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减负?

如题所述

还没关注?

快来点这里

鼓屏162,《福建教育》杂志官方微信

3月16日上午10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谈到如何“减负”问题时说道:“减负不光是教育战线的事,更是整个社会的事。减负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面合作、共同努力。”

陈宝生部长从五个角度,提出了重要建议:

1.学校教学减负。这些年,学校减负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有人讲叫作“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这句话反映了一定的实际,但也有偏颇。偏颇在哪里?我们有一些减负措施是“一刀切”的,有一些减负办法是简单化的,它的效果值得评估。学校减负,主要是加强科学管理,把减负的任务落实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突出问题来解决。

2.校外减负。主要是规范教育秩序,治理整顿各类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补充,要整顿的是违规的部分,超前教、超前学,违规办学、没有资质办学。

3.考试评价减负。考试评价减负就是要改变评价方式,完善学业考试办法,建立素质综合评价制度,不允许以分数高低对学生排名,不允许炒作高考状元。这是考试评价减负。指挥棒要让它正确起来。

4.老师教学减负。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绝不允许课上不讲课下讲、课上少讲课后讲,甚至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培训。

5.家长和社会减负。整个社会都要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使我们的减负工作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基础。这些年各种成功学、培训机构的广告满天飞,带来的结果就是家长的口袋空了,学生的负担重了,学校的教学秩序乱了。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不符合孩子健康成长需求的理念到处流传,给家长制造焦虑,给孩子制造负担,这种现象绝不允许。全社会都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不要盲目追求那些成功学,那些培训机构炫耀的培训成绩单、广告、广告词,很多都是鸡汤加忽悠。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这是不行的,不听忠告听忽悠,负担增加人人愁。要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教育素养,不要听信那些似是而非的理念,要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办事,让他们健康成长。

学生减负问题由来已久。

据不完全统计,自1955年7月教育部发出新中国第一个“减负令”——《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以来,国家层面以专门文件方式发布的“减负令”就有10道,若将附带在其他工作的文件计算在内,已出台的“减负令”多达50多道。如果将地方出台的“减负令”算进来,过去60余年,我国出台的学生“减负令”多达上百道。

围绕什么样的课业负担才算过重,社会各方一直在争论。但是,回顾过去60余年围绕学生减负所展开的历次争论,不难发现,对于学生减负,社会所形成的一个普遍共识是,如果课业负担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信心受损,那么,这样的学习负担就超出了学生的承受力,属于负担过重。毫无疑问,学生学业负担的这种界定,对于聚焦问题和寻找“病灶”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为什么急需“减负”?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王中立说:“学生家长过度关注孩子成绩,通过校外补课的形式片面追求成绩,这影响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义务教育的发展,必须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追求‘绿色升学率’。”

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已经进入到“后普及化”教育新时代,教育的功能从过去的“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开始逐渐转向“人人成才”“各尽其才”。我国教育正在开始从“精英教育体系”向“大众教育体系”的转型。这样一个需要凸显教育公益性,彰显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每个人的幸福生活奠基的教育功能新定位中,被认为阻碍我国教育发展的“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每个孩子的幸福体验,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每个学校中教师获得教育幸福的大障碍。

所以,我们急需“减负”。

优质教育,从来不是靠孩子争分夺秒地做题、补课,靠一张张满分卷来展现的。如沈阳铁路第五小学的“减负”实践,彰显了可行做法。

“沈阳铁路五小不留书面家庭作业源于1984年。那时,学生负担很重,时任校长张秀金决定在全校推行减负,先搞了一个试点班。方法很简单:向课堂要实效,增加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半年下来,试点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其他班级。从此,全校一至六年级都不留家庭作业了。

课后不留书面作业,学生回家后做什么?学校就完全不管了吗?为丰富学生课外活动,铁路五小推荐“有字书”和“无字书”。“有字书”即传统书籍,通过定期推荐书籍,开设每周一小时阅读课,每月一次读书交流,每学期一次读书节等,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能力和品质。“无字书”即新闻,通过引导学生每日阅读报纸、听广播、关注网络新闻等,并在每天晨读时进行学生自主“播”“评”“辩”新闻。

学校还开设了智能机器人、奥尔夫音乐、数字美术等20门必修课,成立了科技、艺术、健身、读书社、英语俱乐部等60多个选修社团,帮助孩子定位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特长。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在校和课后生活,不让他们在“书山题海”中淹没。

为提高学生高效学习的能力,学校每天下午开设一节15分钟微型训练课程。从低年级的限时书写、限时记忆,到高年级的思维导图整理交流微型课程设置,使学生记忆、倾听、概括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极大改善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34年来,铁路五小历任三任校长,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的传统一直保留了下来。

一路走来,疑虑和质疑声从未消失,但铁路五小初心不改,坚持探索愉快教育办学新举措,不断推出微课程、科创课程、研学实践课程等新课程体系,并交出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学生学科质量监测名列全区前茅,语文和英语学科成绩在全市试验区55所小学中名列第3名和第4名,近5年获省以上科技、艺术、体育等荣誉上百项。”——摘自《人民日报》2018年3月15日

只有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都能认清减负问题的实质,才能让减负不再是“雷声大雨点小”。关于“减负”,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多加思考,及时纠错,把牢教育的本质目的,让减负问题真正地从口头解决转向实践解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