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因聪明而死,他那么聪明难道不知道曹操的秉性吗?

如题所述

准确地说,杨修是个耍聪明的人,不是真聪明,或者说够聪明,但是不够智慧。从才学看,杨修博闻强记,学识渊博,也善于揣摩人心。从政治角度讲,他又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身份和职守,一味耍聪明,结果把命耍进去了!

聪明和智慧的差别在于,聪明是天赋和应变能力,从为人角度说,这是“术”的层面。智慧,是基于一个人的世界观,在行为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超然态度,这是人生的“道”。

杨修确实是一个聪明的人

杨修自幼聪明伶俐,学业绝对一流,他被誉为东汉末年的大文学家,留下众多文学作品。他二十岁出头就被举孝廉,任郎中,又被曹操赏识,出任主簿。

杨修的聪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01.知识面广,学术水平超群从杨修的著作,和事迹记载看,他的知识面是相当的广博,既精通东汉流行的赋、颂、诗、赞,又长于碑文记帖,还擅长辞、表、记之类的日常公文。他既能笔下游龙,又能语惊四座。他既能博古,又能通今,连曹操都惊叹自己才能远远不及杨修。

杨修任曹操的主簿,相当于秘书。能给领导当秘书,特别是给曹操这样的,文学功底深厚的政治家当秘书,足见曹操对杨修的器重。

《世说新语》记载了一则曹操和杨修猜碑谜的故事:说俩人经过曹娥碑,曹操看到碑文上有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他大为不解,问杨修:你知道什么意思吗?杨修略一思索说,知道了。

曹操说,你先不要说,我想想看咱俩想得是否一样。结果他们一路走曹操一路想,走出三十多里路后,曹操终于有了答案,跟杨修想的一样:绝妙好辞!

曹操不由感慨:我的学问赶不上你,比你多想了三十里路!

02.活学活用,不拘泥于书本古代的选拔制度,造就了一大批书呆子,只会坑书本,死记硬背不解其意,更做不到灵活运用。杨修的聪明恰恰就体现在运用,生活工作之中,出处都可见其聪明。

这两年很火的电视剧《军师联盟》中,有杨修主持月旦评的故事,这个情节把许劭的事移花接木给了杨修。不过杨修确实也是长于清谈品评时政和人物的高手,三国狂士祢衡就说过:“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意思是在他眼里,全天下只有这俩人算是才子,其中原因就是三人经常在一起清谈论事,杨修折服了祢衡。

作为曹操的主簿,能迅速领会领导的意图,尤其领会曹操说半句留半句的深意,没有活学活用的水平是不行的。

比如,曹操在门框上写个“活”字,杨修一下子就明白,领导这是嫌门开得太大。这种聪明才智,绝不是书本上能学到的,是一种悟性。

03.擅长揣摩人心,细微之处见聪明杨修还擅长揣摩人心,史料记载,曹操经常会出一些考题考察几个儿子,杨修也常常凭自己的揣摩能力,提前预知曹操的考题,这水平跟和珅有得一拼。

总之,杨修的聪明是货真价实的,是多方面的,智商绝对一流。

杨修的聪明为何会把自己推向绝路?

正是杨修的聪明,把自己玩死了,导火索就是他的特长——揣摩人心!这个故事人人皆知,在救援曹仁的汉中之战中,进退不得曹操随口说了句“鸡肋”。自作聪明的杨修,就开始散布曹操准备撤军的消息,被曹操以扰乱军心为由处死。

按理来说,擅长揣摩人心,是自保的手段,杨修怎么走向反道了呢?

杨修之死的表面原因:耍聪明引起曹操厌恶其实,杨修的揣摩人心局限性很大,他仅仅是从“知识面”角度,来揣测曹操浅层的意图,却不能深刻领会曹操内心世界里深意,所以,杨修的行为往往不得要领,甚至令人厌恶。

以“鸡肋”事件为例,曹操确实因为进退不得之时,以“鸡肋”表达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心境。这一点被杨修一语点破,聪明!

问题是,曹操真的决定撤兵了吗?即便真的决定撤兵了,是你一个主簿就能擅自传播的吗?

我们不能从结果曹操却是退兵了,就认为曹操说“鸡肋”就一定会撤兵。打仗这东西,往往会遇到很多不可预知因素,将领们被搞得七晕八素,进退维谷的时候多了去了,未见得准备撤兵吧?杨修这么说,就是卖弄聪明,他哪里摸得透曹操在进退之间,多重因素的权衡?

