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都城在哪里

如题所述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的都城叫做镐京,在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又称西都、宗周,周武王即位后,由原来的都城丰迁都到镐京。东周是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阳。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为“天下共主”。

扩展资料:

周人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 。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 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远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周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速。古公亶父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国力迅速恢复壮大。迁到周原以后,周与商有了联系,为了保障部族安全,古公亶父与中原共主的商朝建立起稳定的同盟关系,卑事商王武乙,于商的保护下积聚力量,并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系统,特别是有关于天命的观念,周朝建立之后,这套天命观念经过了周公旦(姬旦)的整理,成为立国的政治法理基础,进而形成了影响后代王朝数千年“奉天承运”的君权神授概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08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都城叫做镐京,在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又称西都、宗周,周武王即位后,由原来的都城丰迁圌都到镐京,经过周厉王“国人暴圌动”、周幽王“”后。中圌央政圌权统圌治诸侯能力大大下降,公元前771年,北方的蛮夷民圌族犬戎攻破镐京,俘虏周幽王,西周灭圌亡。周平王迁圌都洛邑,就是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这一段的周朝史称东周(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56年)直到周赧王时期(公元前256年),灭掉东周,周朝灭圌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2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朝代,由周武王姬发创建,是中国历时最长的朝代。 周朝自建国共立32代37王,统治791年。周武王时期实施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维系社会秩序,后由盛转衰,历经犬戎之祸,西周灭亡。平王东迁后建立东周,又称“春秋战国”,最后被秦国统一。周朝是奴隶社会集大成者和封建社会的开端,是中国社会制度转变的重要时期。周朝分西周和东周。

西周都城是镐京(现在的西安),因为烽火戏诸侯事件,镐京被犬戎攻破,于是迁都洛邑(今天的洛阳)成为东周。
第3个回答  2020-12-30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华夏族奴隶制王朝。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营建东都成周洛邑,何尊铭文记述了周成王营建(或曰迁都)成周(今河南洛阳)、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1]其后周穆王又筑宫南郑,
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咸阳)。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第4个回答  2020-12-19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的都城叫做镐京,在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又称西都、宗周,周武王即位后,由原来的都城丰迁都到镐京。东周是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就是今天的河南洛阳。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为“天下共主”。



扩展资料:
周人的祖先是黄帝曾孙帝喾,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即后稷 。商朝初年,后稷的后代公刘率族人从邰迁到磁。周人早期居于陕西武功一带,公刘时,周部落则已迁居于豳。由游牧部族渐变为农耕为主的城邑。自公刘起,又经九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 戎侵袭逼迫,不得不远徙。他们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周”字最初写法是:上田下口,上下合成,后来演变为周字。
周原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农耕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快速。古公亶父造田营舍,建邑筑城,国力迅速恢复壮大。迁到周原以后,周与商有了联系,为了保障部族安全,古公亶父与中原共主的商朝建立起稳定的同盟关系,卑事商王武乙,于商的保护下积聚力量,并且接受了商朝的文化系统,特别是有关于天命的观念,周朝建立之后,这套天命观念经过了周公旦(姬旦)的整理,成为立国的政治法理基础,进而形成了影响后代王朝数千年“奉天承运”的君权神授概念。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