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为什么说“离世寻菩提,恰如寻兔角”,为什么虚幻之中也有真实,一个泡沫,一朵浪花,一棵树都有佛性

那一些不好的行为和做法也有佛性吗?

因为,世间的万事万物,本身就是菩提自性变现的。菩提自性好比是大海,而世间的一切好比是波浪。

离开波浪,去找大海,怎么可能找到呢?所以世间的一切,本身就是菩提。一切不好的行为,也是从菩提自性中流出的。

《圆觉经》有一段经文说明此意——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3-01
看图文不要断章取义,一定要结合其全文而理解佛陀的真正意趣所指,如若还有所疑,也要从教义和法义中去看去请教有德行的高僧或法师,所以,学习不是坐井观天,这样你会被你的所知所障蔽而不得真义的,这段话一定有前面一句的对吧,“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结合空性讲的话不能离空性的理论和实证,这一句话总体上是说佛法在世间,离开这个所谓的世间的话没有一个称其为佛法的东西存在,那只是人的认知而已,这样理解的话你就会把自己的认知结合到切身的体验当中,就连佛法本身,如金刚经当中说的一样,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你成佛之前的工具,但是成佛之后如果你还抱着这个工具不放的话,那不就又是一个执着了吗,就像写字用的笔一样,你没有笔无法写字,但是写完了字你还拿着笔是什么意思呢,所以,所谓的离世是说离开这个世间再去寻找个叫菩提的东西,就像是在虚空中寻找兔角一样,了无可得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在没有很深的理解前多多读金刚经增长自己的智慧,这样你会有更深的体悟和解证的,加油,祝福你!
另,虚幻中是没有真实的,但是你认识虚幻与真实的这颗心却是可以追逐的,如果可以破除的话,那才是一种存在,万事万物的存在只是你的一场梦而已,这个比喻可以让人更真实地认识这个世界所谓的真实性;在梦中,你认为它是真的,别人伤害你的时候,你醒了都觉得可恨是吧,但是那是不是真的呢,好像不是,但是你又觉得那种感觉特别真实,好像真的发生了一样,是谁赋于了自己这样的感觉和确定那是真实的呢,这个考量的东东才是你要去看到的,我们被我们认为的东西所缠缚着,其实没有一刻不是这样把自己绕进去的,但是我们却不自知,所以佛陀才说,六为贼,自劫家宝,惑汝真性,认贼为子,故受轮转,等等的这些,多读一些佛经,多去听闻一些大德们的开示,对你是有帮助的,祝福你!
第2个回答  2019-03-02
请参考
"有时见街头一只蟑螂或老鼠刚从地狱受完大刑转生做下贱人见人憎的动物,再被人以恶心打死,再转再打再死,馀业循环不休,这就是要承受做人时不守戒律、不守国法的报应;这种锥心刺骨之苦,受过的就知道了,是言语形容不及的。 ​

刚才去买菜,在回家途中,街边有只给人踏得很伤的蟑螂,身体反转了在挣扎。我随即在袋中拿出纸巾,让它抓紧,然后再把它带到街角人踏不到的地方,当然有为它念三皈依及咒语了。
身相丑漏人见人憎的蟑螂,将来摇身一变,成为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佛,它再也不用在街头到处流窜,每天为饮食奔波,而是坐在净土佛国庄严的狮子座上,二六时中为众生讲说佛法。
一切都是相,我们的形体也是相,我们形体以外的形体也是相,缘聚成形,缘散则灭,本是一直在无常变幻中,此一时这样,而彼一时又那样的,原不是永恒的实在,但我们却屡屡坚执在这无常变幻的相中而产生错觉,认为它们不变,分别它们的美丑好坏,然后令自己去做种种的业,那之后受报的是我们自己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金刚经》中的金句,我们要在平常生活中多多学习历练,体悟应用并发挥出这句经文的作用,帮助自己修行到更高的境界。
所谓:“道在寻常日用中” ,莫看轻救一只蟑螂的这个行为。因为如果你发起强烈的意乐心要救它,那福德是不可思议的!决定福德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看做善事那刻发心的大小与强烈程度,一切都是心的作用,就看自己怎么运用而已。"~常观世音师父
第3个回答  2019-03-01
你是出家人吗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