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飞夺泸定桥以外的关于泸定桥的历史故事

100字最好 谢谢!

泸定桥的历史并不是很悠久,恐怕也没有太多的历史故事吧。

1705年,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判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从此泸定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桥东还有康熙48年的“御制泸定桥碑记”。

泸定桥位于四川西部泸定县,人们常称之为大渡河铁索桥,是甘孜州的门户,康藏交通的咽喉。据《卫藏通志》载:“泸定桥”为康熙皇帝命名。

此桥每根铁链约重2.5吨,由890个扁环左右扣联在一起,上铺木板形成桥面,桥之两侧各悬2根铁链作扶栏。桥之两端,各有1座20米高的桥台,内置若干铁桩,13根铁链铆定其上。桥台自重作为压重,承受铁索的巨大压力。桥之东西两端分别铸有铁牛、铁蜈蚣,表达了人们镇服“水妖”、铁桥永固的美好愿望。桥东对面左侧置有康熙年间的《御制庐定桥碑记》,上有修桥的起因、桥的规模及维修办法等内容。

沪定桥西有噶达庙。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天,来了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因过于劳累不幸死去。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的英雄。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在修建此桥时,荣经、汉源、天全等县的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共商牵链渡江之计,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18
1705年,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判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从此泸定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桥东还有康熙48年的“御制泸定桥碑记”。
第2个回答  2010-03-18
读了之后,我那晶莹的泪花在我眼眶里打转,我从来不知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是有成千上万个红军战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胸前佩带的红领巾是红军胜利的象征,我们要好好爱护红领巾,因为红领巾是他们的鲜血染红的,我们是中国人,是龙的传人,必须要懂得为啥要好好地爱护红领巾。
第3个回答  2010-03-07
这就是当年康熙皇帝的御碑,正文为“泸定桥”,而横批为“一统河山”,可见康熙对当时疆土完整的意愿;而反过来看,“山河统一”又表现了他对疆土完整统一的一种喜悦。由此可想,铁索桥对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大家也就应明白“泸定”二字的意义了。
泸定桥坐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
沪定桥西有噶达庙。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天,来了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因过于劳累不幸死去。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的英雄。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在修建此桥时,荣经、汉源、天全等县的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共商牵链渡江之计,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第4个回答  2010-03-05
  泸定桥的历史并不是很悠久,恐怕也没有太多的历史故事吧。

  1705年,康熙皇帝为了国家统一,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经过一年的修建,大桥于公元1706年建成,康熙皇帝取“泸水”(即大渡河旧称)、“平定”(平判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从此泸定桥便成为连接藏汉交通的纽带,泸定县也因此而得名,这块御碑如今还屹立在西桥头。桥东还有康熙48年的“御制泸定桥碑记”。

  泸定桥位于四川西部泸定县,人们常称之为大渡河铁索桥,是甘孜州的门户,康藏交通的咽喉。据《卫藏通志》载:“泸定桥”为康熙皇帝命名。

  此桥每根铁链约重2.5吨,由890个扁环左右扣联在一起,上铺木板形成桥面,桥之两侧各悬2根铁链作扶栏。桥之两端,各有1座20米高的桥台,内置若干铁桩,13根铁链铆定其上。桥台自重作为压重,承受铁索的巨大压力。桥之东西两端分别铸有铁牛、铁蜈蚣,表达了人们镇服“水妖”、铁桥永固的美好愿望。桥东对面左侧置有康熙年间的《御制庐定桥碑记》,上有修桥的起因、桥的规模及维修办法等内容。

  沪定桥西有噶达庙。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天,来了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因过于劳累不幸死去。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的英雄。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在修建此桥时,荣经、汉源、天全等县的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共商牵链渡江之计,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