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纹装饰具体有哪些?

如题所述

(1)饕餮纹,亦称兽面纹,是一种虚构的、图案化的兽面形象。这种纹饰常表现为对称的大眼、双角以及鼻等特征,主要出现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如鼎的腹部、腰部和口下部位。《左传》中记载的饕餮,是贪食与贪婪的象征,而商周时期的饕餮纹多配以云雷纹,展现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2)夔纹,类似于龙的一种怪兽纹饰,常见于商代青铜器上。它具有一角、一足、张口和卷尾的特征,通常以侧面形象出现。夔纹有多种变化,如两头夔纹、蕉叶夔纹、三角夔纹和蟠夔纹等,以适应不同装饰需求。
(3)龙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说文》描述龙为“鳞虫之长”,具有多变的能力和吉祥的象征意义。商周时期的龙纹多呈蛇形,有耳无角,排列着规则的鳞纹,体现了古人的图腾崇拜。
(4)凤纹,象征着百鸟之王,是优美而崇高的形象。商至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凤纹通常表现为羽毛美丽的鸟形,头上有羽冠,长翎或长尾,展现了凤凰的尊贵与优雅。
(5)蟠兽纹,由四兽相互蟠曲组成,有的四兽头聚于中央,有的分散四方,常为对称形式,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这种纹饰展现了动物之间的动态关系,增强了装饰的动感。
(6)蛇兽纹,由两蛇蟠曲与两兽相对组成,蛇兽相联,中间填以圆点或三角纹。这种纹饰盛行于战国时期,表现了蛇与兽的结合,富有想象力。
(7)龟纹,其形四足趴伏,伸头拖尾,背上满布圆斑或涡纹,多用于盘内装饰,盛行于商代,春秋战国时期仍被使用。
(8)蝉纹,蝉体多作垂叶形三角状,无足,腹部有节状条纹,类似蛹,四周填以云雷纹。蝉纹主要装饰在鼎、爵的流上,流行于殷末周初。
(9)蚕纹,《说文》称蚕为“任丝虫也”,其形象头圆,两眼突出,身体屈曲,类似蛇形。蚕纹多用于器物口沿或足部装饰,盛行于商代和周代初期。
(10)鱼纹,商代鱼纹有两个脊鳍,春秋战国时期的鱼纹则有一个脊鳍并张口,更为生动。鱼纹多用于盘内装饰。
(11)牛纹,牛体圆肥,大首、一角或二角,前足作跪状,展现了牛的憨厚与力量。
(12)象纹,《说文》描述象为“长鼻牙,南越大兽”,象纹长鼻明显,象牙突出,身体饰螺旋纹,四周填云雷纹,盛行于商和西周时期。
(13)虎纹,以侧面形象呈现,低首张嘴,尾上卷,两足,有时双虎组合成圆形,从殷代中期至战国时期都有流行。
(14)兔纹,长耳短尾,盛行于商或西周初期,展现了兔子的特征。
(15)勾曲纹,中心为圆点,两边与另一纹饰相连,另两边呈勾曲状,盛行于战国时期。
(16)窃曲纹,由两端回勾或S形线条构成的扁长形图案,中间常填以“目”形纹,盛行于西周中后期,春秋战国时期仍被使用。
(17)弦纹,纹形为凸起的横线,从一道至三道不等,盛行于商、周时期。
(18)乳钉纹,纹为凸起的乳突,呈单行或方阵排列,盛行于商周时期,殷周之际乳钉突起较高,周初多呈柱状形。
(19)云雷纹,由连续回旋形线条构成,有的作圆形连续称云纹,有的作方形连续称雷纹。云雷纹常作地纹,以突出主题纹饰,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沿用到春秋战国时期。
(20)鳞纹,形如鱼鳞,作规则排列,早见于商代,盛行于西周后期至春秋时期。
(21)重环纹,由略呈椭圆形的环组成纹带,环有一重、两重或三重,有时与其他纹饰相配出现,盛行于西周中、后期。
(22)贝纹,以贝壳形状连续排列,通常以二方连续纹样作边缘装饰,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23)攻战画像纹,生动地描绘了水陆攻战战斗场面,如河南汲县出土的战国铜鉴,是最为典型和生动的例子。
(24)人面形纹,在商代的禾大方鼎上,以人面形纹装饰于鼎腹中央位置,形象清晰,多为浮雕状,有的人面形纹头顶生有两角。
(25)建筑纹,多见于战国器皿,如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铜鉴上刻有宫殿图形,故宫藏战国铜钫也刻有宫殿图形,展现了当时建筑的风格与形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