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最后十篇翻译(60-70)

如题所述

61.有位喜好佛学的客人,每次和人谈论道理时,一定用他的佛学来压倒对方,得意洋洋地自认为有十分独到的见解。郁离子对那名客人说:“以前,鲁国人不会制酒,只有中山国的人善于酿造千日之酒。鲁国人向他们请教方法,但没有获得。有个鲁国人到中山国当官,管理鲁国的酒店,他就偷取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的酒浸泡,然后对人说:‘这是中山国的酒。’鲁国人喝了,也都认为是中山国的酒。一日,那酒店的主人来了,听说有本国的酒,就找来喝,才一入口就忍不住吐了出来,笑道:‘这是用我家的酒糟泡出来的漕液啊!’现在您是用所学的佛理向我炫耀,可以;;但我想真佛会笑您不过是偷窃了他的糟粕罢了。”
62.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凭着能够诵读诗书、撰写文章而在郡县中闻名。廷尉就说贾谊年纪小,很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贾谊死的时候年龄才三十三岁。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看到屈原自沉的湖泊,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等到看了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服乌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63.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他还是平民百姓时,生活贫穷又没有善行,不能被推荐做官,他不会靠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向人乞讨食物,所以很多人到讨厌他。韩信在城北钓鱼,很多妇女都在河边漂丝绵,有一个女人看韩信饿了,就给他些饭吃,那个女人竟然一连几十天都在那里漂丝绵。韩信非常高兴,对那个女人说:“我将来一定重重地报答你!”那个女人生气地说:“男子汉不能自食其力,我是同情你,那里期望你报答呢!”淮阴屠宰市场中有一个辱骂韩信的年轻屠夫,他说:“你虽然身材高大,喜欢佩戴刀剑,其实内心是个胆怯的人!”大家都羞辱韩信说:“你确实不怕死,就刺死我;怕死,就从我胯下爬出来。”当时韩信仔细地看了很久,俯在地上爬过那人的胯下,然后趴在地上。整个集市上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怯。
64.隐公五年春季,鲁隐公打算到棠邑去观赏捕鱼。臧僖伯劝阻说:“凡是一种东西,不能够用来演戏大事,它的材料不能够用来做器用,那么,国君就不要理会它。君主,是要把百姓纳入‘轨’、‘物’的人。所以他讲大事来衡量法度,叫做‘轨’;选材料显示器物的文采,叫做‘物’。不合法仪,选用无关宗庙的材料,叫做乱政。乱政的事屡次反复做,就是导致衰败的原因。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田猎,都在农闲时候进行,并用来讲习军事。每三年,就要军事演习,进入国都就要整顿队伍,回到宗庙要告祖先饮酒庆贺,清点军器和战利品。昭彰军列文采,分明军营贵贱,辨清战斗等级,排列少长顺序,演习军队威仪。鸟兽的肉,不装进祭器里,兽的皮革、牙齿、骨角、鸟的毛羽,不能用来制作祭器,那么君主不射猎,古代法规是这样的。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把它们取来做日用品,那是仆役们的事情,官吏掌管的事,不是君主所应当涉及的。”
65.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非常贫困,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投宿。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好几天,陶侃家已一无所有,可范逵所带的马匹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出去把客人留下,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一直拖到地上。她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了剪下的头发换回几斛米。又把每根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碎了做草料喂马。等到太阳落山,终于摆上了精美的饮食,就连范逵的仆人们什么都不缺少。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惭愧。第二天早晨范逵离开时,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出百里左右的路程了。范逵说:“你已送这么远了,你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忍回身。范逵说:“你可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要为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陶侃从而获得了很好的名声。
66.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汉献帝西迁,王粲也迁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到王粲,认为他与众不同。当时蔡邕才学非常有名,在朝廷位尊权重,经常车马满巷,宾客满座。听说王粲在门外求见,没有来得及穿好鞋子就出去迎接他。王粲进来,年龄很小,身材又矮,满座的宾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公的孙子,有特殊的才学,我比不上他。我家里的书籍文章,都要全部送给他。”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不看就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背诵得一字不差。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好。他还擅长计算,作算术,能大致通晓道理。王粲擅长写丈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了。
67.岑文本起初在萧铣部下做官。平定江陵后,任命他为秘书郎、直中书。担任检校中书省的李靖很是称赞他的才能,提拔他担任中书舍人,渐渐地得到皇帝的赏识。当时颜师古对旧例非常熟悉,擅长起草文书,当时没有比得上的,希望重新被起用。唐太宗说:“我自己选拔一个人,你就不再担任原职了。”于是让岑文本担任中书侍郎,专门参与枢密使的工作。后来升任中书令,回到家里脸上却有忧虑的表情。他的母亲感到奇怪并问他,岑文本回答说:“我没有功勋也跟皇上没有旧交,获得太大的宠幸,职位高责任重,这是古人所忌的,这是我感到忧虑的原因啊。”有来向他庆贺的人,他就说:“今天,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贺。”江东之战,几乎所有辎重运输的筹划,全部都委托岑文本来主持,导致他劳累过度,精力耗尽。唐太宗忧虑地说:“岑文本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回去了。”不久,岑文本就病死了。
68.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和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一起睡觉,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不吉祥的叫声。”于是起床舞剑。等到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于是就让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人人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果真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让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全国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向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让祖逖担任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他的私人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而再渡江回来的话,就像这江水一样有去无回!”于是驻扎在淮阴,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69.有上书给唐太宗请求去除奸佞的臣子的大臣,太宗问上书者:“奸佞小人是谁?”上书者回答说:“臣下居住在边荒野地,不能准确地知道谁是奸佞小人,希望陛下和大臣们说,请陛下佯装大怒来测试大臣们,那些坚持真理不肯屈服的人,是正直的大臣,那些害怕权势顺从旨意的大臣,是奸佞的大臣。”太宗说:“皇帝是朝政的源头;臣子就像水流。源泉浑浊而要求水流清澈,是不可能得到的。皇帝自己都做欺诈的事,怎么能要求臣子们的行为正直呢?我正用诚信来治理天下,看到以前的帝王喜欢用狡诈的伎俩来和大臣们接触,我私下常常认为这是可耻的。你所说的方法虽然很好,但我不能采纳啊。”
70.孟子的妻子独自一人在屋里,伸开两腿坐着。孟子进屋看见妻子这个样子,就向母亲说:“这个妇人不讲礼仪,请准许我把她休了。”孟母说:“什么原因?”孟子说:“她伸开两腿坐着。”孟母问:“你怎么知道的?”孟子曰:“我亲眼看见的。”孟母说:“这是你不讲礼仪,不是你媳妇不讲礼仪。《礼经》上不是这样说吗?将要进门的时候,必须先问屋里谁在里面;将要进入厅堂的时候,必须先高声传扬,让里面的人知道;将进屋的时候,必须眼往下看。《礼经》这样讲,为的是不让人没准备,无所防备。现在你到妻子闲居休息的地方去,进屋没有声响,(人家不知道,)因而让你看到了她两腿伸开坐着的样子。这是你不讲礼仪,而不是你的妻子不讲礼仪。”孟子听了孟母的教导后,认识到自己错了,再也不敢说休妻的事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11
非常荣幸我爱数学029可以为您解答疑难,如果您需要此类解答,请酌情考虑选择此答案为最佳答案,不胜感激。
61. ★★★窃槽

