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灯光》 分段和段意

如题所述

本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讲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段(第3~12自然段):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第三段(第13自然段):讲我想起“往事”,含着不忘过去,应当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扩展资料

本文讲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由广场的千万盏灯回忆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往事。表现了革命先烈为了后代的幸福欢乐,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郝副营长一心要解放人民,让人民过上好生活,让孩子们能在电灯下好好读书的心愿,现在都被实现了。

电灯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为了全国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生活,郝副营长和很多革命志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作者用平静的口吻写出自己的回忆,却蕴涵着深沉动人的情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灯光(王愿坚所著文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20

分段:第一段到第二段为一段;第三段到第十一段为一段;最后一段为一段。

段意:第一段(第1、2节):讲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段(第3—11节):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第三段(第12节):讲“我”想起“往事”,含着不忘过去,应当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拓展资料:

1、灯光是和平年代生活中的普通事物,它却是战争年代美好生活的代名词。本课以“灯光”为题,写的是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看到广场上千万盏灯时引起的一桩关于灯光的回忆。

2、王愿坚(1929--1991.1.25)当代作家。山东省诸城人。幼年在家乡读书,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在部队当宣传员。

3、课文的主体部分是对往事的回忆。先写在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围歼战就要打响的时候,郝副营长借着火柴微弱的亮光在看一本书的插图,图上画着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这幅插图使郝副营长陷入对未来的憧憬之中;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袭击,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郝副营长点燃了那本书,用火光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结果暴露了自己。战斗胜利了,郝副营长却牺牲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4-04
段意:
第一段(第1、2节):讲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
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段(第3—11节):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第三段(第12节):讲“我”想起“往事”,含着不忘过去,应当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写作特点:
本文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文章前后照应,结构紧凑。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23
段意:
第一段(第1、2节):讲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
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段(第3—11节):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第三段(第12节):讲“我”想起“往事”,含着不忘过去,应当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写作特点:
本文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文章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418 104
第4个回答  2012-03-25
段意:
第一段(第1、2节):讲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作者漫步在天安门广场,听
到“多好啊”的欢叫,引起了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段(第3—11节):叙述关于灯光的往事。
第三段(第12节):讲“我”想起“往事”,含着不忘过去,应当把先烈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的意思。
写作特点:
本文开头运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文章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