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直隶的辩误

如题所述

明朝的南、北直隶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很多人都把南、北直隶认为是一种政区,其实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南北直隶的府和直隶州与十三布政使司一样,都是直接归中央六部管辖的。南直隶是南京及附近府和直隶州的统称;北直隶则是京师及附近府和直隶州的统称,南直隶不等于应天府,北直隶不等于顺天府。
这个误解就和把湖北省的江汉地区理解成一个政区一样。
江汉地区只是一个统称,包括仙桃、潜江、天门三市,三市都是县级市,都直属湖北省。
南北直隶也一样,只是两个统称,北直八府二直隶州,南直十四府四直隶州,都是府级,也都直属中央六部。
当然,二者之间还是有些不同的,如江汉地区有共同的中院,而南北直隶各府州的上级司法机构就是刑部了。 南北直隶本身没有官署、没有机构、没有行政长官,顺天府、应天府虽然是京府,但也还是府级,府尹是不能管其他府州的。没官署、没机构、没长官自然就不能称之为政区了。
实际上,直隶用于现在的话说,就是“直接管辖的区域”,北直隶的意思就是“北边(中央)直辖的区域”。
其实这一制度还源自元朝,我们的地图上一般把元朝中书省直辖区域就用“中书省”表示,元朝的中书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国务院”。元朝对这一区域则用“腹里”一词表示,明朝改用“直隶”表示。
后来撤消北平布政、按察两司后,原直隶改称南直隶,简称南直;而北平两司原辖区域也是直辖区,因此称为北直隶,简称北直。(同时撤消的还有北平都司,原辖卫所也由后军都督府直隶了)
至于《明史》中的京师、南京严格的说也是错误的,因为京师指京师城,南京指南京城,它们本身也都不是政区。只能说用京师代指北直、用南京代指南直。 南北直隶也有巡道和守道,但正因为南北直隶不是政区,所以各道的参政、参议、副使、佥事们只能挂靠在邻近的两司。其中:
北直隶密云、大名、天津、霸州四道,由山东带管;易州、口北、昌平、井陉、蓟州、永平等六道,由山西带管。
南直隶太仓、颍州、徐州三道,由山东带管;苏松、漕储、常镇、庐凤、徽宁池太、淮扬六道,由浙江、江西、湖广带管。 户部:明朝户部分十三清吏司,按布政司划分,每个清吏司管本布政司的事务,另兼管中央部门、南京部门、都司卫所、五城、特殊机构如盐司粮仓税关等和南北直府州的事务。其中:
北直八府二州事务归福建司管(福建司还管福建八府一州,福建都司、行都司、大宁都司、万全都司等事务,基本上北直事务也都归福建司管了,当然还管一些重要粮仓等)。
南直十四府四州事务归四川司管(四川司还管四川的府州、四川都司、行都司、中都留守司等事务,基本上南直事务也都归四川司管了)。
到了清朝,直隶省(于北直设立)事务仍归福建司;设江南省后,江南省(于南直设立)事务才划归新设的江南司管。 刑部:明朝刑部和户部一样,分十三清吏司,按本按察司(和布政司分区相同)划分,每个清吏司管本按察司的事务,另兼管中央部门、南京部门、都司卫所、王府、五城、特殊机构如盐司等和南北直府州的事务。其中:
北直顺天、永平、广平三府归云南司管,保定、河间、真定、顺德四府、保安州归贵州司管,大名府归四川司管,延庆州归广东司管。
南直应天府归广东司管,淮安、扬州二府归河南司管,安庆、徽州二府归广西司管,宁国、池州二府归湖广司管,苏州府归贵州司管,松江府归四川司管,庐州府归江西司管,太平府归陕西司管,凤阳府、滁州归山东司管,镇江府、徐州归山西司管,常州府、广德州归福建司管,和州归浙江司管。
其中广东、贵州、四川三司同时管有南北直的府州。
到了清朝,直隶省事务划归新设的直隶司;江南省事务划归新设的江南司,分成江苏、安徽二省后,也将江南司分成江苏、安徽两司。 监察御史:明朝监察御史分十三道,按布按两司划分,每道管本司事务,另兼管中央部门、南京部门、都司卫所、王府、五城、特殊机构如盐司、土司等和南北直府州的事务。其中:
北直顺天、永平、广平三府归云南道管,保定、真定二府归广西道管,河间、顺德二府、保安州归贵州道管,大名府归河南道管,延庆州归广东道管
南直应天府归广东道管,常州、池州二府归福建道管,安庆、徽州归广西道管,镇江、太平二府归山西道管,凤阳府、徐、滁二州归山东道管,松江府、广德州归四川道管,苏州府归贵州道管,扬州府归河南道管,庐州府归浙江道管,淮安府归江西道管,宁国府归湖广道管,和州归陕西道管