刘基

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②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③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④弗得。有仕⑤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注释】

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 ②驾:驾驭、统摄。 ③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 ④方:酒方。⑤仕:做官。

【文学常识】

《郁离子》,郁,有文采的样子;离,八卦之一,代表火;郁离,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谓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郁离子》不仅集中反应了作为政治家的刘伯温治国安民的主张,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观、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文学成就、道德为人以及渊博学识。

【译文】

有位喜好佛学的客人,每次和人谈论道理时,一定用他的佛学来压倒对方,得意洋洋地自认为有十分独到的见解。郁离子对那名客人说:“以前,鲁国人不会制酒,只有中山国的人善于酿造千日之酒。鲁国人向他们请教方法,但没有获得。有个鲁国人到中山国当官,管理鲁国的酒店,他就偷取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的酒浸泡,然后对人说:‘这是中山国的酒。’鲁国人喝了,也都认为是中山国的酒。一日,那酒店的主人来了,听说有本国的酒,就找来喝,才一入口就忍不住吐了出来,笑道:‘这是用我家的酒糟泡出来的漕液啊!’现在您是用所学的佛理向我炫耀,可以;;但我想真佛会笑您不过是偷窃了他的糟粕罢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主 (2)以 (3)索 (4)是

2.翻译:

(1)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2)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3.文中用“酒糟”比喻什么?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管理 (2)用 (3)找来 (4)这

