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信奉佛教,佛像的造型都有哪些演变?

上千年来,我国的佛像造型都有哪些变化?

佛像一般与菩萨、罗汉、明王等意象有关,虽然有两种雕塑和肖像画,只有雕塑才被称为佛像,肖像画在古代印度被称为意象,佛像的绘画是一种神圣的东西,因此,山琦等古代雕刻只是佛像在佛法中的象征,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佛像的雕刻开始盛行,因此在大乘经典中记载了许多关于佛像的成因及其优点的记载。那么,古人信奉佛教,佛像的造型都有哪些演变?

佛像是这个世界最多种类的雕像。其中包括了释迦羌巴佛,牟尼佛,武术佛等。菩萨雕像是佛教雕像中霸占比列最多的一个雕像。就好比,我们熟悉的观音,和普贤、西藏菩萨,他们的雕像已慈禧、温暖、端庄为前提来做的,让其承托出了一种普爱众生的感觉,并且以其静态的美来暖化人心。

佛陀艺术的出现是公元第一个和第二个世纪的问题。 它是「犍陀罗」文化的产物,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并融合了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

多年前释迦牟尼在世的时候,他在佛教诞生六百年后的印度社会中反对婆罗门教崇拜偶像的行为,故此要求在佛教信徒无论如何都要遵循释迦牟尼活着时候的教导。也因如此,印度一直到公元一实际前,都不允许任何一座佛教雕像以及画像出现。

当佛教传入到我国地区后,为了融入我们中国的汉族传统文化,为了让我们汉人欣然接受佛教,故此我国佛教徒依据汉文化来改造了传统的佛像的造型,构架出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佛像,以此来融入我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5
由于绝大多数佛像没有铭文,故到底是十六国时代哪个朝廷铸造的很难确指,但他们的造型规律还是一致的。
有明确纪年的十六国佛像有后赵建武四年338年鎏金铜佛坐像(图1),像高39.7厘米,甚为高大。原出土地不明,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此像为高肉髻,呈束发状,宽额,大眼横长,着通肩式大衣,衣纹为图案化的U形平行分布于胸前和前襟部,衣纹断面呈浅阶梯状,双手于胸前作禅定印,趺坐于四方台座上。背后有铭文:
建武四年岁在戊戌八月卅日,比丘竺……慕道德……及……三……生……
台座正面有边框,上刻云气纹。注意正面有三孔均匀分布,结合其他佛像分析,这位置两侧大概是嵌有二狮子,中间部分当年应嵌有水瓶花叶或者是汉式的博山炉。
建武为十六国后赵年号,319年羯族石勒称赵王,329年灭前赵,次年称帝,建都襄国 今河北邢台西南 ,后迁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石勒、石虎笃信佛教,至今河北地区十六国时期铜像屡有出土。
又有一尊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鎏金佛坐像(图2),高19厘米,四足部刻有发愿文曰:
胜光二年己巳春正月朔日中书舍人施文为合家平安造像一区。
此像为匈奴赫连夏胜光二年 429年 所制。407年匈奴赫连勃勃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夏,建都统万城今内蒙古鄂尔多斯,418年一度夺取长安称帝,431年为吐谷浑所灭,此像是灭国前二年所造。此像的诸特征与建武四年像大同小异,惟像下铸四足座,与像身连为一体,这种做法较为少见。十六国佛像绝大多数是佛像与四足座、分铸,然后套接在一起的。
上述二像均有汉字铭文,最可注意者为1979年西安文管会从废铜中收购的一尊金铜禅定佛像高l3.4厘米,磨光肉髻,通肩大衣,衣纹在肩部断面呈起伏阶梯形,立体感颇强。像背后刻有亻去罗文,据林梅村先生考证,意为“此佛为智猛所赠或制,谨向摩列迦之后裔,弗斯陀迦·慧悦致意”,并认为铭文的特点应是4世纪末,弗斯陀迦·慧悦应是大月氏望族摩迦列的后裔图3。亻去罗文起源于犍陀罗,2—4世纪流行于中亚,4世纪后渐废,在于阗、疏勒、龟兹及敦煌汉长城遗址中都有发现。内地则在洛阳汉魏故城遗址发现过一处罗文井栏题记。而长安发现的这尊佛像的大磨光肉髻,面相已类似汉族,大衣前的坐垫为汉代流行的菱格纹和三角纹,从诸方面风格分析,此像是制作于中亚至长安一带的,铸造者可能是汉
第2个回答  2019-08-22
一开始比较单调,就是一些威严的佛像金器,后来有了菩萨之类的玉器,慢慢的也有了一些不威严的佛像。
第3个回答  2019-08-29
从印度传过来的时候非常的邪恶的造型,现在越来越慈祥了。总之,佛教在中国越来越温柔了。
第4个回答  2019-08-28
佛像的演变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佛像,但是都是被人信奉的。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