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第一人集结百万大军,吓得金人叫爷爷,为何还是失败了?

如题所述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大宋都城危在旦夕,满朝文武惊慌失措。临危“背锅”的宋钦宗和朝中主和派大臣急忙找人前往金营议和。御史中丞陈过庭一拍脑袋,向宋钦宗举荐了宗泽。宗泽庄严地接过“和议使”这一重任,临行前对同僚们说:“我这一去,就不能活着回来了。”别人问他这是为何。宗泽答:“敌人若知悔改,带兵撤离自然是好事。否则,我怎么可能向金人卑躬屈膝,有辱使命呢!”

宋钦宗听说此事,才知这位使者就没打算替朝廷议和,而是铁了心要和金人搏命,这不得谈崩了。趁着车马还没出发,宋钦宗及时把宗泽撤下来,改派他出知磁州(今河北磁县)。宗泽出朝,犹如猛虎出山,宋朝少了一个大义凛然的议和使臣,却多了一个坚定不移的抗金将领。

1 在出使金营一事上和上司抬杠,已经不是宗泽第一次挑战权威。年轻时,宗泽就是有名的刺头,敢于仗义执言,为民请命。元祐六年(1091年),宗泽登进士第。在廷对时,“愤青”宗泽单刀直入,针砭时弊,当众指出朝廷弊端,分析社会危机。主考官嫌他性格太过直率,说话刺耳,出榜时故意将其名字放在甲科的最后一名。

如此行事的宗泽,仕途自然也不会太顺利。在地方任职时,宗泽从不理会上司的无理搜刮。有一次,朝廷派使者到地方征购牛黄。牛黄是牛胆囊的结石,一种珍贵药材。时任掖县知事的宗泽知道此举劳民伤财,就对使者说:“在疫疠流行的时候,牛才能结成牛黄,现在气候和顺,哪里来的牛黄!”使者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说要上报朝廷。宗泽立马怼回去:“这是我一个人说的,你告我去吧!”结果,宗泽为当地老百姓免除了一项剥削,自己却被朝廷胡乱扣了一个对神霄宫(徽宗年间在天下各州军所建宫观)不敬的罪名,除名编管。

2 靖康之变时,当了一辈子斗士的宗泽已年近七旬,没能出使金营,痛骂敌军,反倒让他得以加入抗金队伍。在磁州上任后,宗泽发动民众修缮城墙,招募义勇,制造兵器。没过多久,他就上奏,称各州抗金形势大好:“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也。”宋钦宗嘉许,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朝廷仍然是主和派占了上风,宋钦宗派出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再度出使金营议和。赵构路过磁州时,宗泽叩拜迎接,劝谏道:“金人不过是用花言巧语诱骗我们前去议和,他们的军队已经打过来了,再去金营还有什么可谈的,请康王不要去了!”赵构很聪明,他也听说金兵已经渡河,不愿自投罗网,于是掉了个头,从磁州逃到了相州(今河南安阳)。

金兵包围汴京后,宋钦宗还在垂死挣扎,将密诏封在蜡丸中,命人带给赵构,册封其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宗泽等人为副元帅,调动大军入卫京师。赵构不敢与金兵正面交锋,一边打着大元帅的旗号,聚集溃军,一边跑到济州(今山东巨野)安顿下来。宗泽多次苦劝他直趋澶渊,收复失地,解京城之围,赵构却无动于衷。

宗泽只好孤军奋战,向汴京进军。率军出征后,从大名到开德,宗泽一路和金兵打了十三场仗,全部获胜。宗泽一面写信请赵构会师京城,一面联络其他宋军,继续向汴京挺进。宗泽对手下将士们说:“现在进退都是死,我们必须死里求生!”在他的鼓舞下,将士们毫不畏惧金兵强悍的战斗力,在交战中一度迫使金人放弃营寨,逃奔数十里。

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人在中原进行一番烧杀掳掠后,挟持二帝、宗室、妃嫔、大臣等三千多人北归。宗泽得知这一消息,立即率领大军抄近路赶到大名(今河北大名县),计划联合各军过河堵住金兵的归路,将二帝抢回来。

可当他到达时,各路军队竟然没有一支前来勤王,宗泽孤掌难鸣,只好望河兴叹,眼见金人带着“战利品”远去。老当益壮的宗泽,深深感受到一种无力感,而这种不甘和悲愤,成为其短暂而雄壮的抗金生涯中唯一的基调。