其中广东、河南、广西、贵州四道同时管有南北直的府州。
到了清朝,直隶省事务划归河南道,后划京畿道;江南省事务划归新设的江南道。 元年(元至正十五年,1355)太平路改置太平府;
二年(1356)集庆路、镇江路、广德路分别改置应天府、江淮府、广兴府;同年宋置江南行中书省,治应天府,辖应天府、太平府、江淮府、广兴府、常州路、扬州路、庐州路、安庆路;同年江淮府更名镇江府;
三年(1357)常州路改置长春府,寻更名常州府;宁国路、徽州路分别改置宁国府、新安府来属;扬州路改置淮海府;
六年(1360)信州路改置广信府,与铅山直隶州来属;
七年(1361)宁国府更名宣城府;池州路改置九华府,寻更名池州府来属;安庆路改置宁江府;淮海府更名维扬府;饶州路改置鄱阳府来属;
八年(1362)宁江府更名安庆府;鄱阳府更名饶州府,与广信府、铅山直隶州另属江西行省;
十年(1364)置中书省,省江南行省入,所辖直属中书省,俗称直隶;同年置江淮行中书省,治庐州府,庐州路改置庐州府来属江淮行省;
十二年(1366)维扬府、宣城府分别更名扬州府、宣州府;淮安路、高邮府、安丰路来属江淮行省;同年省江淮行省入中书省,同时安丰路、淮安路分别改置寿春府、淮安府;同年湖州路、嘉兴路分别改置湖州府、嘉兴府来属; 元年(1368)高邮府降散州;同年定应天府为南京,为国都;
二年(1369)定临濠府为中都,泗州、寿州分别升泗州直隶州、寿州直隶州;
四年(1371)泗州直隶州、寿州直隶州俱降散州;广兴府降广德直隶州;
六年(1373)临濠府更名中立府;七年(1374)中立府更名凤阳府;
十一年(1378)改南京为京师;
十三年(1380)废中书省,中书省直辖府州改为直属六部,仍俗称直隶;
十四年(1381)徐州升为徐州直隶州;湖州府、嘉兴府另属浙江行省;
二十二年(1389)和州、滁州分别升和州直隶州、滁州直隶州; 府治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辖附郭县:上元县、江宁县
其他辖县:句容县、溧阳县、溧水县、高淳县、江浦县、六合县 府治在今安徽省凤阳县
辖附郭县:凤阳县、临淮县
其他辖县:怀远县、定远县、五河县、虹县
属州及其辖县:寿州(霍丘县、蒙城县);泗州(盱眙县、天长县)、宿州(灵璧县)、颍州(颍上县、太和县)、亳州 府治在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原县级淮安市)
辖附郭县:山阳县
其他辖县:清河县、盐城县、安东县、桃源县、沭阳县
属州及其辖县:海州(赣榆县)、邳州(宿迁县、睢宁县) 府治在今江苏省扬州市
辖附郭县:江都县
其他辖县:仪真县、泰兴县
属州及其辖县:高邮州(宝应县、兴化县)、泰州(如皋县)、通州(海门县) 府治在今江苏省苏州市
辖附郭县:吴县、长洲县
其他辖县:吴江县、昆山县、常熟县、嘉定县
属州及其辖县:太仓州(崇明县) 府治在今上海市松江区
辖附郭县:华亭县
其他辖县:上海县、青浦县 府治在今江苏省常州市
辖附郭县:武进县
其他辖县:无锡县、宜兴县、江阴县、靖江县 府治在今江苏省镇江市
辖附郭县:丹徒县
其他辖县:丹阳县、金坛县 府治在今安徽省合肥市
辖附郭县:合肥县
其他辖县:舒城县、庐江县
属州及其辖县:无为州(巢县)、六安州(英山县、霍山县) 府治在今安徽省安庆市
辖附郭县:怀宁县
其他辖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 府治在今安徽省当涂县
辖附郭县:当涂县
其他辖县:芜湖县、繁昌县 府治在今安徽省池州市
辖附郭县:贵池县
其他辖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德县、东流县 府治在今安徽省宣城市
辖附郭县:宣城县
其他辖县:南陵县、泾县、宁国县、旌德县、太平县 府治在今安徽省歙县
辖附郭县:歙县
其他辖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 州治在今江苏省徐州市
其他辖县:萧县、沛县、丰县、砀山县 州治在今安徽省滁州市
其他辖县:全椒县、来安县 州治在今安徽省和县
其他辖县:含山县 州治在今安徽省广德县
其他辖县:建平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