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的传说是哪个民族的

如题所述

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具有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和梯形的琴身,深受蒙古族人民喜爱。
马头琴,亦称“胡兀儿”、“胡琴”、“马尾胡琴”、“莫林胡兀儿”等,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它的造型、制作材料、音质音色、音乐表现风格和演奏方法均体现了蒙古族的性格内涵,并充分反映了蒙古族游牧生活的历史形态,表达了对自然宇宙的哲学性思考和体悟。
马头琴历史悠久,早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存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它形成了带有鲜明地域色彩的不同流派,这些流派与蒙古族的内部和外部聚散离合以及历史变迁密切相关。
马头琴为擦弦类弦鸣乐器,因琴杆上端雕有马头为饰而得名。它由共鸣箱、琴杆、琴头、弦轴、马子、琴弦和拉弓等部分组成。共鸣箱多为梯形,也有方形、长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的。琴杆用色木、梨木或红木等制作,上部左右各有一个弦轴,顶端为琴头。拉弓多用藤条或木杆与马尾作成,两条琴弦分别用40根(里弦)和60根(外弦)左右马尾合成,两端用丝弦结住,系于琴上。
马头琴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唐宋时期的拉弦乐器奚琴,至成吉思汗时期(1155—1227)已流传民间。明清时期,马头琴被用于宫廷乐队。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的代表性乐器,不仅在中国和世界乐器家族中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民间艺人和牧民们喜爱的乐器。它所演奏的乐曲具有深沉粗犷、激昂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生产、生活和草原风格。
从山林狩猎文化时期至草原游牧文化初期,蒙古人所使用的乐器并非马头琴,而是火必思、托布秀尔等弹拨乐器。直至草原游牧音乐迅猛发展后,马头琴作为拉弦乐器脱颖而出,得到广泛普及,并最终取代弹拨乐器的地位,成为蒙古民族最具草原特色的民间乐器。
马头琴的演奏方法与众不同,其弓不是夹在琴的里外弦之间,而是在两弦外面擦弦拉奏的。多用作独奏或自拉自唱。发音柔和、浑厚而低沉,音色悠扬、醇美,富有草原风味。
马头琴的优秀曲目众多,传统的琴曲风格多样,富于草原特色,曲调委婉,多描绘自然风光或对马的歌唱。如《朱色烈》、《凉爽的杭盖》、《四季》、《牧马人之歌》、《青松》、《朝霞》、《叙事曲》、《蒙古小调》、《鄂尔多斯的春天》、《清凉的泉水》、《走马》和《马的步伐》、《干杯》、《蒙古小调》、《草原连着北京》、《赞歌》、《森吉德玛》、《蓝色摇篮曲》、《奔拿轿驼》、《初升的太阳》、《回旋曲》、《万马奔腾》、《欢乐的草原》、《牧马人》、《苏和的小白马》、《敖特尔青年》、《命运》、《鄂尔多斯高原》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