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能放走张良,朱元璋却不能放走刘伯温呢?

如题所述

因为朱元璋更加不信任人,张良却做得比刘伯温要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原因。

朱元璋更加不信任人。

如果说我国古代封建王朝历史上,谁白手起家建立了大一统王朝,朱元璋说第一,没有人敢说第二。汉高祖刘邦也算是平民皇帝,但刘邦好歹当过泗水亭的亭长。而朱元璋就不同了,他非但没有当过任何小官,反而连平民都不是。朱元璋少年为了生计,给地主家放过牛,甚至当过和尚,是地地道道的”无产阶级“。

朱元璋少年时代悲惨经历,见识了人间艰辛,领略了世间险恶,形成了果敢狠辣、多疑善猜的性格,他对别人从来都没有打心眼里真正信任过。晚年的朱元璋,又失去非常疼爱的嫡长子朱标和他的结发夫妻马皇后,一时之间更是对别人不信任,时刻担心臣子作乱取代自己的江山。为了巩固大明江山,除掉潜在的威胁,晚年的朱元璋开始诛杀开国勋贵,而且株连甚广。李善长案、蓝玉案,朱元璋动辄诛杀几万人,开国勋贵几乎被诛杀殆尽。

刘伯温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勋贵,威望很高,自然也遭到朱元璋的忌惮。刘邦和朱元璋都是著名的杀功臣的皇帝,然而,刘邦杀死的大多数是在外地的封王,对于威胁性比较少的文臣比较宽容,刘邦死时留下了萧何、曹参、陈平、周勃等一大批开国功臣。而朱元璋却只留下了汤和等四位开国勋贵,可见朱元璋比刘邦狠得多了,他又怎么会放刘伯温走呢?

张良比刘伯温更明智。

刘伯温和张良都是开国勋贵,他们的结局不一样,除了因为他们的皇帝不同,更主要的还在于自己。刘伯温在年老后,一直想回到青田老家养老,朱元璋始终没有恩准,直到刘伯温死后才允许归葬青田。

对于朱元璋这样对谁都不信任的主子,刘伯温提出回家养老,朱元璋自然会担心,担心他一呼百应,威胁自己的江山。相比于刘伯温回家养老的请求,张良处置退休的方法更容易让皇帝放宽心。原来,张良选择退出庙堂时,并没有像刘伯温那样提出回老家养老,而是在离汉朝都城长安不远的地方住了下来。他选择在都城附近居住,一方面达到了成功退休的个人目的,另一方面张良在长安附近居住,刘邦更容易掌控张良,比较放心。

伴君如伴虎。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功成名就后更要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张良很清楚这一点,在刘邦解决掉项羽后不久,就退出了政治舞台。

刘伯温在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并没有及时隐退。随着后期朱元璋猜忌心越来越严重,刘伯温再想退出政坛也就困难了。更何况,刘伯温当过御史后得罪了不少人,政敌在朱元璋面前没少说刘伯温的坏话,刘伯温最终没有实现回乡养老的愿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2-24

刘邦和朱元璋在历史上都是杀功臣杀出名的皇帝,而张良和刘伯温都是各自王朝奠基的功臣,虽说他们不可能冲锋陷阵,但他们的智谋可是出了不少力的。可是这两人的结局却大不同,张良身为功臣并没有被刘邦所杀。而刘伯温的结局就不那么好了,朱元璋并没有放过他。

这两位之所以结局不同,其实原因还是挺复杂的。这里面有刘邦和朱元璋个人的原因,也有当时的局势所影响。

第一,我们不得不说,刘邦和朱元璋还是有所区别的。

刘邦和朱元璋虽然经历类似,但毕竟两个人的出身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这俩个人自然不可能个性和行为方式完全相同。相比较之下,朱元璋更加的不信任人更加的多疑,甚至残酷。

要说杀功臣的皇帝,首当其冲的就是刘邦和朱元璋。但其实这两位差别是很大的,刘邦的确杀过功臣,比如韩信,他甚至也会除掉自己的发小。但我们也不难发现,还是有很多功臣并没有被杀,这里面可不仅仅只有张良,包括萧何、陈平等人,都没有被杀,一生也是太太平平的过完了。

但朱元璋却不同,朱元璋几乎杀尽了开国功臣。大明的开国功臣可以说所剩无几了,可见朱元璋是非常残酷的。

第二,张良和刘伯温也不同。

张良温情和善,不拉帮不结派,明理智谋,不轻易结怨朝臣,深懂适时进退,不居功不自傲。他这样的人早早地就让刘邦对自己放心了。

虽说张良功劳很大,但他激流勇退了,关键在于还有很多让刘邦不放心的人,这些都是异姓王,对于他们,才是刘邦重点关注的。

刘伯温有神机妙算之能,但他性情刚毅,疾恶如仇。这样的个性是很容易得罪人的,他就曾得罪过李善长和胡惟庸,这对他来说是非常危险的。我们不能说刘伯温有异心,但他是浙东文臣集团的代表,对于朱元璋来说同样是个巨大的威胁。

而明朝采取的是郡县制,哪个功臣都没有分封,那么他们就是平等的了,没有了分封诸侯王的割据势力相威胁,来自功臣名将的内在威胁就成了朱元璋所关注的最主要的忧患。

第2个回答  2020-12-03

两人同为顶级谋士,却在君王面前拥有天差地别的待遇,这就不得不从谋士和君王这两个方面说起。

(一)张良与刘伯温

先说张良,这人本身就是出身于先秦时期的韩国贵族,五代先祖都是韩国国相,后来六国被秦所灭,张良背负国仇家恨,这才踏上了反秦之路。也就是说,张良与出身草根的韩信、萧何等人不同,他追随刘邦的初衷,并非扬名立万、封侯拜相,而只是雪耻报仇。