尤其把曹操的这个心思公布于众,不光是妖言惑众,也是他失去了作为主簿职分所在。所以,杨修平时所体现出来的聪明,往往如此,不能真正触及曹操的内心,背道而驰,自己给自己挖坑!

杨修之死的政治原因:插足曹氏嫡嗣之争杨修插足曹丕与曹植的嫡嗣之争,是他被杀的更重要因素。历史上关于继承人的问题,历来是个高危区域,一般人不敢轻易涉足,杨修就涉足了。

杨修对曹植抛过来的橄榄,不做犹豫就接了,他多次帮助曹植,对付曹丕,成为曹植阵营的骨干力量,让自己一脚踩进不归路。

有人参与嫡嗣之争问题不大,有人就不能参与,杨修就不能参与,因为他是曹操的主簿,这个位置太敏感!曹植之所以拉拢他,就是因为杨修的位置,对他帮助大。

杨修就没想过一个问题,一旦他假如曹植阵营,曹丕会怎么对待他?曹操又会怎么对待他?曹丕一定会把他列为头号敌人,他可以和任何一个人公平对决,但是杨修介入,就意味着曹丕被迫参与不平等的竞争!所以,曹丕一定会将杨修列为头号清除对象!

曹操更不愿意接受杨修假如嫡嗣之争,主簿作为个人的亲信,卷入到继承人之争,请问杨修,你把主人曹操置于何地?你对曹操更忠心,还是对你心目中的未来主子曹植更忠心?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没有可以做到豁然。

所以,杨修介入嫡嗣之争就不是聪明之举,相当的蠢!

杨修之死的身份原因:豪门集团与曹氏恩怨导致杨修之死的原因,还有一个隐藏的原因——杨修所在的豪门士族集团,与曹操的政治利益不一致!

杨修是弘农杨氏,四世三公,绝对的豪门士族,他还是另一个豪门士族,同样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袁术的外孙。东汉的政治,就是豪门士族集团与皇权共治天下的模式,倘若不是东汉末年乱世,曹操根本不会如杨修的法眼,因为曹操是庶族地主阶级。

曹操这个人牛,主要不是在军事上,而是政治上,他既要与众多的割据势力死掐,还要与身边的豪门世族集团斗争,比如杨氏、袁氏、荀氏、孔氏。曹操一生杀过很多身边的文官,比如孔融、荀彧、边让、陈宫,也包括杨修,你会发现,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标签:豪门士族集团!

这就是杨修之死最主要的原因,阶级利益的冲突,让他们站在了两个敌对的阵营!杨修的聪明就没放到正地方,这种关键利益的平衡,不见他显现聪明的地方,尽放在耍小聪明上了。

杨修的“道”,撑不起他的“术”

由此可见,杨修是聪明,不是智慧,他在“术”的层面上做得足够优秀,但是不具备人生大智慧,通俗地说,就是“道行不够”!

“术”是表,外在的表现,“道”是内,内在的修为。以修为支撑表现,是为智慧者,觉悟者,佛家称之为“佛”,儒家称之为“圣”。这类人往往看起来木讷,其实内心世界丰富,不显眼处见大智慧,世人说“大智若愚”,就是指他们。

反过来,表现大于修为,往往表现出华而不实,轻率浮浪,争于外表光鲜,却逃不脱寂寥落幕,甚至无端惹来杀身之祸。杨修就是这样的人!

世上从来不缺聪明的人,但凡天资聪颖的,善于学习的,都不缺聪明,唯独智慧难得,它是人生的历练和沉淀所得,离不开学习总结,更需要思想的锤炼,和人生的磨难。

像杨修这样含着金钥匙出生,自幼才气傲人,又不经世事磨炼的公子哥,聪明有余,智慧离他的距离有点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1
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以为他很了解曹操,可实际上,曹操生性多疑,有如此洞悉自己秉性的人在身边,曹操不可能对他放心。
第2个回答  2021-02-28
杨修除了聪明外还非常自负和自傲,他本身也看不起曹阿瞒,他觉得曹操也不可能杀他,他才将曹操的想法说了出来,结果证明他还是不了解曹操。
第3个回答  2021-02-28
肯定是知道的,但是自己是有一点点的得意忘形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