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长安十二时辰》跌下神坛,这部高分剧真的烂尾了吗?

如题所述

不少观众认为,萧规的死法太过于平淡,不敢相信这部剧就这样草草收场。对此,烂尾一说在时下逐渐的流行出来,作为本剧的一个忠实观众,扪心自问一下,这部剧真的跌下神坛烂尾了吗?

萧规应该是除张小敬之外的第二个男主角,周一围塑造的这个萧规形象非常的有张力,虽然他策划和参与了这场刺杀圣人的行动,但却很难轻易的就给他贴上一个坏人的标签,是对是错很难对他进行盖棺定论的审判,这就是萧规这个角色的成功之处。


整个48集的电视剧,主要就是围绕着张小敬和萧规而展开,一个是兵一个是贼,虽然上演的是老掉牙的兵捉贼的游戏,却又突破了传统的瓶颈,演出了另一番新意。

萧规作为贼头,他在开展这场刺杀行动时,也曾制造过许多杀戮。他的刺杀计划更可谓是天衣无缝、轰动京城,这样的一个反派主角(暂定为反派),居然没有轰轰烈烈的死,而是被一群士兵在长安城的一条小街上围殴而死,这样的结果虽然是理所当然,但却缺乏浓重,总给人一种草草收场的感觉,这大概就是烂尾一说产生的根源。

在小鱼心里,萧规应该死得轰轰烈烈,毕竟他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做法过于偏执。在圣人眼里,天宝三载的大唐百姓,应该是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明安。可是整日在深墙大院里与严太真浓情蜜蜜的李四郎,又怎么可能知晓真正的民生疾苦,萧规出发点就是为了改变这一点,因此才策划了这场以清君侧(林九郎)为目的的刺杀行动。


这样看来萧规又何尝不是唐朝的荆轲?他的死虽然早已成定局,却似乎欠缺一些告别的烟火,太过于平淡的结束,虽然更加的贴近真实,但却始终让人觉得心痒痒。影视剧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正是因为一个又一个的巧合,成就了这一部部脍炙人口的好剧,而萧规的死却缺少这种巧合。

其中更加让人难受的是,他本可以逃出京城,明明手里有一张王牌,却还是执意当成三带一给打了出去。张小敬没拦得住,当然他压根也没想拦,即便萧规不是第八团的护旗手,即便是已经精疲力尽的张小敬,在那个时刻他们也都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若不是拼死护旗,第八团的将士早应该在九年前就已经在烽燧堡战死,又何谈眼下的苟且活着。在那个人命如同草芥的年代,有时候一面旗,确实比一条命要重要得多得多,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食粮,而这种精神食粮在古代往往就是巩固封建帝国的重要利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只是萧规的死,整个收尾的过程过于迅速,这部剧前期花费了太多的经历来铺陈转诉,为的就是引出萧规这个背后潜藏的巨大秘密,可是在经过张小敬的一番苦苦追寻之后发现,前期所有的线索最后都给断了,如果没有龙波故意留给张小敬的竹片线索,估计太上玄元仙灯炸裂的时候张小敬还在求阁老呢。

前期那些看得人眼花缭乱的探案过程,大概就是剧中故意释放出来的迷雾,就像是萧规用何孚来制造烟雾弹一样,被迷惑的不只是张小敬和李必,当然还有屏幕前的观众。

刚开始这部剧凭借着处女座一般的细节刻画,俘获了一大批观众的芳心,全剧在服化道这一点确实做得非常细致。可是在剧中的后半段,却存在很多逻辑错误,看剧时稍微认真一点就会发现。比如,晁分折断张小敬的佩刀后,为何却送了他一把无用的锉刀?王韫秀是如何被关在了靖安司监狱的?两个卫兵为何无缘无故的要杀檀棋?等等不胜枚举。

也许这都是后半部分的节奏进行得太快而导致的,因此难怪有人说这部剧从大灯楼出现的那一刻,就自带了二倍速,看来也并不是全无道理。之前还曾看到一个说法,本来一开始片方准备的剧情是60集,也许是觉得60集太多而硬生生的剪成了48集。这也难怪,一部硕大的原著小说,想要浓缩到48集的剧情,还要将长安盛景事无巨细的展现给观众,确实难度非常之大。