3 在济州吃瓜看戏的赵构成了大赢家。靖康之变后,21岁的赵构从孟太后派出的使者手中接过刻有篆文“大宋受命之宝”的玉玺,在南京应天府即位称帝,改元建炎,重建政权,史称南宋,赵构即宋高宗。

赵构一即位,宗泽便前往拜见,慷将宗泽留在朝中,但是以黄潜善、汪伯彦为首主和派大臣屡屡从中作梗,最后只是授宗泽以龙图阁学士、知襄阳府。同为鹰派的李纲立马察觉此事不对劲,便一再奏请擢宗泽为开封府尹、东京留守,大力支持其对京城的防御。这些“糟老头子”犟得很,赵构自知拗不过,只好同意。

孤独的宗泽,在朝中主和派轻蔑的眼光中,来到那座已经没有皇帝的都城。那里不久前惨遭金兵劫掠,盗贼蜂起,人心惶惶,丝毫看不出《清明上河图》中的盛世繁荣气象,只有一片狼藉的空城。宗泽上任后,雷厉风行,经过他的严厉整顿,当地社会秩序迅速恢复正常,“开封物价、市肆,渐同平时”。

针对治安问题,宗泽派人缉捕盗贼,并下令,无论赃物多少,全部按军法论处,从此贼患也逐渐平息。保卫汴京,还需要一支有实力的武装力量。靖康之变后,枢密院所能调动的兵力已所剩无几,北宋建立的军事指挥系统陷入瘫痪。乱世之中,各地义兵兴起,打着勤王的旗号,却各怀心思,难以统一调度。

而朝廷眼中的这些“匪”“寇”兵力雄厚,是宗泽一心争取的对象。这些草头王也在宗泽爱国精神的感召下,纷纷加入匡扶宋室的队伍。濮州义军的首领王善,自称手下有数十万之众,兵车万乘,本来不给宗泽好脸色看,还想出兵占领汴京。

宗泽听闻此事,亲自前去劝降,单骑入营与王善相见,请他加入抗金大军,说:“朝廷正当危难之时,如果有一两位如你这样的人,岂还会有敌患?今日就是立功的好时机,机不可失啊。”王善一看宗泽年近七旬,还一心为国为民,极富诚意,对他佩服不已,二话不说,解甲归降。

寿春人丁进,江湖人称“丁一箭”,聚众数万人,听闻宗泽的威名,带兵前往京城近郊求见。宗泽的部下都担心有诈,宗泽却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何况是人呢?”丁进到后,宗泽亲自接见,像对待老部下一样与他亲切交谈。丁进十分感动,当即请宗泽前去视察他的部队。宗泽毫不怀疑,第二天就去慰问了丁进的军队。

从此,丁进所部归入宗泽麾下,成为保卫汴京的一支生力军。如果队伍中有人怀有二心,丁进会果断地将其斩杀。除此之外,还有外号“没角牛”的杨进,拥兵三十万,李贵、王大郎、王再兴等各拥兵数万,都是京西、淮南、两河一带的义兵,宗泽晓以大义,将他们一一招降。建炎二年(1128年)春,留守东京的宗泽已经招抚各地义军百万之众,且积蓄了半年军粮,又命王彦率领八字军屯驻于滑州(今河南滑县),准备渡河作战。宗泽多次上书请皇帝还京掌国,却一次次石沉大海。

4 宗泽不仅要应对朝廷的非议,还要面对来自金人的威胁。对此,宗泽镇定自若。你尽管来,我不虚你!伪楚皇帝张邦昌被南宋朝廷处死后,金人明知他们扶持的傀儡政权已经灭亡,却仍以出使“大楚”为名,派人到开封打探情况。金国使者如此嚣张,宗泽不能忍了,一改往日宋朝对金软弱求和的作风,果断将使者五花大绑,关到牢里,然后上书赵构,请求将使者斩首。赵构大为惊慌,赶紧给宗泽写信,命他不要太冲动,请使者住在别馆,好生款待,让他们吃好喝好。

宗泽大胆的行为自然引来主和派大肆攻击,他们用一道道奏章对其群起而攻之。宗泽从不妥协。宗泽不但态度强硬,而且治军严明,军队战斗力极强。南宋初建,金军名将完颜宗弼(兀术)就计划再次侵略汴京。宗泽手下诸将都知道金军骁勇善战,建议断桥守城,防止金兵渡河。宗泽却说,去年金兵之所以轻松取胜,就是因为我们自断河梁,让他们看到宋军的软弱,这一次我们要集中兵力迎敌,不可后退。

