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中有【没有推动历史进程】的原因么?(谢谢回答~~鞠躬)

我们历史老师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局限性)是因为这次变法没有像商鞅变法一样推动历史进程,促进社会变革。
某参考书上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局限性: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可是我觉得这样的评价根本就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当时的社会没有生产力的变革也没有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生产关系也没有发生改变。而生产关系的总合构成了经济基础,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然没有经济基础又哪来的社会制度的变更呢?

因此求解答: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中有【没有推动历史进程】的原因么?

再次感谢回答
以上

王安石变法和商鞅变法,张居正的改革并成为封建社会前中后期的三大改革,可以把他们进行对比。商鞅变法推动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事实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王安石所处的时代是封建社会开始下滑的时代,但没有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王安石所做的也只不过是调整内部利益的分配。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说他的局限性是没有推动历史进程我觉得是有道理的。
但要说原因我觉得不能这么说,毕竟一个人不可能改变历史进程,所以我觉得你说的很对,根本就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咱们学的历史总喜欢从阶级斗争入手找原因。
虽然这么说,如果强要把没有推动历史进程当做原因也有道理,商鞅变法得罪了很多人,自己也被处死,不过变法一直被采用也是因为确实推动了社会发展。张居正死后没多久考成法就被废除,但一条鞭法被沿用,有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原因。王安石被贬后,变法被废除,宣告失败,多少有不顺应历史进程的原因。

我不是专业搞历史的,以上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05
虽然我也同意社会进程大的飞跃的确要以生产力作为基础,但是生产力的发展一般情况下是一个渐变的过程,特别是在古代,很少有质的飞跃。所以其实社会上层的变更其实也是会对历史的进程有很大影响的。比如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个远远要在工业革命以前,欧洲还是在工场手工业阶段,生产力也没有大的飞跃。其实论经济总量,还不如中国宋朝的时候。但是欧洲还是在上层建筑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中国就没有,这个绝对不是生产力的关系。中国当时的生产力并不低,甚至还要高。我始终觉得马克思的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是相当有问题的。并不能用来解释全世界的历史。特别是五个阶段论。任何理论都是为了说明的方便而提出的假设,所以本没有绝对的真理。特别是社会学科上面的理论体系。
回到王安石,王安石变法的确没有推动历史的进程。很简单,因为失败了。而且注定是失败的。王安石变法的很多内容是不符合但是宋朝的实际的,特别是北方地区,怨声载道。中国古代,为政在简,这在大多数情况下绝对是必要的。宋朝虽然各地联系紧密了,但是其实还是几个松散的亚经济区,各地情况有非常大的不同。加上通讯系统和管理系统的简陋(这个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决定的),基本上就是越变法漏洞越多。一个从根本上就有问题的改革,除了偶尔能当历史不自觉的工具以外,基本上是不会推动历史的进程的。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好像也没怎么当成历史不自觉的工具。
另外,其实我觉得还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历史进步的依据是什么?生产力或者说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时刻都在前进,只是速度问题。观念?这个要看人们怎么看待,这个不好说。还是社会组织的形式?进步的历史观是在欧洲基本上是启蒙运动的时候形成的,这个在现在已经被很大程度的反思了。特别是单线的进步观。如果这个进步的观念受到质疑,那什么叫“推进”什么叫“进程”?好吧……
第2个回答  2010-03-04
关键是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 尤其是《方田均税法》
第3个回答  2010-03-04
个人觉得王安石变法没有推动历史进程这样的说法应该是正确的,因为当时没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阶级基础,也就自然不能推动历史进程。而商鞅变法当时是秦国还有部分的奴隶制生产关系和制度,商鞅变法使秦国加快了向完全封建化转变。但是说失败的原因是这个好像有点说不过去:我们在做历史评价的时候要遵从客观性和时代性,如果硬要这样说我觉得说:王安石没有代表先进的生产力。一般我们在总结太平天国、义和团失败的原因的时候都这样说。按这个思路应该说王安石没有代表先进的生产力更为贴切
第4个回答  2010-03-04
王安石的个人性格注定其失败
第5个回答  2012-05-06
商鞅变法能成功,是因为变法前的秦国面临内忧外患,旧的社会体制结构在强敌的环视中几乎解体,变法前的秦国几乎是抱着一种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开展的,所以有坚决支持变法的一派战胜几乎不成气候的反对派,可是变法一旦成功,内忧外患的局面不复存在,反对派就会重新考虑自己的利害得失,所以商鞅必死。王安石变法失败则是因为时代格局不一样。虽然宋神宗时期的北宋王朝也是面临内忧外患,而且,王安石变法也确实对国家有利,可是当时坚决支持变法的人几乎只有宋神宗一人,就连王安石精挑细选的变法重臣,也只不过是借变法之名往上爬而已,一旦达到一定的高度,就开始巩固自己的官位,成为了反对派拉拢的对象,成为了反对变法的一员。这根本就偏离了变法精神的初衷,而相反,反对派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他们眼里永远只有个人利益,如今,王安石要夺走他们的既得利益,他们就成为了顽固的反对派故意在皇帝以及朝廷内外制造各种假象,逼迫宋神宗放弃变法。所以,从一开始,变法就不具备成功的条件,注定了会失败。宋朝江山是宋太祖以下犯上,黄袍加身得来,所以在开国之后,就采取了一系列巩固赵氏家族的政策,皇帝的权利太大了,大到国内不允许有太大的家族出现,朝臣也是人,也各自代表了自己的家族利益。眼下自己的家族发展受到皇室的制约,他们当然就没有了那种国家荣辱感,变法再好,也不及保住现有利益更实在。 宋太祖虽想巩固皇位,时刻防范别人篡位,可是同时,也打击了别人为国效力的积极性,下属不会有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不太可能和他同甘共苦。也可以说宋神宗时期的朝臣多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可能与统治者一条心。这正好应验了“家必先自毁而后被人毁,人必先自欺而后被人欺,国必先自亡而后恒亡。”宋神宗虽有富国强兵之志,也终究难以力挽狂澜。“熙林新政”失败后,在金国的大举入侵面前,北宋王朝只剩半壁江山,在蒙古军的铁蹄下终究灭亡。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