3.佛学的糟粕或从佛学中窃来的一点儿皮毛

以不知为知,拾人牙慧而沾沾自喜,到处炫耀(或: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

62.★★★贾生吊屈原

自屈原沉汨罗①后百有余年,汉有贾生,为长沙王太傅②,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贾生名谊,雒阳③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廷尉④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太史公⑤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乌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

①汨(mì)罗:汨罗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投此江殉节。②太傅:古代官名。③雒(luò)阳:三国时魏改“雒”为“洛”,即洛阳。④廷尉:古代官名。⑤太史公:《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后世尊称他为史迁、太史公。

【文学常识】

说“太傅”:太傅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任钟繇为太傅。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汉代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用为大官加衔,无实职;为辅导太子的东宫官。其制甚早,西汉起称为太子太傅。后亦用作虚衔。

【译文】

自从屈原自沉汨罗江后一百多年,汉代有个贾谊,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路过湘水时,写了文章来凭吊屈原。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凭着能够诵读诗书、撰写文章而在郡县中闻名。廷尉就说贾谊年纪小,很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贾谊死的时候年龄才三十三岁。

太史公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而悲伤。到长沙,看到屈原自沉的湖泊,未尝不流下眼泪,追怀他的为人。等到看了贾谊凭吊他的文章,文中又责怪屈原如果凭他的才能去游说诸侯,哪个国家不会容纳,却自己选择了这样的道路!读了《服乌赋》,把生和死等同看待,把弃官和得官等闲视之,这又使我感到茫茫然失落什么了。

【阅读训练】

1.解释:

(1)为 (2)适 (3)涕 (4)及 (5)游

2.翻译:

(1)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2)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3.“自令若是”的“是”指代的是什么?

4.你认同贾谊责怪屈原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

1.(1)担任 (2)住;到……去 (3)眼泪 (4)等到 (5)游说

3.屈原投汨罗江殉节的事情

4.提示:认同的讲清理由,或不认同的讲清理由。

63.★★★韩信忍辱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①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③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觽②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跨下。”于是信孰视之,俛④出跨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释】

①淮阴:地名。②觽(xī):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③屠中:市井。④俛(fǔ):同“俯”。

【文言知识】

说“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①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例如:面山而居。〔(愚公)面朝山而居〕②名词后面紧跟代词,该名词便活用为动词。例如:驴不胜怒,蹄之。(驴子很恼怒,用蹄子踢他) ③名词用在“所”“者”结构中,便活用为动词。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于是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称王”,放在别人捕得的鱼的肚子里)

【译文】

淮阴侯韩信是淮阴人。当初他还是平民百姓时,生活贫穷又没有善行,不能被推荐做官,他不会靠做生意维持生活,经常向人乞讨食物,所以很多人到讨厌他。

韩信在城北钓鱼,很多妇女都在河边漂丝绵,有一个女人看韩信饿了,就给他些饭吃,那个女人竟然一连几十天都在那里漂丝绵。韩信非常高兴,对那个女人说:“我将来一定重重地报答你!”那个女人生气地说:“男子汉不能自食其力,我是同情你,那里期望你报答呢!”淮阴屠宰市场中有一个辱骂韩信的年轻屠夫,他说:“你虽然身材高大,喜欢佩戴刀剑,其实内心是个胆怯的人!”大家都羞辱韩信说:“你确实不怕死,就刺死我;怕死,就从我胯下爬出来。”当时韩信仔细地看了很久,俯在地上爬过那人的胯下,然后趴在地上。整个集市上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很胆怯。

【阅读训练】

1.解释:

(1)布衣 (2)推 (3)哀 (4)若 (5)辱 (6)一

2.翻译:

(1)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2)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3.从全文来看,韩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百姓,平民 (2)推荐,推举 (3)同情 (4)你 (5)羞辱

(6)全,整个

3.忍辱负重,具有顽强意志

64.★★★臧僖伯①谏观鱼

春,公将如棠②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於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搜③、夏苗、秋狝④、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⑤,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⑥之事,官司⑦之守,非君所及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卷一)

【注释】①臧僖伯:人名,是鲁隐公的谋臣。②棠:古时的地名。③春搜(sōu):古代指春天打猎。④秋狝(xiǎn):古代指秋天打猎。⑤俎(zǔ):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祭品或食品的器具。⑥皂隶:封建时代的衙役。⑦官司:古代小官名。