完颜宗弼本以为宋军不堪一击,也不放在心上,结果遭到宗泽所部的奋力抵抗,连汴京的大门都摸不到,只好趁夜退兵而去。在开封小试牛刀后,宗泽接着在滑州痛击金军。宗泽在世时,金兵接连吃了多次败仗,都不敢轻易入侵汴京,有的还尊称宗泽为“宗爷爷”,被他深深震慑。在对金作战中,宗泽不忘提拔人才。

后来让金人闻风丧胆的岳飞,当时不过是一个无名小卒,在宗泽部下当秉义郎。有一次,岳飞触犯军法,本来要严加处置。宗泽与之交谈后,发现岳飞竟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将才,可堪大任。

正值金人入侵汜水,宗泽给了岳飞将功补过的机会,让他带五百名骑兵作为先锋部队出战。岳飞初出茅庐,就尽显军事奇才,在这次遭遇战中痛击金军。岳飞凯旋后,宗泽赦免了他的罪,并升他为统制,年轻的岳飞由此成名。

5 汴京在宗泽的经营下,俨然成为一座坚不可摧的军事要塞。即便在那时,汴京的军民也还相信,宋朝皇帝不会将京城弃之而去。

可是,赵构让他们失望了。

汴京形势好转,宗泽连续上书宋高宗,痛斥黄、汪一党懦弱无能,请赵构早日返回开封,以安定民心,商讨收复失地的大计。

宗泽知道赵构“恐金症”晚期,可能不相信他的话,还在奏疏中诚恳地说:“臣若有毫发误国大计,臣有一子五孙,甘被诛戮。”

宗泽力请“车驾还阙”的主张得到了大部分抗金将领的认同。

官职低微的“愤青”岳飞直接就上了道奏疏,批评黄、汪等人不愿返回汴京是“有苟安之渐,无远大之略”,恳请赵构“罢三州巡幸之诏,乘二圣蒙尘未久,敌穴未固之际,亲帅六军,迤逦北渡”。

岳飞当时只不过是一个低级军官,人微言轻,还越职言事,当然引起朝中的主和派不快,便将其削除军职,赶出了军营。

对于这些奏疏,赵构表面笑嘻嘻,说自己“旦夕北归”,实际上却把他们的话当耳边风。

黄潜善和汪伯彦也对宗泽创造的大好局面视而不见,频频派出使节与金兵求和,每次见到宗泽的奏疏,“皆笑以为狂”。

宗泽估计是被这些软骨头活活气死的。

6 建炎二年(1128年),在一次宋金交战中,金军为首的将领王策正好是辽国旧将,宗泽想借助他探听金人军情。

宗泽在战场上将王策擒获,带回营中后又为其松绑,请他坐于堂上。

两人都与金人有国仇,宗泽对他说:“契丹本来是我大宋兄弟之国,如今女真人侮辱我主,又将你们灭国,我们应当同心协力,一雪前耻啊!”

王策听宗泽这么说,感动得稀里哗啦,也不计较北宋之前背信弃义,就将金人的虚实全部告知宗泽,进一步坚定了宗泽渡河的决心。

宗泽打听到两河州县金军兵力空虚,自然不肯错失良机,计划渡河收复失地。为此,宗泽前后上疏二十多次,恳请赵构“早还华阙”,发兵北伐,可赵构都不为所动。

一直拖到当年七月,赵构仍然没有表态,宗泽的部队迟迟无法进军。

宗泽望眼欲穿,期盼着皇帝移驾开封城,可希望如此渺茫。

宗泽病倒了,他忧愤成疾,背上生疽,从此一病不起。当将领们在榻前问候时,他支撑着坐起来,说:“我本来没病,只因二帝蒙尘,心生忧愤。希望诸位能够奋力歼敌,那样我就死而无憾了。”

众将听罢,泪流不止,表示一定不会辜负宗泽的嘱托。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宗泽反复悲吟杜甫写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没有一句话谈及家事。

临终前,他大呼三声“渡河”,声声震耳,字字泣血。

在最后的呼喊中,宗泽壮志难酬,悲愤去世。

宗泽去世后,他的儿子宗颖,将其父写给赵构的遗表送到应天府的“行在”,表中最后几句写道:“属臣之子,记臣之言,力请銮舆,亟还京阙,大震雷霆之怒,出民水火之中。夙荷君恩,敢忘尸谏!”

