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语里“天心明月”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禅语里的“天心明月”就是佛教的“一心”。
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
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在此,只好引用莲池大师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阿弥陀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7-08
此次典出:唐咸通十年(869年),藻光禅师为了探求心中的真如明月,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寻月”之旅,先后参访了得道高僧雪峰禅师、鹅湖禅师和禅月大师。咸通15年(874年),藻光回到武夷山,在山心庵(今天心永乐禅寺)结庐修证。中秋之夜,他在“五象朝圣”的山顶上打坐。在皎洁的月光下,藻光禅师豁然了悟了自性的般若,不禁感慨:“云遏千山静,月明到处通,一时收拾起,何处得行踪”。他带着禅悦回到住处,刚要进门,看见一个小偷在偷窃他的禅房。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藻光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小偷遇见藻光禅师,正感到错愕的时候,藻光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披上这件衣服走吧!”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藻光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走进了明亮的月光,消失在月色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要是我能送他一轮明月就好了。”藻光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禅房静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了空境。第二天,藻光禅师一打开房门,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藻光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他终于带走一轮明月了!”藻光禅师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扣冰古佛,那个小偷就是后来成了他弟子的了缘禅师。这就是“天心明月”的由来,武夷山也因此有了“天心”的地名。

如果看完我的回答对佛教有兴趣,可看末学个人简介中我推荐的佛教资料。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