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没有“夏朝”的存在吗,为什么至今没有找到一点证据?

为什么至今没有找到一点证据?

到现在为止还不能断定夏朝到底存不存在,因为就现在发现的材料来看还不能做出却准判断。首先在高中的教科书里有出现过关于夏朝的知识,而且还详细的讲述了夏朝的管理制度和宗教信仰,描述了说明当时王侯都居住的比较分散,非常难以管理,不过在最近开发的二里头遗址来看,这应该就是夏朝的遗址,也是能够间接证明夏朝存在的证据。

不过因为夏朝挖掘难度太大,所以考古人员就没有继续挖掘,只是弄出了一部分,因为就算遗址挖掘,估计要花费很多的人和物。虽然现在已经挖掘出来的东西不能直接代表夏朝的历史,但是现在遗址还没有完全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也不能直接否定夏朝的存在,毕竟考古的事情还没有结束,不能过早的下定论。

其实我们也可以从文字记载中看出一些线索,在《史记》中记载殷商王朝的时候有出现过夏朝的一丝记录,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是却有着夏朝的痕迹,让很多考古学家都对夏朝充满了好奇心。而且在现代已经挖掘出的有关夏朝的东西来看,夏朝的文化还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和改革的,尤其是挖掘出的遗址能够证实这一点。

从出土的物品来看,其中还有一些甲骨文,不过文字一直都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的样貌,夏朝时期人们都习惯把文字刻在骨头或者动物皮毛上,但是目前还没有能够破解这些文字的办法,所以还不能确定夏朝的具体情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22

历史上真没有“夏朝”的存在吗,为什么至今没有找到一点证据

中国文字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演变,魅力无穷,寓意深邃。中国文字甲骨文的发现,不仅追溯了文字的起源,更是追寻到了历史的踪迹。

十九世纪末,在我国河南安阳的殷墟中出土了甲骨文,经过考古学家对甲骨文的深入研究,发现:甲骨文中从来也没有记载过有关夏朝的历史,甚至连一个“夏”字也不曾出现过,就算夏、商、周不同时期的“夏”字有不同的写法,找不出文中的“夏”字来,但是,在甲骨文中对商汤的功德描述中,也没有“灭夏”这一功劳的记载,难道说:夏朝在历史上不曾存在过?

甚至,国外根本不认可“夏朝”这一事实。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夏”意为“中国之人”。但是,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夏朝以后数百年里兴起的周朝,却对夏朝和大禹有着比较完善的历史记载。这其中,有关夏朝的帝王制度,夏朝的礼仪,夏朝的重大历史事件等等都有记载,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商朝前期,国家一直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状态。并且,在此期间商王朝就曾多次迁都,最终,直到盘庚迁都殷后,都城才算稳定了下来。那么,会不会正是在商朝都城不断的迁移过程中,造成了夏朝历史记载的史料遗失不见了呢?这种情况不能排除。

其次,甲骨文不是用来记载历史的,主要是用来描述算卦的,所以,它不可能把每个朝代的历史都记录下来。所以,从道理上来讲,甲骨文没有有关夏朝记载也是可以说的过去。再说,商朝的日常记载不是用“刀刻文字”,而是像毛笔一样来书写,自然是容易消失的。

最后,殷墟甲骨文刚发现的时候,并不是做为研究用,而是医用。所以,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甲骨文被人们当作“龙骨”给吃掉了,那么,也有可能记载夏朝历史的那部分,正好就被吃掉了,亦或是商朝频繁迁都,记载夏朝历史的甲骨文没有埋在殷墟,或许埋在了其它什么地方。

当然了,以上的这些分析,只是后人们的一些假想猜测,这也许不能作为甲骨文没有有关夏朝记载的真正原因。这里,我们也可以站在周朝的立场上,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可能就会有一个新的发现,那就是:周朝会不会虚构一个夏朝?

话说,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中期,周武王伐纣,灭了商朝,兴建了周朝,周武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做出仁义之举,让纣王的儿子武庚来领导殷商余部,结果,导致周武王死后,武庚带领殷商的叛乱分子发动了武庚之乱,幸好有周公旦迅速平定叛乱。

此后,周王朝的统治越来越稳固,一直到周幽王时候,周朝天子都是享有很高的威望,天下臣服。在周朝日益强盛时期,就是要效仿改革或推行什么政治举措,也没必要虚构一个夏朝历史,因为就凭当时周朝的实力,是完全能够顺利实行的,虚构一个夏朝,又有谁会相信呢?

可见,周朝根本没有虚构夏朝历史的动机。

那么,周朝又为什么会知道夏朝的历史呢?

其实,周部落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很有可能是周朝的人记载了夏朝的历史。纵观周部落的发展,周人的祖先是皇帝的后人后稷,后稷的后代公刘在商朝初期曾率族人进行迁移,具体原因是不是与夏朝战败有关不得而知。自公刘起经九世传位后,周部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此时的周部落,已经滋长了灭掉商朝的野心。

从周人的历史很明显的能看出来,周部落绝非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部落,而是具有相当规模的大部落。一般大的部落里都有专门的史官来记载历史,所以说,周朝是完全有可能记载了夏朝的历史的。

再者,至今为止,周朝的一本极具历史价值的书籍《尚书》中还有部分保存,书中记载了我国上古的历史和古代的事迹,古本是由孔子根据周朝典籍编写的,其中,就曾提到夏朝。这里提到了周朝的典籍,那么,周朝的典籍又有多少真实性呢?