不知赵构读罢,心中是何感受。

7 宗泽赍志而殁,开封再度笼罩在阴影之下,全城为之悲痛,老百姓奔走痛哭,太学生撰文祭奠,商人罢市哀悼。

万万没想到,宗泽集结的这支大军更是迅速断送在南宋朝廷手中。

接任宗泽担任东京留守的杜充,是赵构的亲信,一改宗泽对民众竭力拉拢的措施,将朝廷一向忌惮的义兵全部驱逐。

这些义兵很多再次成为游寇,陆续被宋、金剿灭。从此,北方的抗金势力如同一盘散沙。

在宗泽去世一个月后,建炎二年秋冬之际,金军就以宋朝杀“大楚”皇帝张邦昌为由,在左副元帅完颜宗翰的率领下,兵分三路,再次南侵。

随着完颜宗翰大军南下,宗泽苦心经营的河东、河北等地相继沦陷,女真军从河阳渡河,直逼开封,离应天也不过咫尺之遥。

那时,赵构早就跑没影了。

到建炎四年,在金人的一番焚掠屠杀之后,淮河以北之地大部分失陷。河南州郡也几乎全部失守,只有开封城还有不满万人的宋军固守,但已“粮储乏绝,四面不通,民多饥死”。

宗泽的理想,最终还是随他消逝在东京梦华之中,只有那三声“渡河”,仍回荡在汴京的断壁残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5
一、抗金第一人说起历史上的抗金,人们自然想到岳飞,然而,如果说抗金第一人,白首苍颜的宗泽实至名归。宗泽,载入史册的抗金名将,又是一位伯乐,识岳飞未班,提拔重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据说他自小豪爽有大志,元祐六年通过科举得中进士。面试廷对时,宗泽慷慨激昂地极陈时弊,为某些当权者所恶,摒之末甲,出任地方小官,辗转各地,忧忧不得志。但他为官清廉,体恤民情,真真切切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赢得极佳的口碑,由于与北京末年的贪官污吏格格不入,一身正气的宗泽被边缘化,引不起高层重视。宋金签定“海上之盟”,宗泽对身边的下属说:“天下从此要多事了。”这是多么富有远见卓识。靖康初年,朝中曾经有人推荐宗泽出使金国,为和议使,临行,他抱定了必死报国之心,准备出使,朝中主和的大臣们一思量,这宗泽耿直倔犟,怕他误了和议之事,就又派了别人,让他到磁州任知州。当时的形势是金人攻掠两河地区,太原已经落入金人之手,谁也不愿意到两河地区当官,太危险。宗泽接到任命,大义凛然,立刻动身赴磁州,到达后迅速采取行动,修缮城墙,招募义勇,练兵积粮,当数千金兵来攻打磁州,宗泽早有准备,身披甲胄,亲临城上指挥战斗,击败这股金兵,斩杀几百人。时为康王的赵构被其兄宋钦宗被派往金国割地求和,路过磁州,宗泽力谏,死活不让赵构前往,因为一旦落入金人之手,很难全身而退,后来事实证明,恰恰是宗泽这一英明决定,才为赵宋王朝留下血脉,南宋立国,赵构登基,宗老将军攻不可没呀。当时的金军主力都投入到围攻北宋京城开封,两河地区留下很大的空档,宗泽利用这一点,在敌后战场主动出击,先后取得十三次小胜。二、出任东京留守赵构继位后,只顾保命,他与身边大臣黄潜善、汪伯彦(两个卑鄙的投机小人)都十分讨厌力主抗金的宗泽,被调到襄阳任知府,按理说,宗泽有拥立再造之功,却被排挤出权力高层,但宗泽一腔报国热情不减,闻知以黄潜善等人为首的大臣全是软骨头,正在与金人议和,便愤然上书,反对议和。恰在此时,李纲入相,敬佩宗老爷子傲骨,便向宋高宗赵构力荐宗泽,委以重任。宋高宗一思量,你不是抗金吗?就把宗泽派到前线,出任东京留守。宗老爷子得到任命,马不停蹄赶到汴京(开封)。开封城经过金兵两次攻打,如今基本沦为一片废墟,楼橹尽废,城颓门破,盗贼四起,人情汹汹。宗泽入城后,修缮城防,安抚百姓,整军练武,不仅出兵打击金兵,还上书宋高宗赵构,请求回驾汴京,重整山河,安定人心。赵构对金人怕的要死,根本就不敢北上,仅“手札慰谕之”。金兵在真定、卫州等地都驻有兵马,气势正盛,厉兵秣马,准备又一次对汴京发起攻击。宗泽察觉到金人企图,立刻渡过黄河,与宋朝各处统兵将领共商御敌大计,防御金人随时发起的攻击,并对汴京进行布防,在四面设防御指挥官,各司其职,制造各类攻防器具,严阵以待。