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下一句是?

如题所述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下一句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如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蓃少一人。

全诗的字面意思: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全诗赏析:

第一、二句。诗人在起笔就使用了“独”和“异”字,一下就把读者带入了一种独自漂泊在异乡的苦楚之中,特别是在一个合家团聚的节日里,自己在他乡更觉独孤凄凉。对于一个十几岁的青年人,在外漂泊难免会想念家乡,这种感情在平日里可能并不突出,但是当遇到一个重要的节日时,心里堆积的情感一下爆发出来。这时王维并未取得功名,他还是为他的理想奋斗,这更让少年王维在节日里心情低落了一些,更让他想念家人。

第三、四句。这首诗的前两句已经非常清晰地表达出诗人的心情,后两句再写如何思念家人就显得有些多余。王维把视角从自己身上转到了远在家乡的亲人身上,他想象着家人们一定会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和佩戴茱蓃,家乡的兄弟们也一定会发现唯独少了自己一个人。对于在家乡的兄弟们来说,王维没能跟他们一起度过重阳节也是一件令人伤感的事情。短短四句,王维写出了所处不同地点的人在重阳节这一天相同的感受,这样的写法非常巧妙,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正因如此才令这首诗传颂至今的经典古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9-0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一首著名的唐诗,相信每个学生都背诵过吧,前两句真的是传颂很广。不仅仅是地方广,时间也广。千年流传不变色,历久弥新更值品。它来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作者是唐朝的王维。

时代日新月异,但是感情千年永恒不变。

独自在异国他乡,做着他乡的异客。每到节日的时候,就更加思念亲人。因为每当节日到来,家里就过得热热闹闹,而自己却一个人远离家乡,这种反差,让人倍感孤独。

情不自禁地想象着家乡的热闹。所以会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场景。

我们来看看它的思维导图:

1、异

异什么?异乡和异客。什么异乡?独在异乡。什么异客?为异客。异乡异客本孤独,何况独在。把孤单和孤独展现得淋漓尽致。

2、思

什么时候思?佳节思。一个佳节么?不,每逢佳节,每个佳节都思念。思谁?思亲。怎么思?倍思。思亲已是惆怅。倍思更是孤独,何况每逢佳节都这样。天涯的游子,多想回家。

3、知

怎么知?遥知。遥知什么?登高处。谁登高处?兄弟。家乡的热闹,一清二楚。

4、少

少什么?少一人,这个人,就是作者。什么时候,遍插茱萸的时候。前面的多热闹,和最后的少一人,形成鲜明对比。把思念之苦和孤独之深,表现得通通透透。

古代的时候,没有手机电话,也没有视频。回家也没有汽车高铁飞机,路途遥远,只能是实实在在的思念。还好现在信息发达、交通方便,但心灵深处,是否依然满是孤独和思念呢?

或许有,更深;或许没有,灯红酒绿乐不思蜀。不管如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