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朝的制度和机构,在李自成进京后有哪些变化?

如题所述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从德胜门进入北京内城接管明政权,四月二十九日称帝,第二天逃亡西安。前后算起来,李自成在beijing城共待了42天。时间虽短,但大顺政权在beijing还是建立了一套新的制度。


三月二十四日,大顺政权正式对明朝官制进行了改革。明内阁改为天佑殿,翰林院改为弘文院,六部改为六政府,文选司改为文谕院,六科给事中改为谏议,十三道御史改为直指史,太仆寺改为验马寺,尚宝寺改为尚玺寺。废除了詹事府,裁并太常寺、鸿胪寺,所管事务归礼政府。地方官巡抚改为节度使,布政司改为统会,兵备改为防御使,知府改为府尹,知州改为州牧,知县改为县令。

对明朝军事制度所作的改革为:五军府改为五军部,正总兵改为正总权,副总兵改为总制,守备改为守旅,把总改为总旗。限定太监的人数不超过千人。大顺政权在襄阳和西安已经两度组建政府,至此,国家机构更加完备化。这一制度比明朝时期精简,一时为农民利益服务,有个新的面貌。


这一天还公布了对原明朝官员的任命。仕明三品以上官员仅有个别人得到录用,如原兵部尚书侯恂授工政府尚书,原工部侍郎叶初春、礼部侍郎杨汝成、户部侍郎党崇雅均授原官。大顺政权把录用的重点放在四品以下的原明官员。

原翰林院、詹事府官员录用49人。主要有:庶子杨观光先授兵政府侍郎,很快升任礼政府尚书,检讨梁兆阳授兵政府侍郎,少詹事项煜授大理寺丞,谕德韩四维授弘文院修撰,庶吉士周钟授检讨;史可程等10人仍授原官;检讨傅鼎铨、庶吉士王自超、待诏高来凤,俱改授从事。还有一些翰、詹官员改授外任官。

原明科道官录用27人。六科给事中的授职大致情况是:刘昌为太常寺卿,高翔汉为都直指使,戴明悦、光时亨、申芝芳、朱徽、彭琯为谏议。十三道御史主要有:涂必泓、蔡鹏霄为直指史,卫桢固、裴希度改弘文院庶吉士。科道官也有一些外任的。


原六部官员共录用65人,其中著名的有:礼部郎中刘大巩授大理寺卿,吏部员外郎金炼色授谏议,户部主事张鸣骏授直指使。六部官员改外任的均以郎中或主事改授县令。

原明地方官员录用的有:顺天巡抚宋权授顺天节度使,豫楚总督任浚授四川防御使,山西布政使参议王则尧授顺天府尹,陕西监军道陈之龙授陕西节度使,河南驿使道吕弼周授淮安防御使,周寿明授扬州防御使等,计约十余人。

据《小腆纪年附考》的统计,约有200人被录用为大顺政权官员。而有的文献记载原明朝廷中史馆办事、京营卫幕杂流、各卫指挥、千百户、各衙门效劳听用,候缺官及举人、生员等俱投递职名,希望被录用。二十三日一天,于午门外听用者即多达4000余人,大约被大顺政权录用的只有其中一小部分。


那些没有得到官职的原明官员四处活动,希望自己在新朝能捞到一官半职。他们走吏政府尚书宋企郊的门路,也有不少人到牛金星、宋献策那里钻营。beijing城里的原明官员,为了能挤进大顺政权,简直使出了浑身解数,算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些进士出身,平日里标榜气节的人,并非一定要从一而终,他们力求寻找各种理由为其行为辩护。吏部官员王孙蕙在大顺军入城时告诉家人不必害怕,“吾自有定心丸在此”,他命家人取来竹竿,拴上黄布,写上“大顺永昌皇帝万万岁”九个大字,悬挂门前。

少詹事项煜则理直气壮地说:“大丈夫名节既不全,当立盖世功名,如管仲、魏征可也”。兵科给事中龚鼎孽,新娶秦淮名妓顾媚为妾,每见人则称:“我愿为明朝殉死,奈何小妾不肯!”


不过,原明官员们费尽心机的钻营并未取得好的效果,吏政府尚书宋企郊明确告诉他们:大顺政权不是明朝的延续,录用部分明朝官员乃是稳定beijing城的社会秩序而采取的一项措施而已,如果你们想托庇新政权继续作威作福,那就大错特错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