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幼儿顺从发展的三个阶段

如题所述

【0719我在悦读】6377-萨摩

书名: 《爱和自由》

篇目: 第十八章 孩子达到顺从的三个阶段

摘录:

1.蒙台梭利认为,人的正常状态是服从,是顺从。对于儿童来说服从会变成一种荣耀,一种快乐。

2.顺从就是这样一种感觉:荣耀和快乐。意志是服从的基础,先有意志后有服从。这是什么意思呢?我前面讲过,当一个儿童练习走路(一岁左右)的时候,他能不能服从(你不让他走路,或让他快快地走路)?他不可能服从,当他的腿的机制发展得比较完善、具备了行走的能力时,他就开始服从了。当成人给他说什么的时候他会考虑:我能不能服从?这个服从能不能使父母高兴?儿童是依据他个人的能力来服从的。

3.这个孩子没有能力控制她自己不说话,因为他自己说了不算,他所想的同他的行为分裂着,无法合一。那是因为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的意志受到了极大的伤害,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丧失了。

4.幼儿期是形成意志的关键期,儿童都在学着依自己的能力遵守规则,顺从事物的规律,建立真正的顺从,但难度太大就会带来我们意想不到的恶果。

5.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在零至三岁以前是不可能顺从的,除非他接受的命令与他的冲动相一致,或是惩罚代替了成人的说教而是儿童因为恐惧而顺从。

6.让外教带三岁左右的孩子上课几乎达不到学外语的目的。这是孩子认识的对象是外教的面孔。这时候让他顺从地去上英语课根本不可能,整整一节课,孩子们都在不断地观察这个人,一边将来产生辨别能力,他们不可能去学习什么英语。直到这个认知过程完成,他们才可能去学知识。

复述和关联:

大家早上好!欢迎来到萨摩的03天地。每天努力一点点,点滴进步看得见。今天是2018年8月15日,我们就来聊聊幼儿顺从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文章开篇,需要澄清一点的是,在这里,顺从的意义,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所理解的“唯唯诺诺”和缺乏主见,而是能够融入社会,符合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社会属性。

蒙台梭利说,顺从是个人意志的升华,是因为个体自身的生命状态远高于他人而进行的对他人的迁就和照顾,是一种处于“自我实现”的状态。从这里,我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有了新的理解。我一直以为五个需求层次由低到高,是人一生所遵循的发展轨迹。但除此之外,在某个时间段或是某个命题之上,也存在这五个需求的发展轨迹。就拿蒙台梭利眼中的“精神胚胎”孩子而言,由难以顺从到顺从的发展阶段,就是向“自我实现”迈进的过程。

我们接着回到“幼儿顺从发展的三个阶段”主题上来。蒙台梭利认为,顺从是孩子的正常的“自我实现”状态。孩子首先要实现自我,才能超越自我,才能达到与社会的和谐。

蒙台梭利教育中,顺从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孩子有时顺从,有时不顺从。当孩子不顺从的时候,是因为他没有能力顺从,意志力没有完善的表现。而孩子能力的发展,必定是要通过其自发地反复练习,经历过多次的不成功和成功,最终掌握这种能力的。有一种说法,孩子要经过200次不同形式的重复,才能掌握某种能力。在这200次亲身实践的过程中,需要成人给予孩子极大的爱和自由。允许孩子去积累一手的体验和经历的意义在于,孩子要能首先顺从自己的意志,才能去顺从别人的意志和社会价值观。

我见过成人如下的一些评论:

“吃个饭,吃的哪儿哪儿都是,你简直笨死了!”

“来,半天扣不上扣子,妈妈给你扣。”

“你又错啦,你看,应该这么做……”

在成人与孩子权力斗争的初期,成人会发现很多“倔”的孩子。一旦孩子的心愿不能顺遂,没法自己吃饭,没法自己扣扣子,没法自己操作玩具等等,就拼死抗争,又哭又闹。成人便去评论,“现在的孩子简直太任性。”“任性”仿佛成为了解释孩子情绪崩溃的万能理由。但别忘记了,孩子小时候的哭闹是绝对有理由的,聪明的成人,不光要懂认可孩子的情绪,还要懂得解读孩子的行为。

如果成人的包办代办不加制止,孩子可能会逐渐丧失主动尝试的信心和不断体验不成功的勇气。最终,变成了一只扯线木偶,任由他人摆布,只管不假思索地去顺从。其实,成人包办代办的行为之下有一种潜意识,就是和孩子相比的优越感,以及希望孩子认为自己了不起的心理。所以聪明的成人,也要不断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方法。

2.第二阶段,孩子因为不断地尝试和练习,能越来越熟练地去做某事,这个时候,顺从就会开始啦。因为孩子会乐此不疲地在真实生活中检验和巩固自己的能力,争取做每件事情都追求完美。

书中有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一个妈妈说起自己的女儿在端水的时候,只要杯中的水洒出一滴,她就嚎啕大哭地把整杯水倒掉,再重打一杯,直到她能一滴不洒地将水杯端到目的地。孙瑞雪的评价是,充分满足了这个孩子敏感期的需要之后,她长大了就能拥有具备艺术家水平的审美观,而这种审美观也会有助于建立高度的道德观和是非观。如果这个小女孩在此过程中掌握水不要打太满,以及如何摆放手和身体的规律之后,她会及其乐意顺从他人,让她帮忙端水的请求的,因为每做一次,她都能体验到一次成功的喜悦和掌控感。

3.第三阶段,孩子渴望顺从他认为优秀的人,因为他发现,他可以从这个优秀的人身上获得指导和帮助,于是就产生了对顺从的热情、荣耀和快乐,他的内心逻辑可能是“这个成人的能力远超于我,所以他能把我变得和他一样聪明”。

我惊叹于孙瑞雪在书中提到的一个事例。有一次他们幼儿园的孩子一起去看恐龙展,整整四十分钟,孩子们认真地听完了讲解员的讲解。这就是顺从的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