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何提升人文素养

如题所述

一、挖掘语文教材,培养健全人格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对多元利益的驱动,对尚显稚嫩、一脸迷惑的初中生,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做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是当代教育亟待解决的既敏感又现实的紧迫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初中语文教学的优势,缘文释道,因道释文。初中语文教材中《论语十则》虽然文字不多,却集中了儒家学说的精华,尤其是有关如何做人的论述,句句闪烁着真理的光芒:“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里强调诚信是每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人不知而不愠”这是我们应有的为人态度,“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讲的是修身之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交友原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虚美德等无不对我们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再如司马迁虽遭宫刑之辱,却以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史记》的写作,还有在磨难中奋起的历史人物: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用这些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说服力强,震撼力大。“生于忧乐,死于安乐”是孟子治国思想的写照,也是对我们提出的告诫。再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句中表现出的面对人生困境的宽广胸襟,尤其启人心智。教育学生以这样的境界充实心胸,就能从容应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增强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树立自尊、自强、达观、进取的精神。

二、挖掘语文教材,培养优秀品质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具有优秀品质的鲜明人物:《木兰诗》刻划了一位勤劳、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帼国英雄——花木兰为保卫祖国代父从军的女英雄形象;《藤野先生》中鲁迅为了唤醒国人的意志而弃医从文而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散步》以一家三代人一起散步的故事,告诉同学们不仅要有家庭观念,更要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质;《陈太丘与友期》则讲了“信”和“礼”的重要性,教育同学们要诚实守信;《皇帝的亲朋装》则教育同学们不要做虚伪、自欺欺人的人,要无私无谓,敢于说真话。体现人物优秀品质的文章在教材中比比皆是,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课文,挖掘人物和作品的思想内涵,分析其社会根源和背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道德观、思想道德观,成为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人。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挖掘语文教材,培养高尚情操

《爱莲说》中有周敦颐“出于泥而不染”的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五柳先生》中陶渊明的不慕名利、忘怀得失的高尚志趣。教材的很多文章中还为我们树立了大量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格榜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终身正道直行的执着追求精神;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和高尚情操;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铮铮誓言……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他们的高尚情操,光照人间,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9
一、关注人文课堂。中国教育协会会长顾明远在一次演讲中呼吁:教育要强调人文精神,使每一个人了解人类发展的历史,了解世界的文化,了解他人,了解自身的能力和责任。因而加强人文科学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对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重视,以及文化的进一步繁荣,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个人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也会日益凸显。在人文学科课堂上,老师们不仅介绍各国历史文化、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等,更鼓励同学们努力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思维观念,而这一过程正是同学们人文素养提高的过程。
二、关注人文书籍。中学人文课堂的知识具有基础性,受到教学要求的范围的限定。因此,建议有时间的学生,能够自己在课下再阅读一些人文类书籍,对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非常有帮助。人文类书籍主要涵盖以下方面:文学、艺术、美学、教育、哲学、历史、社会等,如果同学们每一学年能够在课余阅读以上几个方面的比较经典的书各一本,中学阶段几年下来,你们的人文素养一定会让老师们感到惊讶。

三、关注人文行为。人文行为反映人文素养中所蕴涵的人文实践,是一个人人文素养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作为中学生我们不仅仅要去学习人文文化,从思想上提升人文素养,更应该在具体行动上体现出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在校园里,一句对老师、同学真诚的问候;在做错事情后,一句诚心的歉意都能体现出你们的人文素养。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