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题)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的内容

如题所述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先后进行过三次大的调整。第一次大的调整发生在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的二战后经济恢复时期;第二次大的调整发生在70年代至80年代初的经济“滞胀”时期;第三次大的调整发生在90年代初。这三次调整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建立有效的宏观经济调节机制。

一、经济政策调整

1、第一次大的经济政策调整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大的社会经济政策调整,其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从1929年至1933年,美国工业生产了却46%,失业率高达25%。为了缓和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了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的“新政”。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凯思斯经济学说,主张政府应当对经济实行干预和调节,运用扩大预算政策刺激有效需求,从而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这一思想在二战后成为西方各国政府官方的经济指导思想。在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中,各国政府职能急剧扩张,对经济生活干预的范围较广、力度较大。主要措施有:加大国有化程度;尽量扩大就业;普遍建立福利制度;政府直接参与并支配国民收入再分配等。

2、第二次大的经济政策调整。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第一次大的社会经济政策调整,这次经济政策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包括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在内的新保守主义的经济理论。20世纪70年代中期,西方主要国家发生了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奇怪结合的“滞胀”困境,各国经济增长迟缓甚至停滞,失业人数猛增,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飞涨,各国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还不到60年代的一半。“滞胀”暴露出凯思斯主义经济学说与政策的局限性,也暴露了政府角色膨胀后出现的“政府失灵”问题。1979年英国保守党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1981年美国共和党里根总统就职,他们以新保守主义的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经济理论为指导,大刀阔斧地对社会经济政策进行调整。这次社会经济政策调整的主要措施有:紧缩货币,削减国家的直接社会福利支出,推行社会福利计划多无化、私人化和市场化;实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推行以及股权分散化为特征的“人民资本主义”;实行有利于富人和企业的税制改革,刺激投资等。

3、第三次经济政策调整。

这次调整是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这次调整的背景是西方国家经过70、80年代实行反通货膨胀政策以后的。普遍陷入“双高”状态,即政府公共财政赤字居高不下,政府公共债务居高不下。比如,1990年,美国财政赤字2204亿美元,1991年上升至2687亿美元,仅1992年美国国债就超过3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5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次的社会经济调整的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货币主义经济学、供应学派理论的混合物。经过前两次社会经济政策的调整,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理论上不再走极端化,而是采取歉收并蓄的态度,将各种理论糅合起来。克林顿上台后,放弃“里根经济学”发动“新政府运动”,决心“重振美国经济”。克林顿在谈到他的纲领时说过,这一纲领“既不是保守派的纲领,也不是自由派的纲领,而是两者兼有的一种纲领”克林顿两手齐下调控美国经济:一手是削减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开支另一手是调整税收,降低利率,以此来刺激消费与投资。其实行的“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经济政策,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二、经济发展的特点:经济发展不平衡

1、不同时期经济发展不平衡。西方发达国家二战后经济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初,经过大力调整与重建,一些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美国、加拿大等国则将战时经济转为平时经济。50年代到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国民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为了5%。但是,在这段“黄金时期”过去以后,西方各主要国家都陷入了经济“滞胀”状态,1973—975年、1980—1982年连续爆发了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在整个8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虽摆脱了经济危机,其发展依然十分缓慢,各国平均增长率也只有3%。

2、不同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与欧盟经济好于美国。进入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明显好于日本、欧盟。日本经济自1993年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这段时期被日本国民称为“失去了的十年”。

3、经济运行模式不平衡。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微观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与宏观的组织管理机制上存在差异,从而决定了这些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是不同的。最具典型意义的是三种模式;一是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这种经济结构的特点是政府对经济只作智谋的干预,更多的是强调个人主义与市场自由竞争。二是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强调个人自由与社会义务的结合,社会对利润的追求与向工人提供社会保障相结合,企业管理人员的决断与工人参与相结合。三是日本的行政导向型市场经济,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政府采取亲市场战略,即政府的干预遵循“充分的市场,必要的政府”原则,政府在财政、金融、贸易、产业、技术开发等方面的调控作用突出。另外还有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6-16
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The Marshall Plan),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战欧洲战场胜利后,美国提出凭借其在二战后的雄厚实力帮助其欧洲盟国恢复因世界大战而濒临崩溃的经济体系,并同时抗衡苏联和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的进一步渗透和扩张而提出此计划。该计划因时任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而得名,但事实上真正提出和策划该计划的是美国国务院的众多官员,特别是威廉·克莱顿和乔治·凯南。
重建计划最初于1947年7月在一个由欧洲各个国家普遍参加的会议上被提出。马歇尔计划最初曾考虑给予苏联及其在东欧的卫星国以相同的援助,条件是苏联必须进行政治改革,并允许西方势力进入苏联的势力范围。但事实上,美国担心苏联利用该计划恢复和发展自身实力,因此美国故意提出许多苏联无法接受的苛刻条款,最终使其和东欧各国被排除在援助范围之外。
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通过参加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若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那么这笔援助相当于2006年的1300亿美元。
当该计划临近结束时,西欧国家中除了德国(后文将提到马歇尔计划理论上包括了整个德国,而并非仅是联邦德国)以外的绝大多数参与国的国民经济都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在接下来的20余年时间里,整个西欧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可以说这与马歇尔计划不无关系。同时马歇尔计划长期以来也被认为是促成欧洲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该计划消除,或者说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同时使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并最终走向一体化。该计划同时也使西欧各国在经济管理上系统地学习和适应了美国的经验。
近年来史学家又开始注意对于马歇尔计划的深层动机及影响的研究。现在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马歇尔计划之所以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其实应归功于新的自由放任政策,以及这一政策下市场对经济增长的稳定作用。而当下也有某种意见认为,美国施行该计划的本意是为了通过援助使欧洲经济恢复,并使之成为抗衡苏联的重要力量和工具,同时也可使美国更方便地控制和占领欧洲市场。但事实上欧洲经济后来的发展趋势并未使其成为美国的附庸,反而通过一体化等途径成为了世界经济舞台上可以和美国抗衡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在美国国内也有不少批评意见认为马歇尔计划开了使用本国纳税人金钱援助他国的先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