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者,物像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文者,物像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出自《说文解字序》

【原文】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于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也。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译文】

往古的时侯,伏羲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这就是说,仓颉创造文字是为了宣扬教令、倡导风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君王运用文字工具,更便于向臣民施予恩泽,而臣民应以立德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捞取爵禄。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叫它为“字”,是说它来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把文字写在竹简、丝帛上,叫做“书”。“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长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所以在泰山封禅祭天的七十二代君主留下的石刻,字体各不相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05

出自《说文解字序》,又作《说文解字叙》。

文者,物像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拼音:wén zhě wù xiàng zhī běn。zì zhě ,yán zī rǔ ér jìn duō yě。

    释义:文,指象形的形体来源于客观物象;包括天地万物和人本身。字孳乳由象形的基本形体辗转组合为形声字,以其不断地孳生累增,故名之为字。

    出自:《说文解字序》,又作《说文解字叙》

    原文段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

    《说文解字序》介绍:

    又作《说文解字叙》。文字很多,大概讲了五个意思:

    一、介绍周代以前文字的源流;

    二、阐述自周代到秦文字的演变;

    三,介绍汉代之后的文字的情况;

    四、提出后汉代“尊崇隶书反对古文”的错误;

    五、指出作书的态度、意义和体例。

    重点是希望人们不要忘记古文,不要忘记文字象形的特点。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