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什么而制定的?

如题所述

秦汉时期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方法一般是测出两次冬至之间的时间然后24等分。叫做平气法的。

所以这种方式事实上是依据正午日影长短,或者说,正午太阳高度

清代已经是西洋的天文学了。

采取另外的方式来算节气,就是根据太阳的黄道坐标。

如果以地球公转的角度来看,就是这样(明、清代引入的西方天文学是地心体系)。

二十四节气是农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在历法上的一个独特创造。在外国的历法中只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分别作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开始。而我国历法中是“四立”作为四季的开始,即春季始于立春,夏季始于立夏,秋季始于立秋,冬季始于立冬。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是逐渐确定和完整起来的。

从天文学意义上来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的轨道(黄道)360°,以春分点为0点,分为24等分点,两等份点相隔15°。每个等分点设有专名,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意义。

早在东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

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8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什么而制定的?

具体来说,开始是一个规则,它是由我们国家某个地区的居民通过观察每年的气候周期性变化来总结的。它也逐渐建立起来。几年前,在楚国的丝绸书中发现,有传说说两个神马生了四个儿子,每个儿子控制两个到两个。关于其他节气没有什么可说的。可以看出,春季和秋季的春分点和冬季和夏季的溶胶点很早就建立了。毕竟,这个太阳术语几乎可以用肉眼看到。

而且,我国的极点测量方法和技术也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冬至中午的太阳阴影最长,夏至中午的阴影最短。这显然是可以观察到的。到秦汉时期,已经有完整的二十四个节气。该方法通常是测量两个冬至之间的时间并将它们分成24个相等的部分。这就是所谓的“平气法”。因此,此方法实际上基于中午太阳阴影的长度或中午太阳的高度。

当然,清朝已经是西方的天文学了。

计算太阳项的另一种方法是基于太阳的黄道坐标。

人们根据古代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即围绕太阳的地球轨道)来制定二十四个太阳术语。每个太阳项对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15°到达的某个位置。制定气候法。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被古人称为“黄道”,也称为“太阳路径”。黄道被等比例分成24个部分,相隔15°,形成24个太阳节。 24个节气实际上是24个季节性点,每月2个。 24个太阳学术语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周期,从根本上总结了一年中不同时间太阳在黄道上的不同位置,确切的冷热时间,自然现象的规律,例如降雨和降雪,并且记录了自然界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第2个回答  2021-03-18
二十四节气古人是根据农时来制定的,可以依靠二十四节气,什么时候种什么东西,这样在古代也有种农作物也有了依据
第3个回答  2021-03-18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被正式定于历法是在公元前104年,就在由邓平等制定的《太阳历》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是古人根据地球在环绕太阳运行的纬度上所处位置划定的,属于阳历的范畴,是中国历法的独创。
第4个回答  2021-03-18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