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建国后为何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如题所述

而北宋不抑兼并后,土地大量被集中在大地主手里。就如同现在的集体土地,能够有大面积种植的条件,也可以更好地推广集约化生产。在这样的条件下,种植成本会降低,亩产也会提升。而此时的政府开始重视土地税的征收,这就意味着不管土地拥有者是谁,土地税收都不会减少。

而大地主为了获得更多利益,会穷尽一切办法提升粮食产量,同时因为地主阶级实力强大,拥有更高的抵御天灾的能力,也可以将先进的生产力大量应用于农业生产,这促进了社会的整体进步。

纵观北宋一朝,虽然国土面积不到唐朝的三分之一,但是可耕种土地的面积远远超出唐朝,而且因为新技术例如弯锄、铁耙、龙骨翻车等的使用,粮食产量获得巨大提升,这养活了更多的人口,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北宋的经济发展水平为历朝之最。

但是土地都被大地主兼并了,那没有土地的农民怎么生活?这一点国家早已经想好了,发展工商业是个好思路。北宋积极发展工商、采矿、纺织、加工业等行业,“五行八作”就是形容北宋百业兴旺的景象。

这样的条件下,失去土地的农民就会大量进城,推动城市的繁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形容的就是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北宋的城镇化水平是历朝最高的,新中国也是在进入新世纪才逐渐超过了北宋的水平。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积贫积弱

北宋立国后,为了维护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于内庭设“中书门下”(政事堂),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掌管民政权,为限制宰相权力,增设副宰相“参知政事”。

军事上,废除统领禁军大权的殿前都点检,增设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由“三帅”分别统领禁军,为限制三帅的权力过大,又在中央设枢密院,掌控调兵权。财政上,设置三司(盐铁、 度支、户部),三司使由皇帝亲信担任,掌控财政大权。

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官员的权力,实行一职多官,同时由于大兴科举、采用恩荫制、奉行“恩逮于百官唯恐其不足”的笼络政策,导致官员多贪恋权位,行政效率低下官僚机构庞大而臃肿,各级官员缺乏进取心,“冗员”问题突出。

内忧外患

北宋王朝自建立到宋仁宗庆历年,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社会危机也在发展。宋代建国后,不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农民失去土地的数字在增加,“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种,有田者无力可耕”。宋代人民的负担很沉重。全国的居民有主户和客户之分。纳税户除按规定的数量纳税,还有“支移”和“折变”等负担。在两税之外,还有丁口赋、各种杂变之税、徭役和差役。这是赋税之外的又一项沉重的负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庆历新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