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勉学、黄生借书说、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问说的理想、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作用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孔孟论学 比喻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颜之推《勉学》这篇文章,用很高超的话语来感动人,如果把它放在自己的案头,会时时警觉,把读书当作一件大事来做。
  这篇文章反复地告诉后学,情感真切,精粗具备,本末兼赅,凡是学习的人,都应该熟读,力求弄通弄懂。
  读颜氏家训-勉学,可以从中明白学习的诀窍。
  求学是为了充实自己,决不可以向别人炫耀为务。古代的人是这样,现代的人更要如此。
  黄生借书
  本文的中心论点虽然是“书非借不能读”,但很明显,仅从字面上来看,这个论点带有很大的片面性。“说”本身不同于规范、正统的论说文,本文作者袁枚又是一位才子气颇重、任性适情的人。因此,我们更宜于把本文视为作者在有感而发的情况下率性而为的一篇带有游戏性质的小文,其中包含有对逝去的青年光阴的怀念、对如今自己的自嘲,而主旨则在鼓励、教育黄生,只是没有板起面孔来。
  中心:作者就黄生借书一事发表议论,提出“书非借不能读”的观点,勉励青年人努力为自己创造条件,发奋学习。

  问说
  本文共七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段):引论。
  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的中心论点,接着辩证地分析“问”与“学”相辅而行的关系,再转而强调指出:好学一定要勤奋。
  第二部分:本论。第二——六段从正反两方面详细阐明为什么要勤问。
  第二段先从正面阐明“问”的重要作用:问不择人,问必有得。作者分两方面论述:①说明三种问的人(贤于已者,不如已者,等于已者)都有收获;②引儒家经典和大师的话,先是暗引,后是明引,证明“问”是进德修业的重要条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深刻地阐明了中心论点。
  第三——六段论述怎样才算好问和问应持什么态度。
  第三段举古人好问为典范,并对比古今之人的不同表现,分两个层次:①古人好问,不择事,不择人,能取善之弘;②今人有学而无问,为下文针砭时弊作了铺垫。
  第四、五段转入分析今人的错误表现:
  第四段、针对今人“是己非人”的弊端,作者从事(问的内容)和人(问的对象)两方面进行批评。在写作方法上将今人和古人的言行构成鲜明的对比:古人“不择事而问”而今人“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事未安,妄以臆度”;“古人不择人而问”而今人对“贤于已者;忌之而不愿问”,对“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对“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这个层次对今人的批判与前面第二段关于问各种人都能有收获的论述,以及第三段“古之人,不择事而问,不择人而问”遥相呼应。这段最后提出“有学无问”的危害性。
  第五段、批判今人“非所问所学”的不良风气。作者先指出今人问的三种不良动机:“快言论”、“试其能”“容其短”。最后以感叹句作结,再以“不能几于古”来古今对比,批评今人。
  第六段、推究今人不好问的根本原因。
  第三部分(第七段)作者申说自己的主张。

参考资料:百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23
孔孟论学 1。喻证法 2正反对比论证 3例证 勉学1 比喻论证 2举例论证 3 对比论证
第2个回答  2010-03-25
1。喻证法 2正反对比论证 3例证 勉学1 比喻论证 2举例论证 3 对比论证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