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如题所述

一、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并用于现实。数学知识的形成来源于实际的需要和数学内部的需要。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出了示范。例如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的估算"首先引入以下现实情境:学校将要举行运动会,需要购置一些体育器材,体育老师带100元钱来到体育用品专卖店,篮球每个38元,排球每个27元,跳绳每根8元,羽毛球每副22元。请你帮体育老师估算一下:买这四样(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wm338.com查看)体育器材大约要用多少钱?100元钱够用吗?这样一来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激起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中大量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对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和一些抽象的内容,都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树立数学的应用意识的信念。
二、搜集应用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发展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数学化的家电系列,宇航工程、临床医学、市场的调查与预测、气象学等等,无处不体现数学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例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又如:组织学生去一个经常交通堵塞的路口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对各种汽车的数量,行人的数量,堵塞的情况,红绿灯的间隔时间状况的调查,学生做出了如下的分析:(1)此路口货车经过的多;(2)路口活动的黑车多;(3)人行横道离路口远,有些行人横穿马路;(4)主干道的红灯显示的时间相对短。根据以上的情况调查,学生做出了以下改进措施建议:(1)限制货车的吨位;(2)取缔黑车;(3)增设人行横道线;(4)延长主干道的红绿灯时间。同学将实地考察的数据写成了考察报告,寄往了交通队,得到了交通队的重视,情况得到了解决,学生兴奋得说:"数学知识可真的有用。学数学,用数学并不是那么地难呀!"看来,学生体会到了应用数学的甜头。再如:在垂直与平行的教学中,数学通过查书,上网找到"规","矩"这两个图片,并查到相关的知识,了解到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将数学知识应用在劳动生产上,是多么的聪明呀!同时,学生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历程。
三、亲自动手实践,寻找数学有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培养数学应用意识的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去实践,培养应用意识。比如学了行程问题之后,让学生测量一下自己的速度,测一下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再计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距离。学了纳税之后,布(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wm338.com查看)置学生回家了解一下爸爸妈妈一个月或者一年要缴纳多少税款。学了利息的计算之后,布置学生把自己的零用钱存起来,看一年或几年之后能得到多少利息。学生经常吃的食品、饮料就是由厂商按一定的比例配制的。学生学了"比的应用"之后,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按不同比例配制饮料。再尝尝不同的味道,觉得自己喜欢按哪一种比例配制出的味道。这样当生活实际中的情景再现时,学生就会再现所学知识时的情景来解决数学问题。
四、课外知识拓展,改变作业形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主渠道 ,课外活动及作业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必要补充。数学知识的学习仅满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课堂与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将课堂上的知识拓展到课外,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创设无限的课后应用知识的空间。如:1)、小调查形式。学了统计知识后,可让学生调查家庭每月消费情况,再绘制成统计图表,从中了解消费的支配情况,以便做出合理调整。调查自己家里每个月的水电费的支出情况,计算一下这个月比上个月节省了百分之几还是增加了百分之几。2)、小论文形式。学了利息的计算之后,让学生通过调查利率,对比计算同样的钱,是存入银行还是购买国债得到的利息多,来写一篇《怎样使自己的钱增值》的论文。3)、数学日记与数学周记形式。以周记为例,让学生通过一周学习之后,写一则周记。可从以下几个内容去写:①这一周主要学了哪些数学知识②在生活中碰到了哪些与之有关的问题③应用哪些知识解决了这些问题。④学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期贯穿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因此,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背景和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7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是时代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加速到来,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数学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由其社会化逐步步入到技术化领域。是培养高科技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是今后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是把数学教育转到提高公民轨道的一个重要措施,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急需的任务。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是的需要 新的数学课程将努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的信心,学会运用数学的去解决问题,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作为推动科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将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数学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无疑是纸上谈兵,必须学会应用。并且只有具备对知识应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知识才可能真正转化成学习者自身的素质和实践能力。也只有如此,才能使所学数学富有生命力,才能实现数学的真正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注意从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设贴切的情景,拓宽应用渠道,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是社会的需要 长期以来,数学教育与我们的“生活世界”之间存在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直到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一些世界著名数学教育家对数学教育提出批评,特别指出,学生所学的知识对他们目前和今后的生活几乎毫无帮助,数学远离真实生活。针对这些现象,专家指出,学生不应该只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而应该有应用意识和能力,借助数学现在与未来的生活情况,以便更好地主宰自己的行为。只有当数学结构、思想、运算和方法为这个一般的目标服务的时候,他们才能被作为教学内容而接受。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公民,如果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反省和评价自然、社会以及经济发展,那么整个国民的素质才能进一步提高,社会才能向更深的层次发展。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