片方铆足劲儿的压缩到48集,压下去的力度有多大,随之而来反弹上来的力度也就有多大,因此难免会顾此失彼。历时7个月拍出来的《长安十二时辰》,其实也实属不易,作为观众的我们很难看见剧组演员们付出的辛苦,因此要做出非常中肯的评价也是很困难的一件事。

虽然该剧后半部分确实存在烂尾的嫌疑,可是即便烂了也比当下的很多影视剧要好得多,总体来说这部剧还是不失为一部好剧,还是值得一看,也值得二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21

其实并没有哦。《长安十二时辰》由众多演员大咖倾心打造而成,这部高分剧在结局上有时候是为了向大家传递一种古今中外的智慧和家国情怀,并不能说是烂尾了。

 一、小人物干大事

首先,《长安十二时辰》本来就想表达小人物也能干大事。《长安十二时辰》的结尾,张小敬与李必抓住了幕后真凶——徐宾。一个一直陪着他们查案,“大案牍术”的发明者。徐宾平常给人的老实谦虚的印象,还希望用造纸术来挽救大唐,说到这里,其实已经能知道徐宾策划这所有事件的背景就是,一个大厦将倾的大唐。自古英雄出乱世,徐宾虽然只是魏巍大唐中一个小人物,做着靖安司里的文员工作。在世俗的眼光中,他既不能改朝换代,也不能翻云覆雨,而只是悠悠众人里并不出彩的存在。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小人物,几乎让大唐陷入混乱,这样的结尾,有着深深地讽刺意味,映照出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偏见,这样的结局,怎么能是烂尾呢?

二、证明人的价值

其次,《长安十二时辰》就是想让观众看到人的价值。张小敬不是什么大人物,可是最后救了长安的,不是高挂在琼楼玉宇的神仙,也不是掌握社会资源的高官,而恰恰是这些热爱长安的普通人。而策划这一系列阴谋的,也是并没在人们心中留下很深印象的徐宾。徐宾在最后,向圣人坦白了一切,并向圣人自荐,希望能得到重用。这就是徐宾想向圣人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他就像一个渴望得到家长认可的小孩子。希望能被看到,被重视,用自己的力量拯救长安。而这一切,不就是在证明人的价值之上限吗?就是这样充满讽刺的结尾,头重脚轻的设置,体现出了作者的巧思。

 

三、真正深奥的内涵

最后,《长安十二时辰》有着更深层的内涵。最后的结局似乎太过轻飘飘,徐宾的自白也不能给观众信念感,支撑他们相信一切都是徐宾做的。其实结局在查案过程中埋着若有似无的伏笔,只是观众被其他更吸引眼球的剧情所带走,比如张小敬和李必的互动、龙波的复仇、长安的地下黑市等等,直接忽略了徐宾的存在。而徐宾一直也帮助着李必和张小敬办案,其实徐宾才是那个最想让真相大白天下的人,只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一定要让这个过程充满危难险阻。而《长安十二时辰》就是用这样啼笑皆非的结尾,让观众心里的获得感降低。其实仔细琢磨一下,这才是大手笔啊,越是想不到的,竟然就是事情的结果。人们心中所期待的答案,其实并没有那么宏伟壮观,爱恨嗔痴交织着血海深仇。操盘手也只是让一个念头在关键人物的心里埋下种子,就像钓鱼,有耐心的算计着鱼儿们。

结局其讽刺的反差结尾,才是作者构思的精妙之处。徐宾不是最后作者拿来挡枪的人物,而是作者跟深层的考虑。《长安十二时辰》的前面让观众觉得有多精彩,结尾的不够分量,就会让观众感到多么失落。其实现实中很多事情不都是这样的吗?你苦苦寻觅的答案,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起因。

第2个回答  2020-05-08
这部剧就是烂尾,大家看电视剧就是图个高兴,坏人没有得到惩罚,剧情交代仓促潦草。好好一部剧给毁了。我只想说,这不是电视剧,这是夹杂着编剧主观意图的历史纪录片,也是显摆作者历史知识丰富严谨的历史教育片。哎,现在想想都生气呀,好好一部剧,就是烂尾。
第3个回答  2020-05-05
长安十二时辰的结局确实不算很好,给人一种仓促结束的感觉,确实可以说是烂尾了,和一开始的剧情相比,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第4个回答  2020-05-05
确实存在烂尾。因为这部电视剧,收尾的太过潦草。有许多未解之谜都没有一个交代。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