宗老爷子实地考察,根据开封城以及周围的地理特点,在城外凭险恃峻建造了二十四个防御据点,相互策应,并且联系抗金队伍,在黄河沿岸结寨立营,状如连珠,一时间周边抗金力量都愿意听宗泽节制,共抗金人,随后又上疏恳求宋高宗赵构回驾汴京,然而赵构等人正准备南逃,根本不听这一套。宗泽深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时两河地区揭竿而起的草莽强盗数不胜数,这此介于敌我之间的武装,是不可小觑的力量。宗老爷子浑身是胆,常常单骑进入山大王营寨,不惧不畏,晓之大义,收降那些拥兵为王、落草为寇的盗贼上百万人,令其归于麾下,成了抗金的重要力量。当时河西势力最大的匪徒是王善,他与张用联势,声势浩大,有几十万之众,往来掠夺汴京一带,宗泽不带一人一骑,策马幅巾来王善大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王善深为宗泽的高风亮节所打动,率数十万归降。三、慧眼识岳飞宗老爷明白抗金单凭自己是不行的,要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视人才,岳飞就是宗泽慧眼识人,当时岳飞仅是一个军队中的小头目,犯法当斩,恰宗老爷子监斩,发现岳飞一身正气,相貌非凡,不由说“此将才也”,下令释放了岳飞(至于岳飞当时因何解犯军法,是什么罪名,史料没有明确记载),让岳飞成了中兴名将。可以说,宗老师是岳飞的恩人加老师,教他兵法韬略,并且对岳飞说:“你的智勇才艺,可比古之良将,但你好野战,非万全计。”岳飞激昂对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宗泽不由点头,授予岳飞统制之职,开启了抗金的辉煌历程。王彦,河北义军首领,武举人出身,金人攻陷汴京后,他慨然弃家赴国难,来到河北组织义军抗金,创建“八字军”,被时任河北招讨使的张所擢任为都统制(其时,岳飞是统制,归王彦管),应宗泽号召率部下岳飞、白安民等十一员将领,七千人马渡河击败金军。当时王彦的名气可比岳飞大,金人悬赏重金要王彦首级。王彦与岳飞都是响当当的抗金英雄,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二人有点不和,后来分道扬镳。王彦军势最盛时,两河豪杰皆聚于帐下,一时间有十余万之众,成了金人最大的心病,深以为患,让一些金军将领一听王彦之名就胆怯了。宗泽认为王彦孤师难支,便召他入汴京共商大事。王彦行前,悉招诸寨将领,授以方略,让他们等待宋军北伐的命令。然后率万余生力军奔赴汴京。到达汴京后,宗泽盛赞王彦,令其屯兵滑州的沙店,然后又一次上书宋高宗赵构,告知自己已经连兵百万,准备分路并进,收复失地,泣求高宗赵构还京,以图中兴大业,壮我山河。高宗赵构这个卑鄙小人,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根本就不想收复中原,还派了郭仲荀为东京副留守来制约宗泽,这郭仲荀时不时给高宗打小报告,说宗泽有反心,令赵构根本不相信宗泽。宗泽心急如焚,忧虑成疾,一下便病倒了。将士问疾,宗泽强打精神,愤然说:“我以二帝蒙尘,愤愤至此。汝等如能歼敌,则我死亦无恨!”众将听了,皆流涕感慨说:“敢不尽力!”宗老爷子临死前浩然长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临咽气前连喊三声:“过河!过河!过河!”宗老爷子去世了,时年七十岁,汴京军民闻讯,号恸满路。“国破山河在”,报国有丹心,“终古立忠义”,后继有来人。宗泽老爷子,在国难当头之际,大义凛然,舍身赴义,将儒家忠义报国思想演绎得惊天动地,可歌可泣,金人都称其为“宗爷爷”!追答

第2个回答  2022-03-12
因为宋高宗赵构比较懦弱和昏庸,不敢向金国开战。追答

“廖文,你把我当三年后,她华丽蜕变,说就像一个诱人的苹果,
{在柳炼器署练,颉 b6 8︒、 iN
骆驼?”被安泉这么一解释,德娜也马上看出了问题,白天还可以看到的大队的骆驼,在营火的照耀下居然半只都看不到,在这片戈壁,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