【文学常识】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所选之文上起先秦,上迄明末,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本书入选之文皆为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

【译文】

隐公五年春季,鲁隐公打算到棠邑去观赏捕鱼。臧僖伯劝阻说:“凡是一种东西,不能够用来演戏大事,它的材料不能够用来做器用,那么,国君就不要理会它。君主,是要把百姓纳入‘轨’、‘物’的人。所以他讲大事来衡量法度,叫做‘轨’;选材料显示器物的文采,叫做‘物’。不合法仪,选用无关宗庙的材料,叫做乱政。乱政的事屡次反复做,就是导致衰败的原因。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田猎,都在农闲时候进行,并用来讲习军事。每三年,就要军事演习,进入国都就要整顿队伍,回到宗庙要告祖先饮酒庆贺,清点军器和战利品。昭彰军列文采,分明军营贵贱,辨清战斗等级,排列少长顺序,演习军队威仪。鸟兽的肉,不装进祭器里,兽的皮革、牙齿、骨角、鸟的毛羽,不能用来制作祭器,那么君主不射猎,古代法规是这样的。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把它们取来做日用品,那是仆役们的事情,官吏掌管的事,不是君主所应当涉及的。”

补充:(隐公说:“我将要视察边境。”于是他就前往棠地。让人陈设捕鱼的器具在那观赏。僖伯说自身有病不跟随去。《春秋》上说:“鲁隐公在棠邑陈设鱼具。”说他不合礼法,并说是在远离国都的地方啊。)

【阅读训练】

1.解释:

(1)如 (2)谏 (3)纳 (4)度 (5)章 (6)所以 (7)射

2.翻译:

(1)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

(2)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

3.臧僖伯谏观鱼是为了劝鲁隐公什么?

【参考答案】

1.(1)前去 (2)劝阻 (3)引导 (4)衡量,估计 (5)显示

(6)……的原因 (7)射猎

3.要以国家大事为重,不能玩物丧志,以免上行下效。

65.★★★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②素知名,举孝廉,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③,卖得数斛米,斫④诸屋柱,悉割半为薪,锉⑤诸荐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节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

①酷贫:非常的贫困。②范逵(kuí):人名。③髲(bì):假发④斫(zhuó):用刀斧砍。⑤锉(cuò):同“挫”,割。

【文学常识】

话说“陶侃”:在《世说新语》中我们读到数条记载陶侃的资料,如“陶母教子”、“陶侃惜谷”、“陶侃惜阴”、“陶侃留客”等,从中可看到他珍惜光阴、勤奋好学、勤俭节约、为官廉洁、运筹帷幄、机敏过人,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

陶侃(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江西鄱阳人,东晋大司马。陶侃是一代名将,在东晋的建立过程中,在稳定东晋初年动荡不安的政局上,他颇有建树。他出身贫寒,在西晋风云变幻中,竟冲破门阀政治为寒门入仕设置的重重障碍,当上东晋炙手可热的荆州刺史,而颇有治绩。他是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晋书》、《世说新语》等史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他的遗闻逸事。

【译文】

陶侃年少时就有大志,家境非常贫困,和母亲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范逵一向很有名望,被举荐为孝廉,有一次到陶侃家投宿。当时,冰雪满地已经好几天,陶侃家已一无所有,可范逵所带的马匹仆从很多。陶侃的母亲湛氏对陶侃说:“你只管出去把客人留下,我自己来想办法。”湛氏头发很长,一直拖到地上。她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卖了剪下的头发换回几斛米。又把每根柱子都砍下一半来做柴烧,把草垫子都剁碎了做草料喂马。等到太阳落山,终于摆上了精美的饮食,就连范逵的仆人们什么都不缺少。范逵既赞赏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对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惭愧。第二天早晨范逵离开时,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出百里左右的路程了。范逵说:“你已送这么远了,你该回去了。”陶侃还是不忍回身。范逵说:“你可以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阳,一定要为你美言一番。”陶侃这才回去。范逵到了洛阳,就在羊晫、顾荣等人面前称赞陶侃,陶侃从而获得了很好的名声。

【阅读训练】

1.解释:

(1)名 (2)语 (3)但 (4)悉

(5)去 (6)已 (7)许 (8)还

2.翻译:

(1)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而逵马仆甚多。

(2)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名望 (2)告诉 (3)只 (4)都

(5)离开 (6)停止 (7)左右 (8)返回

3.待人要真心实意才会得到别人的好评。

66-70没有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