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富润屋,德润身”

如题所述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这句话出自《大学》。

“富润屋,德润身”的意思是富能装饰房屋,使之更为华美;德能修养品性,使人更为完美。这句话用了比喻手法,用“富润屋”来比“德润身”。两句话前句为偏句,后句为正句,其强调了“德润身”这一核心与目的,让人明白君子以德润身,恰似富人以财物装饰房舍这样的道理。

那么,如何“德润身”呢?《大学》强调“君子必诚其意”。“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就是要始终保持主观意识纯正状态。所谓“自欺”就是动机不纯,心有邪念,却要勉强行为作样子,或者伪装成善行,或者以漂亮言辞掩饰心灵上的污秽,借以自欺欺人。因此,“毋自欺”就是表明善行不是为了某种功利,不是做给别人看,而是将善本身作为言行的目的。行善就是成为自己心灵的需要,是高尚精神的追求与满足,就是文中所言“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这里的“自慊”就是发自内心的、自然产生、没有任何勉强、没有一点矫饰的近似本能的感情、感受、感觉。由此可见,古人对“德润身”自觉性非常重视,对“德润身”的阐释与理解也是非常渗透的。

关于“德润身”,史书中记载了很多典型的例子。《左传》中记述: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可见,子罕做到了“毋自欺”,以不贪为宝,见美玉而不起贪念,坚守自己的纯正心灵。

这段文字赞扬子罕不贪的品质,使子罕成为做官者学习的榜样,为后世风清气正,政治清明发挥了应有的教化作用。

《后汉书》(范晔)中记载了“杨震却金”的故事,也是“毋自欺”“德润身”的典范。史书记载: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故事说东汉杨震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时,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任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起来的官员,听说杨震途经本地,为了报答杨震的恩情,于白天谒见后,又乘更深夜静无人之机,特备黄金十斤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批评说:"我和你是故交,关系密切,我很了解你,而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呢?"受到谴责后,王密十分惭愧,只好作罢。

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影响很大,后人因此称杨震为"四知先生"。类似子罕、杨震的故事,不光古代有,我们现代当代也有堪称人师楷模的典型事例。

但是,我们社会生活中也还有一些人未必能做到“毋自欺”“自慊”,比如在没有人监管的情况下,你能否自觉自愿的严格管理自己的言行?坐公交时能否自觉排队上车,上车后能否给老孕残者让座?在扔垃圾时能否自觉主动的进行分类?驾车时能否自觉遵守交规,不乱抛杂物?疫情期间能否配合做好禁足戴口罩,不聚餐不乱跑?等等;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能否在自己的职权范围里处理事务,不越权不干政,不以权谋私,不徇情枉法,不滥用职权,不被美色引诱?能否把住道德与法律的底线呢?

所以,在“富润屋,德润身”的理解上,我们强调了“自慊”,同时还要关注“慎独”理念,因为一个人独处时的思想活动才最能考验他的诚意,也就是最能考验他是否真正具有自我完善的自觉性。

总之,《大学》经传对完善自我自觉性的分析,极其细致、深刻而透彻,达到了人们精神最微妙的层次,非常值得我们用心研读、体悟,以三省己身,从而做成大写的人。

2020年6月7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