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次科学尝试

急急急急急急急

我第一次迷上科学
我不记得我第一次接触科学是在什么时候了,但我记得我第一次迷上它的原因。小时候一次过生日父母送我一套叫《未来博士》我书。有《水浒传》,《三国演义》……但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科学家的故事》了,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天天捧着它看。我总是看那些科学家小的时候的故事,比如“科白尼在葡萄树下和他校长一起数星星”……很崇拜他们,也很羡慕他们,因此,我立志,我长大一定要做一个科学家,所以,我要像他们一样从小做实验。可毕竟我家的化学品太少,我也不懂什么化学物品,只是觉得把那些红的蓝的绿的黄的加在一起就能发明出东西了。所以我趁父母不在找了一个小铁罐把醋,酱油,芥末,洗手液,辣椒水之类的东西加了进去,再冒险开了煤气灶,把东西放在上面烤一烤,但过了一会儿,除了那咖啡色的液体冒上来几个大泡泡,我没有发现里面有什么特殊的变化。心急如焚的我立马抄起抹布就端锅。放哪好呢?我把目标瞄向了冰箱,对,放在那里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说干就干我把那玩意盖上盖子,放进了速冻室。过了几个小时,父母回来了。我急于向他们展示我的“杰作”就打开冰箱看看,不开不要紧,一打开我就哭起来。原来那个“杰作”已经粉身碎骨了。那小铁罐裂了,里面的东西洒了一冰箱……

父母倒是没说什么反而鼓励我想想这是为什么,但我自己还迷糊这是为什么。现在明白了。原来,铁罐里的东西是滚烫的,一放到冰箱里那铁罐就会爆裂。

晕,想想那时我就想笑。从此我开始爱看有关科学的书,电视。我开始订《少年科学》,看《走进科学》。是这件事促使着我爱上科学。

科学是什么?”同桌笑着问我。“我……”我不太明白,我被问得一头雾水。不行,我得去问问我的电脑老师……一位叫阿西莫夫的伟人告诉我:“科学在开始的时候几乎就是好奇心。” 什么?好奇心?我的脑中立刻浮现了一组镜头: 牛顿 & 苹果
那是1666年夏末的一个傍晚,一个英国的年轻人走进了他家的花园里,坐在一棵树下,他开始埋头读书。当他翻动书时,他头顶的树枝中有样东西晃动起来。一只历史上最著名的苹果落了下来,打在了23岁的牛顿的头上。为什么这只苹果会落到地上而不往天上飞?牛顿想。
是好奇心,让牛顿成为了我崇拜的科学家 。
我把这个故事告诉奶奶,可奶奶不知道牛顿,她一脸认真地告诉我:“不迷信就是科学。”哦,科学就是不迷信!我的脑中又浮现了另一组镜头:
河伯 & 娶媳妇
战国时,西门豹任邺县令。他到了邺县,询问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因为要给河伯娶媳妇,大家都带着自己的女儿远远地逃跑了。”到了为河伯娶媳妇的日子,西门豹到河边,他巧施妙计,惩治了那些地方豪绅、官吏们。后来,西门豹号召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黄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老百姓也因此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我也很崇拜西门豹。照这么说,科学的确就是叫人们不要迷信。
不久前,一个最令我兴奋的科学事件发生了:
神七 & 问天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那一刻,中国沸腾了!世界沸腾了!
天到底有多高?天外究竟还有什么?小时候的我常常望着天空问自己,我梦想着能飞到天上,去看看月亮什么样子,去看看星星是怎么回事。我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可不知道,这种天方夜谭似的神话竟然真的实现了!
我爱“神七”,我更爱创造“神七”的那些科学家,因为是日益发达的科学让“神七”飞上了太空! 哦,太棒了,科学原来是一种能创造奇迹的魔力!

科学是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环。他是无处不在,小至在我们身边,大至充满神秘色彩的宇宙,是多么让人向往,我也深深地爱上科学。

我爱科学,更爱寻找科学。在我外公家养了三箱蜜蜂。那里,便成了我寻找科学的一个据点。在那里,我观赏过“工蜂运花粉”,“蜂后出巡”和“大战黄蜂”等精彩镜头。使我记忆最深的是“大战黄蜂”。那天,我和外公正为蜜蜂喂糖浆。当小蜜蜂正吃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不知从哪儿出来了一只黄蜂。它像一支利箭,向蜂群冲来。我和外公马上后退几步,隔岸观火。刚开始,黄蜂锐不可挡,来一只工蜂就杀一只,一下子十来只工蜂就命丧黄泉。可是后来一大勇敢群工蜂就一拥而上,把黄蜂重重包围,还不停地扇翅膀,发出“翁翁”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工蜂散开了,只留下了黄蜂的尸体。