这个在周朝发生的一件事情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那就是:王子朝奔楚。

王子朝是周朝的一个王子,周王死后,诸侯都反对王子朝继承王位,于是,王子朝就带着周朝典籍打算逃往楚国。那么,为何王子朝匆忙出逃却还不忘带着笨重的典籍?原来,典籍是古代国王的一种象征。当时,身为图书馆馆长的老子,为此事还丢了自己的馆长一职。

典籍是如此的神圣,难怪孔子当年想阅读这些典籍都遭到了老子的拒绝,可见,典籍的历史重要性的确不容小觑,不过,孔子最终还是看到了周朝典籍。甲骨文没有任何有关夏朝的记载,而周朝的《尚书》却对夏朝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则说明了一个问题:

“要么,周朝继承了商朝的历史记载资料,要么,周人有自己的一套历史记载方法。”当然,非要说周朝虚构了一个夏朝,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周朝这样做的目的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第2个回答  2019-10-23
考古无法证实夏朝存在,当然不代表夏朝绝对不存在。许宏先生认为二里头的定性为“有条件的不可知论”,即主张没有甲骨文一类当时的自证性文书资料出土,不可能解决都邑的族属和王朝归属问题。

不需要广泛列举谁认为存在、谁认为不存在,长篇大论意义不大。这其实是个简单的逻辑问题,谁的观点都要经过逻辑验证。我尝试用最简洁的句子说清楚:
1、文献记载中的夏朝。我们所知的夏朝事迹,是文献记载的夏朝,即是周人心中的夏朝,而不是夏人、商人心中的夏朝。既然只是周人心中的夏朝,就不等于夏朝真实存在过。我们不能说周以前夏朝不存在,但是至少可以说存疑。正如顾颉刚先生说的“我们即不能知道夏商时的夏商史,也至少能知道东周时的夏商史”(《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

2、甲骨文中有关的字。“夏”字的存在尚未得到共识不论,而如“杞”“后”“姒”这些字,即使是广泛认可存在的,是否能代表与夏朝有关系是存疑的,因为我们还是要靠周人的记载去佐证他们,而不能就卜辞本身得出结论。如我们熟知的“司(姒)母戊鼎”(或释为“后母戊鼎”),其含义不管是宗教的祭祀、是政治的掌管,明显都与夏朝无关。而“杞”是何族属当然也尚存在疑问。
3、二里头的问题。二里头作为没有文字流传下来的文明,当然也不能证明二里头就是夏朝。尽管二里头文化与文献中的夏朝在时间、空间存在一定重合(其实存在不小争议,自59年徐旭生发现二里头遗址后近20年被主流观点认为是商都,70年代后期邹衡提出夏都说才逐步取代商都说,但今天仍有不少考古学家提倡商都说),许宏先生认为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 “东亚大陆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发现了中国最早的宫城、城市主干道网、车辙、官营手工作坊区、青铜礼器群等等),但欠缺的仍然是“夏”这个族徽标记。

4、综上,我们可以得知的是二里头是当时中国领先的文明,如果参照殷墟为“商朝”的标准,或许可以称之为“朝”,但族属还是无法确定。其实我们不需要计较夏朝是否存在,也不需要揣测外国人包藏祸心。这二里头文化以及更早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毫无疑问都是中华文明的正源,就像许宏先生说的一样“肇始于二里头文化,以祖先崇拜为内核,重王权而把宗教置于适当位置的中原礼乐文明……在严酷的社会竞争和人与自然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华夏文明的主体”。

5、至于周人为何要命名“夏朝”,这里画蛇添足谈一点看法。夏本身有“大”的意思(《尔雅》),所以周人在周初自称为“夏”(《尚书·康诰》《尚书·君奭》),无非是夸耀自己强大,并据此构建出来一个“夏朝”。而又因为“夏”“下”通用(《天问》夏民即下民),故作为西周人心中最古的天神——“敷下土方”的社神大禹,便顺理成章和夏朝联系起来,成了夏朝的建立者。顾颉刚先生不否认夏朝存在,但也认为夏朝和大禹关系是后起的。
第3个回答  2019-10-23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也许就会寻找到甲骨文没有记载夏朝历史的种种原因。
首先,商朝前期,国家一直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状态。并且,在此期间商王朝就曾多次迁都,最终,直到盘庚迁都殷后,都城才算稳定了下来。那么,会不会正是在商朝都城不断的迁移过程中,造成了夏朝历史记载的史料遗失不见了呢?这种情况不能排除。
其次,甲骨文不是用来记载历史的,主要是用来描述算卦的,所以,它不可能把每个朝代的历史都记录下来。所以,从道理上来讲,甲骨文没有有关夏朝记载也是可以说的过去。再说,商朝的日常记载不是用“刀刻文字”,而是像毛笔一样来书写,自然是容易消失的。
最后,殷墟甲骨文刚发现的时候,并不是做为研究用,而是医用。所以,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甲骨文被人们当作“龙骨”给吃掉了,那么,也有可能记载夏朝历史的那部分,正好就被吃掉了,亦或是商朝频繁迁都,记载夏朝历史的甲骨文没有埋在殷墟,或许埋在了其它什么地方。
第4个回答  2019-10-23
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考古资料中,考古学家安金槐先生在河南五渡河与颍河相交的三角地,找到了一个城——王城岗,是禹都阳城所在地。安先生考察后认为,这是一个龙山时期的城,于是推断:“我们尊敬的大禹,当年很可能曾经在这里走来走去,而且住在这里。”不久,安先生又在河南禹州瓦店村发现了一个夏代初期遗址,也具有都城规模。学者们用碳14测年法,得到了这两个遗址始建范围:公元前2120—公元前2040年,也就是说,夏的初年应该是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夏确切开始于何年,仍不知道。从考古推测,王城岗和禹州店遗址始建于公元前2120—公元前2040年间,而公元前2070年正好在这个范围之内,这些考古发现推断了夏朝建立的时间。有城池难道不是一个王朝存在的证据么?
禹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就是夏。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