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读后感

离骚读后感

品鲁迅之作,感慨万千;读冰心散文,细腻委婉;然而,屈原诗歌,给人留下的却是无限激情与对祖国的忠诚!
端午节——是中国人的民族节日,为了纪念屈原而产生。
有人曾说过:“初读好书,似遇新友,重读此书,似会旧友。”的确如此,第一眼见到《离骚》二字,就觉得这是一本意味深刻的书籍。果然,大约一看后,无法真正明白作者想要通过书来表达的情感。反复斟酌后才略知一二。
“宁溘死一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这句是我最难忘的一句。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却在字里行间充分的透露出作者希望报效祖国,为国家效力的热衷这情,“我委屈着自己的心智,压抑着自己的情感,暂且认同把谴责和羞辱一起承担。”
是啊,也许屈原那热血沸腾的心我们终生无法亲身体验,可我相信,就如他所说的:“我不能和今人志同道合,但却心甘情愿沐浴彭咸的遗辉。”
好一幅幽美恬静的水墨画卷,好一种看破世俗,红尘的浩荡之气,好一位用生命来铸成宏伟诗篇的屈原。
读好《离骚》,你会发现,自己整个心灵都受到了净化还有对情感的升华,没错,面对生活,人生的道路,我们都要持有自己的原则,屈原有“芳与泽其杂糅兮,唯玿质其犹未兮”一说,哪么我们又何尝不可有自己的看法与坚持!
读好《离骚》虽没有完全理解,但是,我却知道了为何它是一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奇珍瑰宝——它是一部感动人们,激发人们,有强烈艺术魅力的作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是一篇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的高度艺术性的抒情杰作,它奠定了中国诗歌史上浪漫主义传统的基石,被后世视为浪漫主义的源头。受楚地巫文化传统的影响,屈原凭借其自由奔放的想象力,以其波诡云谲、变化莫测的神来之笔,将神话传说中的云龙凤鸟、神女天帝,自然界中的香草佳木与现世人间的坎坷际遇糅合错综在一起,在幻想与现实的水乳交融中,创造了一个奇伟瑰丽,迷离缤纷,高远玄邈的艺术世界。
浪漫幻境中的求索既是屈原内心冲突、苦闷的象征,也是他坚贞执着的顽强人格的展现。对国家真挚深沉的爱和对自我高洁人格的坚持,使屈原始终坚守理想,生死以之,最终以死殉志。而由其心血凝成的《离骚》,也因此塑造了一个光照千古的不朽人格,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人格的形成。
六朝时人刘勰曾有「不有屈原,岂见《离骚》」的评论,如其所言,《离骚》最震撼人心的就是诗人屈原自我崇高人格的充分展现,这是屈原之前的诗作中所没有的。
透过《离骚》,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披兰佩蕙,芳洁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刚直不阿,忠贞执着的伟大人格。面对现实的污浊险恶,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前途的艰险和命运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宁愿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九死而未悔。诗人将自然界和神话传说中的花鸟草树随手拈来,妙笔点染,赋予其不同凡响的象征意义,如用佩饰兰蕙表现自己的高洁志趣,用香草美人象征明君,用善鸟芳草代表贤臣,而与之对立的萧艾恶禽则象征谗佞小人,由此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全诗都充溢着精采绝艳、绚烂芬芳的审美意境,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屈原一心要兴国图强,实现美政,但却蒙冤被谮,眼看自己被楚王疏远,排挤出政治舞台,满腔的爱国抱负即将化为泡影,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忧愁、悲苦和愤慨,「发愤以抒情」,于是便有了《离骚》这篇震古烁今的不朽诗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12
济慈的墓志铭是两句淡泊隽永的谦词:此地长眠者,声名水写成。纪伯伦为此作诗声辩道,他的声名是用火写在天空。
  屈子的魂归了江水,却漫步云端,驻留在在历史的天空里,留下自己火一般的赤诚和热血,供世代凭吊和仰望。
  诗人的《离骚》洋洋洒洒,字字句句,掷地有声,其中夹杂着血泪,迸溅着悲愤,漫溢着倘恍的爱国之情,字里行间则充满了“余独好修以为常”的傲世的“自负”,奋力的自辩。“自负”,是诗人茕茕独立,不愿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的遗世姿态,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高口吻,乍一听,清高风骨,再一听,竟是满腹辛酸。
  从诗的开篇看起,诗人出身高贵,重视自己的姱节,他用众多的香草装饰来象征自己的人格修养:“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转而慨叹时光之不经,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从而“恐美人之迟暮”。接着提出自己愿意“道夫先路”的志愿,但无奈楚王“羌中道而改路”,“众皆竞进而贪婪”,“时俗之工巧”皆“周容以为度”。无奈之下,便“往观乎四方”,其间婵媛詈予,陈词重华,诒求宓妃,灵氛占余,想象恢宏,恣肆汪洋,一再地申明了自己不变的志向,最后聊以自慰,慨然叹曰,“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离骚》不仅开创了新的文体,最重要的是,它达到了进步的政治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并奠定了中国文人将政治得失诉诸文学的传统的基础。后世纷繁的贬谪文学里,我们看到苏轼吟哦“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在自家门口徘徊,夜深人静终于难掩心中的悲戚感,一扫白日里的豁达风度,开始听着童仆如雷的鼾声,陡生羡慕之情。我们也看到,白居易在浔阳江头遇琵琶女,想到自己如今的环境“黄芦苦竹绕宅生”,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江州司马不禁青衫沾湿,泪痕浪浪。迁客骚人的贬谪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一朵奇葩,而屈原的离骚,无疑是开山之作。
  端午佳节又来临,人们用着传统的方式庆祝着节日,但多半已忘了,纪念屈原的初衷。龙舟争渡,已挽不回屈子的灵魂,因为他已陟升云端,使望舒前驱,命飞廉奔属,腾空而去。只留下火写的声名,熠熠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天空。
  谁感离骚赋,为文悼屈原。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