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明代灭亡始于万历朝?

如题所述

崇祯皇帝误杀袁崇焕,自毁长城,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崇祯皇帝虽为明代末帝,但是并非其他朝代的末帝,在他身上更多悲剧色彩。因为他不是个昏庸的皇帝,也还才干,也曾想力挽狂澜,但是大明王朝的机体已经腐烂,用重药也无法拯救。

崇祯皇帝上台,就是处在一个非常时期。明代的灭亡,责任不在崇祯皇帝,而始于明中叶的万历时期。学术界有一种说法:明朝“虽亡于崇祯,而实亡于万历。”何以这样说?

【图7,万历皇帝】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制定了很多政策,企图让朱姓江山永固,但是明代是非常折腾的。先是朱棣篡位,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江山,迁都北京。其次是明英宗时的土木堡之变,皇位更替。瓦剌兵临北京城,如果不是于谦力挽狂澜,或许当时明朝就被瓦剌灭了。正德皇帝是位聪明,然而不守礼教的荒唐皇帝,大明江山被折腾一番。嘉靖皇帝为了名分,为了权力,与辅佐大臣开展斗争,几十年不上朝,荒废朝纲。嘉靖皇帝迷恋道术,不理国事,引起官员的批评。

到了万历年间,出了个中兴名臣张居正,万历朝成为明代第二高峰,最为富庶时期。万历皇帝登基时,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长期在帝师与大学士张居正的威压下,内心有叛逆心理,却又害怕张居正的威严。但是张居正一死,万历皇帝立即进行清算。抄了张居正家。为了消除张居正的影响,重用宦官,导致宦官专权,埋下明朝灭亡的种子。张居正之后,明代再也出不了中兴之臣,也没有强势的大臣,对皇帝进行管辖,皇帝没有节制的胡作非为,宠信宦官,高层朋党之争,窝里斗,明代开始衰退。

【图8,万历时期首辅张居正】

天启皇帝就是各白痴皇帝,宠信太监魏忠贤,使得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士大夫阶层自然不敢权力冷落,与宦官争权夺利,于是明代后期阉党与东林党争斗不休,朝廷与官员的精力消耗在此,那有心思治理国家。皇帝昏庸,官员腐败,派系争斗,哪里把国家利益与百姓安危放在眼里。他们贪赃枉法,互相倾轧,哪里管百姓死活。

【图9,天启皇帝】

史学家认为万历时期的明中叶是明王朝的一个转折点,已经出现崩溃的征兆,明朝的衰落加剧,灭亡不可避免。张居正47岁继任首辅,进行改革,推行一条鞭法。张居正施政10年是明王朝暮色中最后的耀眼光辉。

明中叶边疆安定、财政匮乏,都是政府面临的问题,张居正的10年改革,给政府积累了一些财富,但是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亲政,财政收入不增,开支却增大,宁夏用兵、朝鲜战役、播州用兵,支出一千多万两银子,国库空虚,银根吃紧。但是万历皇帝不管,依然大把大把地花钱,宗室开支、皇子婚娶又是二千多万两银子,国库无法满足。于是万历皇帝就向全国征税,搜刮财物,引起全国动荡。而且,万历帝搜刮的钱财只用于内廷,不用于朝廷,国库愈加困窘。

国库空空,财政匮乏,国家很穷,但是苛捐杂税却不少,民怨沸腾。朝廷的官员却依然争权夺利,皇帝与大臣、大臣与大臣、阉党与东林党的斗争,却愈演愈烈,并不顾及百姓、国家,也没有精力来对付边疆问题,这就给位于辽东的满族兴起创造了条件。满族的兴起与强大,完全是万历年间策略的失误造成的。

等到朱由检继位时,留给崇祯皇帝的是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换了明成祖朱棣接手,手捧一把烂牌,他也打不赢。

崇祯皇帝继位后,赐死魏忠贤,打击阉党及其党羽,给遭遇阉党陷害的官员平反昭雪。但是崇祯皇帝面临的不是明中叶的状况,在辽东崛起的后金已经羽毛丰满,想遏制已无可能。天灾人祸,西北地区大旱减产,饥民成为暴民,星火燎原的农民起义,又仿佛在崇祯皇帝伤口上洒了一把盐。李自成、张献忠两支最为强大的农民起义军,想着取而代之,成为紫禁城的新主人。

崇祯皇帝有抱负,有才能,然而,他没有钱,国库空虚;他没有将,可用的将领太少;能征善战的袁崇焕还被他杀了。内忧外患,农民起义与后金进逼,让崇祯皇帝首尾难固;国库空虚,没有银子用于赈灾,打战军费,这仗怎么打?官员争斗,彼此牵制,内耗很大,皇帝空有抱负,难于实施;偏听谗言,又刚愎自用,误杀良将,谁来统兵对付后金?国之大厦倾覆,一两个高个子也无法支撑,这就是崇祯皇帝面对的残局,只能以悲剧结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