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年最后一天叫除夕?除夕是怎么来的?

如题所述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但是这一天为什么叫做除夕呢?有这种怎样的故事和传统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

“除夕”中的“除”字的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议是“日暮”,引申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即另换新岁的意思。据《吕氏春秋•季冬记》中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击鼓驱逐邪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然而最早最早提到“除夕”这个词的是,则是西晋的《风土记》

关于除夕的来历,有着这样的一个传说,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妖怪叫“夕”。夕这个妖怪呢,发现哪家有漂亮的女孩,晚上就要去糟蹋她,还要把女孩吃了才满意。老百姓对它是恨之入骨啊,但是苦于没有办法制服。但是有一位叫做七郎的猎人,不仅力大无穷,而且箭法是百步穿杨,善于训狗,任何猛兽都敢去斗。七郎见百姓被“夕”害苦了,就想除掉它。他带着爱犬去寻找找“夕”,但是神出鬼没的夕一直没有找见。

七郎找“夕”找了整整一年的时光,眼看着已经是腊月三十,他来到一个镇上,见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准备过年,心想,这个镇大,人多,姑娘也多,说不定“夕”要来。他就找镇上的人们,说“夕”最怕响声,叫大家天黑了不要睡觉,多找些敲得响的东西放在家里,一有动静就使劲敲,好把“夕”吓出来除掉。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它刚闯进一户人家就被发现了。这家人马上敲起了盆盆罐罐,这家一敲,整个镇子也跟着敲起来了。“夕”吓得四处乱跑,结果被七郎看见了。七郎放出猎狗去咬他,“夕”就跟七郎和狗打了起来。人们一听外头杀起来了,都拿起东西敲得震天响。这时“夕”有点斗不过,想逃跑了事,哪知道后腿被猎着不放。七郎趁机开弓猛射,一箭就把“夕”射死了。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做“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守岁、放火炮,表示驱除不祥、迎接幸福祥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08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既大年初一的头一天,通常都在腊月30号所以叫做年三十。又因为除有除旧布新的意思,最后一天又叫做岁除,也叫除夕。这一天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天。通常在这一天人们晚上都通宵,又叫做守岁。

其实这个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很早以前有一个妖怪名字叫做“夕”,它无恶不做而且专门祸害好看的小女孩,人们对这个妖怪十分的憎恨。有一个猎人,力大无穷,箭术精湛,白发白中。因为看人们为了这个妖怪饱受苦难,他决定为民除害,杀死这个妖怪。

他到处去寻找这个妖怪,但是怎么找都找不到。妖怪都常都晚上出现白天消失,所以行踪诡异。这个猎人找啊找啊,找了它一年。到了腊月三十号这天,他来到了一个村子,人们欢欢喜喜的准备过年。一般夕喜欢来这种人多的村子里。为了防止夕来,他和人们商量好了让人们晚上不要睡觉,弄出些响声来吓唬妖怪。

这天晚上夕果然来了,它刚进去村子就被人们发现了。然后人们一起敲起盆啊锣啊什么的,吓的妖怪到处跑,猎人就和这个妖怪搏斗起来。这个时候夕有些不敌猎人像跑,猎人有一条狗,猛的扑上去咬住了妖怪不松口,猎人趁机跑妖怪射死了。

于是为了纪念这一天,大家就把这一天叫做除夕。这天晚上家家都要守岁和放鞭炮来纪念这个日子。这就是除夕的来源,是不是很有意思。

第2个回答  2017-10-08

       除夕是大年初一的前一天,是我们国家重要的传统节日。在除夕这一天每家每户都要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一顿年夜,这顿年夜饭可以让忙碌的一家人开心的坐在一起。家中的老人看到自己的儿孙们齐聚一堂,心里一定感到很安慰,一家人坐在一起交流一下一年的事情,其乐融融的画面让家里的每个人都能感到家的温暖。

       除夕夜之所以叫做除夕夜是和一个神话故事有关的。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怪兽叫做夕。这个夕长得十分可怕,头上长着四只脚,体型非常庞大,凶猛异常,常常给村民们带来灾难。面对夕的残暴,人们一开始只能逃避,没到夕快来的时候,人们就逃到山上去。

       而这种局面被一个孩子的发现给打破了。有一年,又到了夕快来危害村民的时候了,人们都匆匆忙忙的向山上跑去。在逃跑的半路上,人们发现了一个摔倒在半路上的孩子,村里人看这个孩子挺可怜的,就带这个孩子一起逃到了山上。到了晚上,山上的天气变得很凉,人们就在山上砍了一些竹子点起篝火取暖。

       就在人们正围在篝火旁的时候,夕突然出现了,但是刚刚出现的夕好像受到了什么东西的惊吓,还没靠近村民就逃走了。这时候人们还没从刚刚的惊吓中缓过神来,唯独那个被村民所救的小孩,大声的说到我想到对付夕的办法了。人们马上围住了这个小孩听他说他的办法。

       这个小孩说让村民都砍些竹棍带回家中,当夕再来时就点燃这些竹棍,并且每家每户在家门口都挂上红布。村民们听了都半信半疑,但是村民们还是决定试一试。很快村民就回到村中照小孩的办法做了。没过多久,没有得到好处的夕就又回来了,村民一见夕来并没有马上照小孩说的做,他们都被夕吓得不动了,这时候那个小孩喊道:村民们快点竹子啊!夕马上注意到这个小孩,直接跳到小孩身边有头上的角刺中了他。

       这时候人们也反映了过来,马上点燃了竹子扔向了夕,竹子发出火光并伴随着噼里啪啦的爆裂声,夕看到马上就逃跑了。夕逃跑后人们马上去看那个小孩,可是小孩伤的太重已经死了。这个小孩的名字叫做年。后来没到夕来的这个时候,人们为了除掉夕,就点竹子,挂红布,慢慢也就演变成了今天的放鞭炮,贴对联。这就是除夕的由来。

第3个回答  2017-10-07

就是按照农历来算的。农历的一年中最后的一天晚上或者是春节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腊月三十或者是二十九,这一天叫做年三十。在这一天中老百姓就要除旧布新,意味着辞去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年。在古代有文化的人把这种做法叫做“岁除”,俺老百姓没有这么多讲究,而且是在夕阳落下以后,全家人开始张罗着年夜饭,就去给他取了一个特别通俗的名字,叫做除夕。后来又逐渐把除夕二字演化为守岁,因为很多成年人在这一天晚上,尤其是吃过年夜饭以后是不睡觉的。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大的一个节日,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不但要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还要做饭,贴窗帘贴门联贴对联儿贴年画等等活动,而且还要穿上带有喜庆色彩的新衣裳,比如说红色以欢度春节。

其实除夕的来源主要是在先秦时期对鬼的驱逐。吕不韦在他的书里曾经说过,家家户户都有鬼,一年到头之后鬼也要索取人命。老百姓一年到头忙碌的非常不容易,所以在一年中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放鞭炮的方式来驱除鬼。打扫屋子的目的就是不给任何容身之地,相传鬼特别害怕鞭炮,所以百姓们争相在家门口放鞭炮,而且写对联儿的时候,一定要用红色的纸,因为鬼特别害怕红色。在给孩子们春节的新衣服的时候,大部分都会选喜庆的颜色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真正被史书所记载走出去这个说法的是源于西晋时期的一本书,叫做《风土记》。里面记载了呗,除夕之夜,一家人吃喝玩乐,说说笑笑。北方人喜欢包饺子南方人喜欢做年糕,因为水饺像元宝一样,也祝愿自己生意兴隆,财源广进!而年糕外形有很多层,寓意吉祥如意,节节攀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