所以当秦朝覆灭,天下安定,张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功成身退,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去了,也就是说他更在意的是参与这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此外,张良让刘邦清楚地看到,他是真的不居功、不贪权、不爱财,这一点也可以通过张良拒封的例子加以佐证。

再说刘伯温,是号称和诸葛亮一样的神机妙算,但是却唯独算不清自己的生前身后事。究其原因,在于太过于耿直,交恶了小人。虽然同样知道急流勇退,但是却还是留下了隐患,《明史》当中对此事的记载,书中写道:"御史中丞刘基亦尝言其短。久之基病,帝遣惟庸挟医视,遂以毒中之。基死,益无所忌。"

胡惟庸不依不饶要害死刘伯温的理由大概有两个:一是刘伯温曾经批评他,这可能导致其怀恨在心,想要报复;二是刘伯温即使归隐山林,却还是在朱元璋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所以如果不将其除掉,自己的地位就始终无法得到巩固。所以,古人云“宁负君子,误惹小人”说的正是此理。

(二)刘邦与朱元璋

说完了谋士,再说君王。两人虽然同是出身于草莽,刘邦的流氓习气更重,但是他却有很大的心胸与格局,就拿他对待自己的仇人雍齿一样,做事情非常有分寸,即便是在收拾异姓王的时候,也是打蛇打七寸,拿几个关键人物开刀,如韩信和彭越来杀鸡儆猴,达到目的后也不会将其一股脑斩尽杀绝。

朱元璋也是穷苦人家出身,但是到了晚年的时候,他开始变得猜忌多疑,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而对待功臣,则更是苛刻与残忍,几乎所有的开国功臣都被他定点清理了,究其原因,不外乎为了自己皇权的顺利过渡,但同时也和他自身有关,很多时候他最相信的只有他自己,“卿能言之,朕能审而用之”。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张良和刘伯温这两个谋士的境界不同,一个只想复仇,一个只想名利,而刘邦和朱元璋这两位君王的格局不同,一个大肚能容,一个猜忌刻薄,所以才造成了刘邦能放过张良,但朱元璋却必须要刘伯温死的结局。

第3个回答  2020-11-27

众所周知,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被刘邦誉为“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汉朝建议后,张良有感政权日益稳固,于是提出辞呈,刘邦答应了。刘伯温是朱元璋身边的首席军师,在民间更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美名,可是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却不肯放走刘伯温,最后不得善终。

当然,“一个好汉三个帮”,开国皇帝能成事,身边人的本事也很重要。比如汉高祖刘邦有“萧何、韩信、张良”这三大臂膀,也正因为这三大人才的鼎力相助,刘邦才能在短短的四年时间里,打败强大的项羽,开创西汉的百年基业。以至于四海升平后,有人问刘邦取天下的秘诀,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不绝于粮道,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克,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由此可见,西汉三杰对刘邦、乃至汉朝的重要性。

人才的重要性对于几千年后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来说,同样重要。徐达常遇春这些一个赛一个能打的将领就不多说,能掐会算的刘伯温对朱元璋来说那也是神仙一般的人物,甚至后世还给出了“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评价,可见老刘在那个年代是多么无敌的存在。然而唏嘘的是,同样都是能神机妙算的人物,为什么刘邦能放了张良,朱元璋却不放刘伯温呢?

首先来看刘邦。刘邦其实说实话,不怎么杀功臣(个别自己作死的除外),他杀的是影响汉朝稳定的异姓王(比如韩信,不管他是不是真的要反);而且张良自己也不是一般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情商高。

首先他没有要太高的爵位和赏赐,而是要了一小块地作为赏赐,这块地也不是别的地方,正是当初他和刘邦相遇的地方,可见他这个人,念旧。而一般念旧的人,大多是不会造反的。虽然张良颇有才能,但是影响力却很小,因为在跟随刘邦的日子里,他与其他同僚很少有交情,也就是说,在朝堂上没有党羽。

再者张良保了吕后的儿子刘盈,这等于有了一个大靠山,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才是真正的为大汉朝考虑,就单凭这一点,刘邦就不会杀他(再说即便想杀,来自吕后的压力恐怕也不是一般的大)。

再看看明朝,朱元璋杀功臣这个事,似乎已经成了事实,尤其是太子朱标死了以后,朱元璋怕朱允炆这个嫩皇帝镇不住这帮老臣,所以只能大杀特杀了。往更深层次来说,刘伯温不仅仅是一个人,它代表的是浙东集团,这和朱元璋自己的集团-淮西集团,那可是实实在在的对立面的。朱元璋自己内心呢,也是偏向淮西集团的,这从建国后,封李善长为第一功臣就能看出来,而刘伯温这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打下了半壁江山,还设计了皇宫和南京城的全方位复合型人才,只封了个“诚意伯”。

其实,在朱元璋的阵营里,没有真正的“张子房”,为什么呢?不是因为刘伯温等人的才能低,而是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位顶级谋士,对当时的天下大势洞若观火,这一点朱元璋比刘邦要强些。《明史》有记载,张士诚围攻安丰时,刘伯温建议不要救援,可是朱元璋没有听从,还是亲率大军。虽然过程有些凶险,可是收获却相当大。

第4个回答  2020-11-27

张良是刘邦手下头号谋臣,为刘邦的天下立下汗马功劳。刘邦建国之后,先后杀掉了韩信、彭越、英布等人,有人说刘邦弑杀,事实却并非如此。韩信的功劳很大,帮刘邦击败项羽之后,韩信之后生出异心,刘邦才杀掉了韩信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