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辩论曹操嫉才

怎样以实例辩证

谈起三国时的杨修之死,历来的说法是因为杨修才华出众,曹操不及,致使曹操因嫉妒而杀害他。其实,稽于典史,并非如此。
  杨修何许人?史载:他是汉末孝廉。《后汉书》称他“好学,有俊才”。他也是当时的名公子之一,从他的高祖杨震到他父亲杨彪,四代均曾任过汉朝的太尉,真所谓“奕世尊荣”。杨修后为曹操的丞相主簿,“军国多事,修总知内外,事皆称意。自魏太子以下,并争与交好。”据此推论,其才思敏捷,好学能文,办事精干,大概是不会错的。但是,说他才思大到能令大文学家和大军事家的曹丞相嫉杀的程度,则未免缺乏根据。世上流传的用以印证其才华卓绝的依据,多是猜谜拆字的故事。如他与曹操共辩曹娥碑文,他先于曹操猜出;还有他拆析曹操新造园门上的“活”字;再有他解释曹操兵退斜谷前的口令——“鸡肋”等传说。其中大多无信史可查。即令这些故事都是真的,有根有据,杨修猜得对,也不能就此说明他才华盖世,至多表明他博学机敏、善于文字游戏而已。   汉末和三国初期,杨修在文坛的地位并不重要。一个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他没有留下过什么惊世的文学作品。与杨修同时的曹操之子曹丕、曹植以及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乃至曹操自己,都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词赋等文学作品传于后世,他们共同创建了在文学史上彪炳千秋的“建安风骨”。而这当中独独不见杨修的作品,可见他并非当时最杰出的文学人才。既然如此,曹操有何必要嫉妒乃至杀死这样一个在文学、史学上没有多大建树且无足轻重的人呢?
  另外,说曹操嫉才,不但找不到可靠的证据,倒是他爱才用才的痕迹处处可觅。拿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来说,陈琳以前本是曹操的劲敌袁绍部下,曾为袁绍草写讨曹檄文,大肆攻击辱骂曹操的祖宗三代。但当陈琳被曹军俘虏后,曹操不但没有泄恨杀他,反而因才重用。“陈琳草檄愈头风”也早已成为历史佳话。还有曹操听说丁仪才华出众,要把爱女嫁给他。不久听曹丕讲丁仪一只眼睛看不清东西(目眇),有失风范,曹操这才作罢。可等后来曹操与丁仪会面,曹操后悔说:“好个人才呀,就是他两眼都盲,也还当得起我女儿,何况只是看不清呢。”至于曹操在别的方面爱才则更是不胜枚举。如赠金封侯挽留关羽,郭嘉早逝抚棺痛哭等等。有一点须说明,他所爱的,往往都是真才实学者,或者是像陈琳那样下笔万言、倚马可待的文士,或者如关羽那等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猛将,或者如郭嘉那般筹策帷幄、决胜千里的谋臣。   不过,杨修为曹操所杀,却是证据确凿的。为什么曹操杀杨修?
  杨修身为丞相府主簿,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机要秘书。他在曹操身边做文书机密工作,责任是相当重大的。但他并未在军事上给曹操贡献过一筹一策、在治理国家上有过重大建议。所以,曹操虽在文秘上重用,但并未在政治上重用。这对于出身公侯之门而又怀有政治抱负(或称野心)的杨修来说,恐怕很难满足。因而他常常有意无意地去触动曹操的底线,以求在政治上有所突破。如,他与觊觎魏国太子地位的曹植相互钩连,屡泄军政机密,为其出谋划策。对此,曹操早有察觉,但一直隐忍未发,直到关涉动摇国本、决定国家前途的大事,才导致了杀掉杨修。据《世说新语》记载,当时的魏王曹操,为了考验儿子曹丕和曹植的才智,以确定王位继承人,派曹丕和曹植各出邺城一门,并密嘱守门人不要放他们出去,用以观察二人作为。曹丕到了门前,不得出门便返了回来。杨修早知曹操用心,密告曹植说:“如果守门人不让您出去,您受了王命,可斩了守门人。”曹植果然这样做了,也差点儿让曹操中了圈套。曹操后来察知此事,大怒,杨修因此以结交王侯、泄漏机密的罪名被处死。

  杨修身处重地,不但没有修身检点(最少也该避嫌远祸),反而以王命和国家前途为儿戏、作赌注,结果害了自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4
曹操并不嫉才,杨修的官位因为曹操的欣赏而升迁过。如果嫉妒那完全可以罢了他的官,灭灭他的傲性啊。曹操杀杨修并不能把错误都推到曹操身上,杨修有点太过于恃才傲物了,俨然一副天下才情为我杨修一人独占的样子。
第2个回答  2013-12-04
是证明曹操嫉才还是不嫉妒?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