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左右丞相的官职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我只知道好像宋朝的时候有左右丞相。
还有就是,左右丞相是最高的官位吗?它们底下依次还有什么官职?

宋朝的时候的确有,但并非那时首创.左右丞相始于战国秦.
丞相在秦汉为最高文职官员.以后各朝各不相同.

唐、宋以后尚书省或中书省有时设左、右丞相,相当于原来的尚书左右仆射,位居尚书令或中书令之次,握有实权。明初中书省无令,仅设左、右丞相,权极重,后为明太祖所废,以内阁大学士行丞相职权,迄清末未再恢复。

相关资料:
战国秦悼武王时始置左右丞相。秦代以后,为封建官僚组织中的最高官职,其任为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西汉初,称相国,后改丞相,与掌军的太尉、掌监察的御史大夫合称三公。惠帝、吕后到文帝初年,设左、右丞相,以后只设一丞相。西汉末改为大司徒,东汉末复称丞相。三国、晋、南北朝时,或称丞相,或改司徒,或称大丞相、相国,废置不常,多由权臣担任。南宋孝宗时,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明初亦设丞相,未久废。古代文章中往往用为宰相的通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11-03
左右丞相大部分是俗称,晋朝以前是叫丞相,南北朝时以尚书令、左右尚书仆射、录尚书事等代替丞相行驶职权,唐朝时规定司徒、司空、司马、太师、太傅、太保(这六个都是正一品)、尚书令、中书令、侍中(这三个是正二品)均为丞相,司徒、司空、司马本是汉朝的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改名,比如三国里的司徒王允,到唐朝司徒、司空、司马就和太师、太傅、太保(这六个都是正一品)一样成为功劳很大的大臣的加衔,没有具体的职责,这几个加衔都是很难得到的,大部分时间是空缺的,常任的是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尚书令主管尚书省,下辖六部、中书令主管中书省,为皇帝草拟诏书、侍中主管门下省,管审核诏书,重大事务由皇帝和丞相们商量后命中书省草诏,门下省审核,再由尚书省执行,又因为唐太宗曾被封为尚书令,所以自唐太宗登基后这一职位就不再授人,改由尚书左右仆射(好象是从二品)主管尚书省的运作,也就是左右丞相的由来,后来唐朝皇帝为了让一些品级稍微低一点的官员比如各部尚书也能参于最高决策,就设置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三品)这个职务,只要官员们得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职务,就可以和拿些法定丞相一起行使最高权力,也就是丞相了。
到了宋代,官员必须要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职务才是真正的丞相,否则即使是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也不能参于于最高决策,而且宋代六部地位提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往往也成了大臣加衔,比如杨业就曾或中书令加衔被称为杨老令公,宋朝又设了参知政事这个职务,作为副丞相。
到了明朝,朱元璋正式设置左右丞相职务,第一任左丞相是李善长,右丞相是徐达,后来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废除了丞相的职务,设立内阁,又内阁大学士行使丞相职权,清雍正以后,相权又从内阁转移到军机处,军机大臣成为实际上的丞相。
第2个回答  2006-11-03
丞相,是封建王朝辅助帝王治理全国的行政首脑。早在周朝时期,就有这样的官,但不叫丞相,叫“地宫司徒”。到了秦朝才正式有丞相这个官职名称。他的职责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商鞅、李斯就是当时秦国的名相。后来刘邦推翻了秦王朝,承秦制也设丞相一职。汉高祖十一年,将丞相改为相国。萧何就是第一任的相国。东汉时,将丞相改为司徒。《三国演义》里那个巧使美人计让董卓、吕布争貂蝉的王允,就是司徒。不久又恢复了丞相的职称,曹操就是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的丞相。在魏、晋初,废了丞相。唐帝时,又恢复了丞相这个职务。南北朝期间,宋、齐、梁、陈、魏、周等朝,均设丞相或相国。隋朝,不设丞相职,有司徒位,与太尉、司空共同参设国家的大事,但具体的行政事务,都在尚书省办理(六部尚书即由此完善)唐承隋制,设司徒,与太尉、司空“佑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具体政务仍由尚书省办理(此时,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已正式定名)。宋承唐制,但设宰相,由同平章事任职,无常言。有两人时一就分日掌印、“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宋时的丞相,一般以文人担任,并且规定要由太中太夫以上充任。王安石、司马光等都是当时的名相。到了清朝,总掌军政大权的除内阁外又加了一个军机处,无丞相的职称了。
第3个回答  2006-11-04
相是官僚组织的“百官之长”,中原六国中央均有设置。在出土的众多兵器中,有的器物上有“相邦义戈”、“相邦吕不韦戈”等字样,那是秦相张仪、吕不韦督制的兵器,据《睡虎地秦墓竹简·工律)说:“公甲兵各以其官名刻之。”这意思是说公家督造的兵器要刻上督造者的官名。可见战国时期相的法定名称叫相邦,“相”有辅佐之意,作为一种官称,春秋时代就已经有了,那时只是一种地位不高的礼宾官。“邦”就是国,相邦就是辅佐国君办理军政大事的官员,就是国君下面的大总管。汉人避刘邦讳,改相邦为相国。先秦的古书如《庄子·盗跖》称宰相,《战国策·赵策三》则称丞相,指的都是同一官职。“宰”作为官名,甲骨文就已出现了,春秋时代某些国家,已有总领百官的冢宰、太宰,也有助卿、大夫总管一家一邑事务的家宰和邑宰。这些冢宰、太宰或相,还是某些强大的卿大夫的世袭官职。作为一国最高行政长官的相,其设置当萌芽于春秋齐景公时,景公曾设左右相。相的职权,据《荀子·王霸篇》云:

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饬朝廷臣下百吏之分,度其功劳,论其庆赏,岁终奉其成功,以效于君,当则可,不当则废。

战国最早设相是魏,继后是韩、赵。秦国受三晋的影响,置相比较晚,秦孝公时,商鞅由魏入秦,始为左庶长,后升大良造,并未称相,但是他的地位相当于三晋的相邦,所以史称“商鞅相秦”。最早记载的秦相是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以张仪为相,秦武王二年(前309年),初置丞相,并分左、右。樗里疾、甘茂就是秦最早的左右丞相。此后也有只设丞相,不分左右的。丞相之称,赵国也曾用过,《战国策·赵策三》载:建信君说:“秦使人来仕、仆官之丞相。”赵国除称丞相外,还有称假相、假相国和守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假相大将武襄君攻燕。”《战国策·秦策五》载:“文信侯出走,与司空马之赵,赵以为守相。”所谓假就是兼理的意思,守是指试用或代行官职。假相,应为兼任相职,守相则是试用性质的相,战国时代的宋、卫、中山、东周等小国也都设有相。

春秋齐景公曾设左右相为最早
第4个回答  2006-11-03
春秋就有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