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脸、黑脸、白脸分别表示哪些意思呢

如题所述

1. 红色脸谱通常象征着忠诚、正直和热情,例如在《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以及在《斩经堂》中的吴汉。在某些情况下,它也用来描绘表面上善良但实际上心怀鬼胎的角色。
2. 黑色脸谱展现了严肃、正经的性格,有时也代表着智慧和力量。例如,在“包公戏”中的包拯,以及在《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水浒传》中的李逵,《杨排风》中的焦赞等角色的脸谱都是黑色的。
3. 白色脸谱则用来表现狡猾、多疑的性格,含有负面含义,通常代表邪恶和机智。例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和司马懿,《打严嵩》中的严嵩,以及秦桧等角色的脸谱都是白色的。
扩展资料: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表演的化妆艺术。不同行当的脸谱情况各异。"生"和"旦"角色的妆容通常较为简单,只施以淡妆,称为"俊扮"、"素面"或"洁面"。而"净"和"丑"角色的面部绘画则较为复杂,尤其是净角色,通常会重施油彩,图案复杂,因此也被称为"花脸"。戏曲中的脸谱主要指净角色的面部绘画,而"丑"角色则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明代初期,昆曲成为主流的戏剧形式,表演手法丰富,行当分工细致,净角色分为正净(大面)、副净(二面)和丑(三面)。净和丑角色都画脸谱,每个角色有一个专有的谱式。这些谱式的底色通常是根据说唱文学中的描述或演员自己的创意设计的。例如,关羽的底色是红色,包公的是黑色。基本谱式主要夸张了眉眼部分。
明代人留发,脸谱画在额头以下,而清代人留辫子,头发剃到脑门以上,因此脸谱也画到了脑门以上。图案的比例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与明代相比,清代的脸谱在复杂程度上有所增减,但底色保持一致。
到了18世纪中叶,地方戏曲开始兴起,净和丑的脸谱在各地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显示出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民间艺术风格。中国有大约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大多数是在18世纪以后兴起的。地方戏曲的繁荣导致了剧目题材和角色种类的不断增加,行当分工也更加精细。净角色除了正净和副净之外,还增加了武净。色彩上也有所增加,如蓝色、绿色、黄色、灰色和橙色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脸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