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曲》和《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比较

如题所述

《西洲曲》是南朝的民歌,而《春江花月夜》是唐朝张若虚的一首诗,两者在内容上多情的成分,都重抒情,多感伤,多人性的情感和感思;淡淡之词中多深情,蒙蒙之语中多哲思,给人以无限遐思感想;语言中虽然淡雅也不乏华丽,其中种种之好就有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在渊源上,两者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前者写于南朝,后者写于唐朝,所以,张的《春江花月夜》正是对《西洲曲》的继承发展,前者只16句,后者则是18句,这既是对前者的继承,也是发展,其中可见中华文化的沿承性.

《西洲曲》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口感上朗朗上口,具有很深的语言美和音韵美,使人读着如浸醉在一首乐曲中;又如陶然于那江南的采莲时节中,“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轻如水.”这是何等的逍遥和沉醉,那皎皎的荷花,那白白的莲子,不就像一首无尽的音乐吗?不就像一曲无尽的画面吗?作者只轻轻一描就画出了无尽的画幅?其中极尽轻柔,给人一无限想象.诗首,作者写“忆梅”“折梅”,当中暗含“驿寄梅花”之音意,其深深之情至西洲起一小潮,其后是“忆郎”,“海水梦悠悠”,最后结以“吹梦到西洲”既结了此诗,又给人一无尽绵绵之意.纵揽全诗既有蔼蔼之愁,又有绵绵之情;其愁多之处,让人多流泪之感;其情深之地,又让人多缠绵之情,遐思不尽,意味无穷,只可说好,说多又怕失辞.

《春江花月夜》也多得前者的语言美和音韵美,也夹带了愁和情,其意味也不下于前者,同是脍炙人口.张诗虽然沿用了前者,但又多有异样;其中有离别的真挚感人情绪,又有人生感慨的哲理.像“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空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诗句中既有别愁,又有哲思,让人回味,让人深思.“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更是千古流传.张诗在语言方面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有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澄澈空明,清丽自然之感.

所以后人评张“用《西洲曲》的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像这样的评价是很确的.所以张诗对前者有继承又多发展,以至其可以在中国诗史上有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的深渊影响,这又是前者所不及的.在笔法上张诗似乎较前者更细腻,像“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其中虽是同西诗一样是情景交融的佳句,但其描写更尽细腻,更尽鲜润.

总之,两者的相较中可见中国诗的前后脉络,也可见其不断发展;在这中比较中,我们更应吸取他们的精华,学西其中的语言和音律,这既是对我们的文字水平的提高,也是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是也利于我们的审美的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