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可变成本为什么先下降后上升 举个事例谢谢

如题所述

首先,题主的题目我看得不是很明白,以下仅以我对题目的描述来进行阐述。
1、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由可变成本和产量共同决定。2、为什么是U型, 是因为,在短期,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之间有一个最优的生产比例点。当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的比例低于这个最优点时,每增加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也即平均可变成本降低。当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的比例等于这个最优点时,平均可变成本达到最低点。
随着可变生产要素的继续增加,每增加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由最高点开始递减的,平均可变成本升高。这里有一点很重要的点是你得明白,可变要素和固定要素之间有一个最优的比例点。3、举个例子,从认知角度来说,在一个厨房里,场地是有限的,生产工具也是有限了,只生产面包。当只有一个劳动力时,该劳动力需要负责所有的生产过程,一天只能生产10只面包。当有两个劳动力时,两个人可以进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一天可以生产30只面包。
随着劳动力的增加,厨房的使用效率开始增加,产出效率也在增加,最高可以生产100只面包。但随着劳动力的继续增加,厨房越来越拥挤,生产工具开始不够用,产出开始下降,只能生产90只,50只,甚至到最后都无法产出面包了。
(为了更好的理解,在这里可变生产要素可以只考虑劳动力,而不考虑生产面包的原料)。平均可变成本,在最初由于有效率的生产可能会下降(注意:可能),但最终是会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因为我们存在不变要素,所以为增加产量,只能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但是边际产品会随着该要素使用数量的增加而递减,即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会上升。这就是为什么教材上写只要存在不变要素,它们最终就会制约生产过程,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最终一定会上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9
首先,平均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然而,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平均可变成本增加。因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先减小后增大的“U”型曲线,表明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其U形的原因是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先降低后增加,即边际产量先增加后降低。
平均可变成本是指制造商在短期内为每单位产品消耗的可变成本,即平均可变成本是总可变成本除以产出。字母为:AVC(q)=TVC(q)/q。首先,平均可变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然而,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平均可变成本增加。因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先减小后增大的“U”型曲线,表明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规律。其U形的原因是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先降低后增加,即边际产量先增加后降低。
平均成本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时期内成本消耗的平均水平。
平均成本始终是某一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产品生产或劳务提供的平均成本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往往反映出成本管理总体水平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平均成本可能差异很大。通过对比分析,可以了解成本变化的总体水平,为深入分析指明方向。
平均成本分为行业平均成本和企业平均成本。行业平均成本,又称社会平均成本,是指在同一行业内生产相同产品的所有企业按照加权平均法计算的平均成本。企业平均成本是企业总成本除以企业总产出所得的商。等于总成本除以产出单位数。
平均成本是指每单位产品分配的平均成本。假设总成本为TC,总产出为Q,平均成本AC=TC/Q。短期内,它等于单位产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加上平均可变成本。如果AC、AFC和AVC分别表示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则AC=AFC+AVC。
第2个回答  2018-11-26
起初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可变成本减少;但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平均可变成本由于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而增加。因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表明随着产量增加先下降而后上升的变动规律。其成U型的原因也是可变投入要素的边际成本先递减后递增也即边际生产率先递增后递减的结果。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5-08
其实很简单, 我们假设可变的成本是劳动力。简单来说就是刚开始投入劳动力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即边际成本是递减的。在超过固定的生产规模后,增加工人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即边际成本是增加的。假设就是在饱和的厂房里再加人,不仅不利于生产,反而产量会下降,原因是厂房狭窄工人间相互影响,开始聊天。。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