我感到很疑惑,回到家就开始寻找答案。我把家里的关于科学的书全找出来,接下来我就苦了。我将要把眼前的这一堆书全翻一次。我在这困难的时候,虽然很想放弃,但是我爱科学的心始终在鼓励我前进。于是,我就狠下心来,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书,可是毫无收获。我开始心灰意冷,当看见身边的电脑,一条锦囊妙计变冲上心来――上网。说干就干,我马上进入因特网,想在茫茫网海中找到答案。黄天不负有心人,我中于找到答案。原来工蜂扇翅膀是为了增高温度来热死黄蜂。根据资料显示:黄蜂能忍受43慑氏度的高温,工蜂却能忍受45慑氏度的高温。当温度升到43慑氏度的时候,黄蜂已经死了,而工蜂仍能生存,这就是工蜂获胜的关键。哇!当我靠自己找到答案的时候,我真的高兴得不得了。

我不但爱寻找科学,而且爱用自己的双手做科学制作。平时,每当我心血来潮的时候,就会做小制作。每次做小制作我总会遇到一些麻烦。我就会自己慢慢地摸索,找方法解决。当你靠自己的能力完成工作时,总会让你感到开心、快乐,使你不知不觉的爱上科学。

这就是科学的魅力所在,这就是科学的灵魂所在,这就是科学的给人带来的无穷乐趣,因此,我爱科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4-11
“啊!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听我这么说,你一定想知道我发现了一个什么秘密吧?别急,让我慢慢地来告诉你。那天晚上吃完饭,我在洗手间里洗手。突然,我往放在墙角的拖把上瞟了一眼。,看到的东西竟令我十分吃惊——拖把的木棍与布条的交界处有一个圆圆的小球。我连忙擦干手,蹲在拖把旁认真观察起来,并且用手轻轻的拨了一下那个小球。啊,那小球下面还有一根细细的茎。我凑近仔细地看了看,“啊!”我不禁叫出声来。那所谓的“小球”是一个小蘑菇,拖把上竟然长了一个小蘑菇!我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又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那的确是一支小蘑菇,比我的小拇指还短一截。可能是因为细细的茎承受不住菇头的压力,已经压弯并盖住。如果不用手拨,,很难发现这是一个蘑菇。真像个毛茸茸的小球卧在拖把上,可爱极了!确认之后,我急忙跑出去向全家宣传了一遍:“重大消息,重大消息,家里的拖把上长蘑菇啦!”刚说完,爸爸妈妈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我又添油加醋地把刚才看到的一切向她们叙述了一遍,并拉着他们到洗手间去看那长了蘑菇的“神奇”拖把。爸爸妈妈看了后,并只是讨论了几句。妈妈说:“哦,这没什么,已经长了好几次了,你不知道而已。”忽然,爸爸问我:“婷婷,你知道拖把上为什么会长出蘑菇吗?”呃,这下可把我问住了。我就马上东查查、西找找。终于在《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便回答道:“可能是因为蘑菇是由一种微生物长成,而这种微生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就会生长成蘑菇。拖把呢,经常是潮湿的,又放在阴暗的角落,木棍底部会有些腐烂,满足了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所以木棍与布条的交接处就长出菌——蘑菇啦!这跟下雨后草丛会长出蘑菇的道理是一样的。”说完这些,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同时用期待的目光看着爸爸。问道:“我说得对吗?”爸爸向我赞许地点点头,说:“是的!”我还增长了不少的知识。我真高兴,因为我发现了拖把上长蘑菇的秘密,并且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其实科学就在你我的身边,只要你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就一定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情,尝到发现的喜悦与快乐
第2个回答  2013-07-03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
有一次,我正在拿着凹的乒乓球看,愁眉苦脸,突然灵机一动:能不能吧凹的乒乓球变回原样呢?于是,我就急忙地跑去找家中的“知识机”---爸爸,问一问。“爸爸,能不能告诉我,怎样才能吧凹的乒乓球变回原样呢?”爸爸骄傲的说:“当然可以了。”“那能不能教我方法”我问。“可以,.......”
我激动地向房间跑去,去拿工具......
我首先拿出一个凹的乒乓球和一杯热水,准备工作就那么简单,也很快的完成。首先,往杯子里倒热水,再把凹的乒乓球放入水中,等一会儿,什么是也没发生,凹的乒乓球在水中享受洗澡的感觉。我猜热水是不是不够热啊!然后,我拿了一壶去烧,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急忙拿开水壶,用手小心翼翼的去摸,还没热,只是温的,我有把水壶放回去,我又等,又等,时间有一分一秒的过去,我的着急有一点一点的增加......终于可以啦!我小心翼翼的拿开水壶倒入杯中,一股股热气往上升,在把凹的乒乓球放进去,只听见“吱”“吱”“吱”的声音,凹的部分慢慢凸了起来,喔!实验成功。
