郑,大获,子展曰,师而伐宋可矣,若我伐宋,诸侯之伐我必疾,吾乃听命焉,且告于楚,楚师至,吾乃与之盟,而重赂晋师,乃免矣,夏,郑子展侵宋。

四月,诸侯伐郑,己亥,齐太子光,宋向戌,先至于郑,门于东门,其莫,晋荀罃至于西郊,东旧许,卫孙林父侵其北鄙,六月,诸侯会于北林,师于向右,还次于琐,围郑,观兵于南门,西济于济隧,郑人惧,乃行成,秋,七月,同盟于亳,范宣子曰,不慎,必失诸侯,诸侯道敝而无成,能无贰乎,乃盟,载书曰,凡我同盟,毋薀年,毋壅利,毋保奸,毋留慝,救灾患,恤祸乱,同好恶,奖王室,或间兹命,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之祖,明神殛之,俾失其民,队命亡氏,踣其国家。

楚子囊乞旅于秦,秦右大夫詹帅师从楚子,将以伐郑,郑伯逆之,丙子,伐宋。

九月,诸侯悉师以复伐郑,郑人使良霄,大宰石蓖,如楚,告将服于晋,曰,孤以社稷之故,不能怀君,君若能以玉帛绥晋,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孤之愿也,楚人执之,书曰行人,言使人也。

诸侯之师观兵于郑东门,郑人使王子伯骈行成,甲戌,晋赵武入盟郑伯,冬,十月,丁亥,郑子展出盟晋侯,十二月,戊寅,会于萧鱼,庚辰,赦郑囚,皆礼而归之,纳斥候,禁侵掠,晋侯使叔肸告于诸侯,公使臧孙纥对曰,凡我同盟,小国有罪,大国致讨,苟有以藉手,鲜不赦宥,寡君闻命矣。

郑人赂晋侯以师悝,师触,师蠲,广车,軘车,淳十五乘,甲兵备,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鎛磬,女乐二八,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辞曰,夫和戎狄,国之福也,八年之中,九合诸侯,诸侯无慝,君之灵也,二三子之劳也,臣何力之有焉,抑臣愿君安其乐而思其终也。

诗曰,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福禄攸同,便蕃左右,亦是帅从,夫乐以安德,义以处之,礼以行之,信以守之,仁以厉之,而后可以殿邦国,同福禄,来远人,所谓乐也,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敢以此规,公曰,子之教,敢不承命,抑微子,寡人无以待戎,不能济河,夫赏,国之典也,藏在盟府,不可废也,子其受之,魏绛于是乎始有金石之乐,礼也。

秦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鲍先入晋地,士鲂御之,少秦师而弗设备,壬午,武济自辅氏,与鲍交伐晋师,己丑,秦晋战于栎,晋师败绩,易秦故也。

译文:

【译文】十一年春,季武子打算重编三军,告诉叔孙穆子说:“请分为三军,各自征集一个军。”叔孙穆子说:“政权将轮到先生主持,先生必然不能分。”季武子坚持请求,叔孙穆子说:“那么是不是要盟约?”于是在僖公室左门盟约,在五父大街上诅咒发誓。

正月,编成三军,把公室军队一分为三而各自掌管一军。三家拆散原有私家军队。季氏让他的私家军队的人免除赋税,不参加征税,对不加入的人加倍征税。孟氏让其私家军队中的人一半加入军队,就像是子弟兵。叔孙氏让其私家军队中的人全部加入军队,不然就不赦免。

郑国人担忧晋国、楚国,诸位大夫说:“不顺从晋国,国家几乎要灭亡。楚国比晋国弱,晋国并不担忧我们。晋国担忧,楚国就会回避。怎么才能让晋军出死力攻击我们,楚国就不敢抵挡,而后才能够坚决亲附晋国。”子展说:“与宋国交恶,诸侯联军必然会来,我们与之结盟,楚军来,我们又顺从楚军,那么晋国就会很生气了。

晋军能够马上就来,楚军却不能,我们必须与晋国坚固关系。”众位大夫都很高兴,派边疆官员与宋国交恶。宋国向戌于是侵犯郑国,大有收获。子展说:“军队可以征伐宋国了。如果我们征伐宋国,诸侯联军征伐我们必然很担忧,我们就可以听从命令了,而且我们告诉楚国,楚军来到,我们就与之结盟,而重重贿赂晋军,就可以免除灾祸了。”夏,郑国子展侵犯宋国。

四月,诸侯联军征伐郑国。己亥日,齐国太子光、宋国向戌先到达郑国,进攻东门。当天傍晚,晋国荀罃到达西郊,向东侵犯许国旧地。卫国孙林父侵犯郑国北部边境。

六月,诸侯联军在北林会师,军队驻扎在向地,又转向西北,驻扎在琐地,包围郑国都城。在南门外检阅部队,又向西渡过济水隧河。郑国人害怕,于是言说平定。

秋七月,诸侯在亳地结盟。范宣子说:“不谨慎,必然失去诸侯,把诸侯的讲话丢弃而不平定,能够没有二心吗?”于是结盟。盟书上说:“凡我同盟国,不要蓄积年成,不要垄断利益,不要保护奸邪,不要收留邪恶,要救济灾祸,要体恤祸乱,统一好恶,辅助王室。或有人挑拨这个命令,司慎司盟,名山名川,群神群祀,先王先公,七姓十二国祖宗,明白之神灭殛之,让他失去民众,坠命亡失家族,败亡国家。”

