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宇在奇葩说第24期的辩论发言能否打动你?

如题所述

罗振宇在《奇葩说》第24期的辩论中发言,是否能触动你的心灵?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奇葩说》这种辩论赛的特点。它是一种单一轮的攻辩形式,没有反过来的质询,只能一个接一个地进行辩论。同时,我还想介绍一下四位辩手的岗位和职责。一般来说,四个辩手需要承担起、承、转、合的角色。
起:第一辩手的任务是首先陈述我方的观点,给概念下精确的定义,整体陈述观点时比较详细,特点在于思路清晰、大局观强。
承:二辩手,也被称为攻辩手,逻辑思维强,富有进攻性和话题拓展性。
转:三辩手也称为“灵辩手”,这个辩手需要具备的条件是应变能力强,善于捕捉到对方的观点漏洞。
合:四辩手的总结性辩论,也称为结辩手,需要画龙点睛总结观点,而不仅仅是简单陈述,要有鼓动性和想象力。
为什么我要先讲这些呢?因为我觉得罗振宇老师很好地守住了最后一关,真正做到了总结性陈述,为辩论画上了一个漂亮的句号。这是我被他打动的一点,因为我喜欢逻辑严密、有中心的思考,或者说辩论。
《奇葩说》第24期是第四季的最后一期,议题是“我们最终都会成为自己最讨厌的人,这到底是不是一件坏事?”罗振宇老师在最后的发言中总结了对方辩手的观点,并将这个议题确定为一个中心,那就是“成长”,并进一步推进将成长定义为“成长的本质是变得复杂”。以此为中心进行辩论和总结,他提出的这个中心无疑具有煽情作用。正如罗振宇老师所说,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好的和坏的,你本身就有一个不断接受和排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不断成长(变得复杂)和进步(变得更好),有时候甚至被同化,变成自己曾经很厌恶、反感的人。这个“成长”是自我的破碎和重建,难道能说变得复杂、有裂痕就是坏事吗?
罗振宇在《奇葩说》第24期的辩论发言将我们最终成为的那个人归纳为“成长”,这个过程中出现的坏就像琉璃,易碎是它的特质,但我们总能够重建新的自我。最后,罗振宇老师引用了莱昂纳德·科恩的一句话“万物皆有裂痕”作为结尾,对前面所阐述的观点进行总结,并自己归纳了一句“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确实,成长就会有坏有好,那存在的瑕疵、缺点、不好,那便是所有的光、温暖能够进来的地方,怎么就能说我们最终变坏就一定是一件坏事呢?
以上讲述了这么多,让我们回到这个议题本身。在出现这个议题之前,播放了一个VCR,其中就很形象地展现了这个议题的主旨。例如,陈赫无耻地巴结领导,长大后的我们与当年父母对待我们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等,这本来就不是好与坏的争辩,这其实是一种成长。但只要你保持初心,有着正面的价值观,那就永远能看到最暖的阳光。
总的来说,回顾《奇葩说》第24期罗振宇老师的发言,有理有据,议题中心归纳极其到位,辩论发言也是非常的动情,并且罗老师还引用了亲身经历过的例子。这些无一例外地打动了我。而最重要的是罗振宇老师的辩论发言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每个人都在不断成长,而这个成长就会让我们变得复杂,考虑得更多。这难道就一定是一件坏事吗?其实只要保持初心,三观正,你永远不会迷失自我。那将一直是你阳光照射进来的地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