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一个如下面加个言念什么

上面一个如下面加个言念什么

本字(上面一个“如”字下面一个“言”字)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收藏,《康熙字典》1087页有此字,音义注解如下:《集韵》尔者切,音 rě ,与“诺”同,应声也。又《集韵》人夜切,读rè,与“诺”同,应声也。

电脑上因为打不出本字(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言”)这个字虽然意思与今天的“诺”同,但并不读“nuò”,更不能直接写为“诺”。电脑上不少地方直接将本字打为“诺”字,虽然是解了燃眉之急,但还是不严谨的做法,导致错误流传。

本字(上面一个“如”字下面一个“言”字)有两种读音,意思都是应答声,实际上在生活中要根据语境判断。既然有人应答,相应的就应该有人招呼。所以我建议理解为“招呼”时,读“rě”,其实,这个意项与“惹”很相近,“惹”字恰好有“招引”“招惹”的意思,与“招呼”义很近。读“rè”,和作应答声的“诺”比较相似。
元代吴亮《忍经》中有例子:
王化基为人宽厚,尝知某州,与僚属同坐。有卒过庭下,为化基rě(上面一个“如”字下面一个“言”字)而不及,幕职怒召其卒笞(用鞭、
杖、竹板抽打)之。化基闻之,笑曰:”我不知其欲得一rè(上面一个“如”字下面一个“言”字)如此之重也。昔或知之,化基无及此rě(上面一个“如”字下面一个“言”字)。当以与之。”人皆伏其雅量。
以上三处虽是同一字,但还是有去别的。第一处,王化基出于好意首先跟一个从庭下经过的士卒打“招呼” ,可能士卒从前从未有过如此殊遇,以至受宠若惊,没来得及回答就经过了庭下,也可能是士卒没有意识到对方是在跟自己打招呼,所以没在意就经过了。最终这个士兵因此事被自己的上级暴揍了一顿。 中间一处,王化基认为因为一句“应答声”而至人挨揍而自己内心过意不去,作名词讲;最后一处作名词“招呼”理解,王化基说早知是这个结果,就不去打招呼了。意在突出王化基待人之宽厚。
综上所述, (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言”)这个字读 rě 时,建议理解为“跟别人打招呼”;读rè,建议理解为“应答”“应答声”。
《康熙字典》没有明确说明什么情况下读什么音,但读音确实又标明了上声和去声两种,到底怎么读才好呢?是统读为上声还是统读为去声,还是有所根据语境字义进行区别读?
这恐怕不是我能给出定论的,上面给出的读法也只是我的一个粗浅认识,希望各位指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09
[絮] xù
1. 棉花的纤维:棉絮。被絮。
2. 古代指丝的纤维,特指熟丝。
3. 像棉絮的东西:花絮。芦絮。柳絮。
4. 在衣被等物里铺棉花、丝绵等:絮被子。絮棉袄。
5. 连续重复,惹人厌烦:絮叨。絮烦。絮聒。絮絮叨叨。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