这个实验让我疑惑不解,带着疑问找到爸爸,我问:“爸爸,这为什么会这样的神奇呢?”爸爸却说:“这不是神奇,是因为热胀冷缩的原理,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在会缩小,所有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喔!原来如此啊!
从这次实验中,我明白: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事情,如果能付诸行动,还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岂不是一举两得!
第3个回答  2010-04-21
火山喷发”,大家一定在电视里见过吧,但你有没有亲眼见过呢?我倒是见过一回“火山喷发,可这是个“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这个实验我也亲自动手做了一回。嗬,“火山喷发”可真好玩。 按实验要求我拿来了一个玻璃杯、一瓶醋和一瓶洗涤剂、一包小苏打、一张报纸。首先往杯子里倒入一些小苏打,再倒入一些洗涤剂,然后把报纸垫在玻璃杯下。 实验马上就要开始了,我往杯子里倒入一些醋,奇迹很快就出现了,刚刚瓶子里还只是一些小苏打和洗涤剂,它们安安分分的,怎么才过了几秒钟的时间就变成了泡沫呢?而且本来只是一点点的泡沫,现在不断地疯涨,才过了十几秒,就从玻璃杯口蜂拥而上,溢出瓶口流到报纸上了。这时,我又兴奋又惊讶,目不转睛地看着浮上来的泡沫,生怕漏掉了什么细节。大约过了18分钟,泡沫又渐渐地消失。哈,这个实验太好玩了,太有意思了! 这是为什们呢?我急忙抓过书查了起来,可书上一个字也没提,唉!没办法,只好自己琢磨琢磨了。刘老师不是在课上讲过了吗:小苏打与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泡沫,就像汽水一样摇一摇也会产生一些泡沫。那么洗涤剂又起了什么作用呢?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 为了搞清其中的奥秘,我又把这个实验重做了一遍,发现泡沫之所以会疯涨就是因为洗涤剂起到了催化作用。这不是与浮石的形成原理差不多吗。这个小实验真是有意思。 做科学小实验,让我在玩中懂得了科学道理,还锻炼了我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是两全其美。
第4个回答  2012-03-26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
周末,我做完作业,随手从桌上拿起一本《少儿百科全书》看了起来。忽然,我发现书中有一篇介绍摩擦起电的短文。咦,平时我只知道水力和风力能够发电,怎么摩擦也能起电?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仔细地把文章阅读了几遍,觉得非常有趣,便照文中的方法做起实验来。
我先找到一张纸,把它撕成了许多小碎片,然后拿出一支钢笔。这样,我的准备工作就做好了。我把这只钢笔的笔杆伸进我的头发里,使劲地上下摩擦,越摩越快,越擦越热,过了一会我把钢笔从头发上拿下来,用手一碰好烫啊!我小心翼翼地把钢笔伸进了小纸片堆里。呀!奇迹出现了,这些纸片就像孩子见了母亲一样,飞快地扑向妈妈的怀抱,又像铁屑被磁铁吸住,牢牢地粘在笔杆上。我用手去拽纸片,可是刚扯下来,它们又被粘在一起。过了几分钟,小纸片和笔杆还是那样依依不舍。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的笑了。
这个实验真奇怪,我反反复复做了一次又一次,可就是没发现其中的奥秘。我又捧起书,想从书中找答案,但是半个小时过去了,我仍然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办呢?对了,上网查一查。
我在电脑里输入了我的问题,答案出来了。原来,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所有的物体内部都有正负两种电,这两种电是互相吸引的。当物体摩擦时,负电就在物体里运动。当这个物体碰到另一个物体时,就会与另一种物体里的正电相吸引。笔杆在摩擦头发后吸住了小纸片,说明笔杆有电的运动。这就是摩擦起电的道理。知道了其中的奥妙后,我高兴地跳了起来。
通过这次试验,我明白了两个道理。第一个是摩擦可以起电;第二个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根有据,要善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的答案!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