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集,全集,补集,交集符号的由来

并集,全集,补集,交集符号的由来

数学符号太多,数学运算中经常使用符号,如+,-,×,÷,=,>,<,∽,(),√等,这些符号都是如何产生的呢?

这里只找了一些常用的。

加减号“+”,“-”,1489年德国数学家魏德曼在他的著作中首先使用了这两个符号,但正式为大家公认是从1514年荷兰数学家荷伊克开始。

乘号“×”,英国数学家奥屈特于1631年提出用“×”表示相乘。另一乘号“·”是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除号“÷”,最初这个符号是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流行,奥屈特用 “:”表示除或比。也有人用分数线表示比,后来有人把二者结合起来就变成了“÷”。

瑞士的数学家拉哈的著作中正式把“÷”作为除号。

等号“=”,最初是 1540年由英国牛津大学教授瑞柯德开始使用。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其著作中大量使用后,才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十七世纪微积分创始人莱布尼兹广泛使用了这个符号,从此人们普遍使用。在(小)于号“>”,“<”,1631年为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

相似号“∽”和全等号“≌”是数学家莱布尼兹创用。

括号“()”,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开始使用括线,1629年格洛德开始使用括号。

平方根号“√�”,1220年意大利数学家菲波那契使用R作为平方根号。

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在他的《几何学》一书中第一次用“√�”表示根号。“√�”是由拉丁文root(方根)的第一个字母“r”变来,上面的短线是括线,相当于括号
整数的德文为Zahlen,19世纪德国数论很牛所以就采用Z来表示整数了。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m/n(m,n都是整数,且n≠0)的形式。也就是商的形式。而Q是英文字母quotient(商)的首字母,所以有理数集用Q表示。

∈的来历实在是不知道

包含于符号形似小于等于号,使用时表明了一集合是另一集合的子集。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65325.html?fr=qr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08
全集,一般用U来表示,英文对应Universe,有“全”之意;并集也是U,这里的U是运算符号,与全集作为指示符号的U不同,并集的U是英文Union的缩写,代表把两个集合联在一起;补集符号是C,是英文Complement的缩写,这个英文即“补”之意;交集英文Intersection,符号是倒写的“U”,我没查到何以就用了倒写的“U”来表示,按理说英文缩写应该是I,这里提供一个猜测,可以帮助记忆:I太常见,不具辨识度,在书写时易于与上下文相混,按照英文缩写的习惯,故用了Intersection的第二个字母n来表示“交集”这个概念,而之所以不用大写N者,一则因为n与U相近,大略也同于交集与并集的相近,二则因为反映在几何图形上,两圆相交的中间区域形状近于n。这里对于交集的解释纯属不靠谱的猜测,仅助记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