楚国子囊向秦国请求派兵,秦国右大夫詹率领军队随从楚共王,打算征伐郑国。郑简公迎接他们。丙子日,征伐宋国。

九月,诸侯联军动员全部军队再次征伐郑国,郑国人派良霄、太宰石毚去楚国,告诉将要顺从于晋国,说:“孤以社稷之缘故,不能怀念君王了,君王如果能以玉帛安抚晋国,要不然,就以武力震慑威胁,这就是我的愿望。”楚国人抓住他们。

记载说“行人”,是说他们是出使之人。诸侯联军在郑国都城东门外阅兵,郑国人派王子伯骈言说平定。甲戌日,晋国赵武进入郑国都城与郑简公结盟。冬十月丁亥日,郑国子展出城与晋悼公结盟。十二月戊寅日,在萧鱼会晤。庚辰日,赦免郑国囚犯,都送礼而让他们回国。收回侦察兵,禁止军队侵犯掠夺民众。晋悼公派叔肸告诉诸侯。鲁襄公派臧孙纥回答说:“凡我同盟,小国有罪,大国声讨,如果凭借手段,很少有不赦免宽恕的,我们君主听闻命令了。”

郑国人贿赂晋悼公以师悝、师触、师蠲,还有广车、軘车各十五辆,盔甲武器齐备,和其他战车百辆,歌钟两套,以及鏄磐、女乐十六人。晋悼公把乐舞的一半赏赐给魏绛,说:“先生教育我和睦诸戎狄人,以端正众多华夏诸国,八年之中,九次联合诸侯,如同音乐的和谐,没有什么不和谐,请与先生共同欢乐。”

魏绛推辞说:“那和睦戎狄,是国家的福气,八年之中,九次联合诸侯,使诸侯没有邪恶,这是君主的灵验,众位先生的功劳,下臣有什么力量呢?然而下臣希望君主安享这些欢乐时要思考到事情的结局。

《诗经》上说:‘快乐的这个君子,得命镇守天子邦。快乐的这个君子,万福一起随同他。平定左右小邦国,左右邦国都率同。’那欢乐用以安定规律,最佳行为方式用以处世,诚信用以守护,仁爱用以勉励,而后可以镇守邦国、同享福禄、招来远方之人,这才是所谓的欢乐。

《书》上说:‘居于安定要思虑危险。’思虑则有准备,有准备才没有灾患,胆敢以此规劝。”晋悼公说:“先生的教训,敢不承受命令。要不是先生,我就不能正确对待戎狄人,就不能渡过黄河。赏赐,是国家的典章,收藏在盟府,是不能废弃的,先生接受吧。”魏绛于是从此有了金石之乐舞,符合礼仪。

秦国庶长鲍、庶长武率领军队征伐晋国以救援郑国。庶长鲍先进入晋国地区,士鲂抵御,认为秦军人少而不设防备。壬午日,庶长武从辅氏渡过黄河,与庶长鲍交叉征伐晋军。己丑日,秦军、晋军在栎地大战,晋军失败,这是轻视秦军的缘故。

拓展资料:

本篇所记之事发生在公元前562年,周灵王十年期间。主要记述了七件事:

一是鲁国自此时起,季氏、叔孙氏、孟氏三分公室,各领一军,使鲁国君主大权旁落。

二是郑国人因担忧夹在晋、楚之间为难,欲投靠晋国,背叛楚国,所以侵犯宋国。

三是诸侯联军征伐郑国,于是郑国与之结盟。

四是楚、秦联合征伐郑国,郑国又向楚、秦投降。

五是诸侯联军再次征伐郑国,郑国与之结盟。

六是郑国人贡献礼乐歌舞,晋悼公将一半赏赐给魏绛。七是秦国征伐晋国,大败晋军。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4

含义如下:

1、居安思危: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

2、思则有备: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

3、有备无患: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4、原文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

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的意思是:生活安宁时要考虑危险的到来,考虑到了这一点就要为危险而做准备,事先有了准备,等到事发时就不会造成悲剧了。(或者:人在安全的时候,一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这样才会先做准备,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生。)

拓展资料:

1、居安思危体现的哲学原理是:对立统一的观点,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

2、思则有备体现的哲学原理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即自觉能动性。

3、有备无患体现的哲学原理是:意思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2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意思是安全的时候一定要思考危险会降临,思考之后就会有所防备,防备之后就没有祸患。

提醒人们要珍惜安全的生活环境,但是也不能放纵沉迷在安全之中,时时刻刻防备才能不被打倒。

扩展资料: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出处: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

这几句常省作“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具有深广的警戒意义,无论对治国、理家或其他事业都适用,因而广为人们称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0
意思如下:
处于安全环境时要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危险,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出处:
东周·春秋 左丘明 《左传·襄公十一年》

人物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